APP下载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2022-09-20李原婷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美术

■文/李原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名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从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幼儿园美育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懂得珍惜美好事物,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使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美术活动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还要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但经笔者调查发现,在实际的幼儿美术活动中,部分教师的美术素养有待提高,美育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教师在实践后缺乏反思。本文将从提升教师美术素养、完善评价方式、进行反思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增强美术活动的美育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美术素养待提升

在幼儿园中,部分教师很少接触到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系统性培训,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模式单一化、方法不科学、缺乏趣味性等问题。教师基本是以示范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观察后再临摹,注重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但未意识到美术教育还有其他重要作用,如促进幼儿的智力、方位感知能力、手脑协调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色彩感知能力等的发展。部分教师在设计美术活动时,缺乏对幼儿身心特点的了解,没有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部分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时为了赶进度,给幼儿发挥的时间不够充裕,经常催促幼儿完成作品,上述行为均影响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降低了其创作的兴趣。例如,在手工活动“煮面条”中,教师示范讲解的时间过长,留给幼儿创作的时间不充裕。为了让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不停催促幼儿赶紧完成作品。有一名幼儿还没有完成作品,教师就慌忙地收走了材料。从此案例中可发现,教师只是将美术活动作为任务完成,而没有考虑安排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

(二)美术活动缺乏合理的美育评价体系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部分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的过程中常常站在成人的角度,将“像不像”“好不好看”作为评价标准,将传授美术知识、提升幼儿美术技能作为活动目标,这偏离了美术教育的根本宗旨。例如,在绘画活动“秋天的颜色”中,教师准备了油画棒和绘画纸。在幼儿完成绘画作品后,教师让画得好的幼儿展示自己所画的内容,并简单地表示肯定说:“你画得好棒!”然而,对于画得不是那么好的幼儿,教师却没有给予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从此案例中可发现,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缺乏细致探究,评价的语言过于单一,评价内容也不够全面。

(三)美术活动后缺乏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对美术活动的反思是提升自身美术素养的关键,同时也影响着美术活动的质量。但一些教师往往身兼众多任务,每天不仅要安排活动课程,做好班级的管理和家园沟通,还要迎接大大小小的各种检查,这使他们没有空余时间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进。部分教师对美术活动有一定反思,但更多是从活动的材料准备情况、幼儿的知识技能水平是否有提高等方面进行反思,而没有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生活实际、情感表达、美术基础等,很少结合园内的环境和实践活动中的内容再次重构,从而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效果。

二、应对措施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幼儿美术素养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为其创造良好的机会和条件。教师美术素养较高,更有助于幼儿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进而充分体现美育的价值。提升教师的美术专业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仅需要教师通过自身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幼儿园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首先,幼儿园领导要积极开拓园本课程渠道,依托地区传统文化、幼儿园地理环境等优势,培养艺术领域带头人,组建美术课题小组,引领全园教师共同探索,建设出适宜本园的美术课程,在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不断创新。其次,幼儿园应为教师创造美术培训条件,加大对外交流,鼓励教师在寒暑假期间积极参加有关美术活动的线上和线下培训,在交流中分享经验,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完善园本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后,教师自身要重视美术教育,主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更新美术教育理念,设计教育内容时要注重幼儿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情感表达等,并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和内容,在不断探索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完善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方式

教师对幼儿的美术作品成果不应随意给予评价,而应认真倾听幼儿对自己作品的描述,并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和建议。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受到成人的关心、鼓励和接纳,教师不能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干预幼儿的创作,打击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而是要鼓励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体会创作的乐趣,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和欲望。教师可以采取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注意评价时的语言、语气、语调甚至眼神,因为这都将影响幼儿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和判断。

(三)加强活动后的反思

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美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记录成册,作为教学反思的关注焦点,再根据情况适时调整目标、活动方案等,让教学活动更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教师既要在实践中汲取经验,也要打开思维,开阔视野,关注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动态,更新教育理念,并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案例呈现

(一)引导幼儿自主发现美、感受美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与成人不同。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幼儿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自身的情绪态度。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材料、展示各种美术作品,带领幼儿欣赏不同作品中的色彩美、图案美和工艺美,以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美的具体表现形式,丰富幼儿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经验,发展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例如,在魔豆美术课程“薰衣草”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薰衣草的画作(见图1),引导幼儿欣赏美丽的薰衣草,感受画作的色彩搭配与构图,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还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让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同时站在幼儿的视角去感受薰衣草的色彩与形态美。教师通过耐心倾听、与幼儿交流,充分调动了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在观察与思考中发现美、体验美,感受大自然赋予美术创作的美。

图1 《薰衣草》

(二)促使幼儿自由表现美、创造美

美术创作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美术语言形象、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结合自身的经验,通过不同材料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对美的认识。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前为美术创作设计主题,准备丰富多元的物质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为幼儿搭建创作平台。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选取画笔、颜料等工具,尝试运用所学的绘画方法进行创作。例如,在“鲤鱼旗”美术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鱼的外形轮廓、鱼鳞的排列和色彩分布等特点,再让他们自由画出直线、曲线、折线、圆形等,充分发挥想象力,组成丰富多样的纹样,创作出造型丰富的作品(见图2),从而提升创作能力。

图2 幼儿创作的《鲤鱼旗》

(三)鼓励幼儿积极分享美、感悟美

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通过询问幼儿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意图,能够了解幼儿对美的认知情况,促使幼儿表达自己对美的独特感受。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交流各自心中对美的感受,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中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从而挖掘幼儿的创造天赋,进一步增强幼儿对美的认知能力和创作能力。例如,在大班美术活动“草原上的狮子”中,幼儿观看完一段有关狮子的纪录片后,发挥想象创作了草原上的狮子(见图3)。之后,教师让几名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幼儿在分享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美的认知。

图3 《草原上的狮子》

综上所述,教师要重视美育教学,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完善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方式,并在美术活动后及时进行反思,以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鼓励他们创造美、分享美,从而提升其审美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美术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创意美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