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幼儿生命教育
2022-09-20■文/黄蕾
■文/黄 蕾
生命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教育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幼儿良好的生命意识,让幼儿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并懂得关爱他人,热爱生活和大自然,从而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因此,如何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让幼儿拥有良好的生命意识和生活态度,为幼儿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探讨了教师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方法,以期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增强幼儿的生命意识,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利用绘本故事开展幼儿生命教育
绘本的图画色彩丰富、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主要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故事,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合适的绘本开展生命教育,让幼儿通过阅读故事内容明白生命的可贵,感知生命的美好,从而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让幼儿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以绘本《迷路的小猫咪》为例。绘本中的流浪猫在冬天既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也没有温暖的被窝,过得很辛苦。幼儿天性纯真善良,在阅读完这本绘本后,会对绘本中的流浪猫产生怜悯之心。笔者询问幼儿:“如果遇到这只流浪猫你会怎么做呢?”幼儿争相回答道:“流浪猫好可怜,我会把它带回家。”“妈妈不让我养猫,我会帮它找一个主人。”“我会帮它做个窝,让它可以躲在里面睡觉。”于是,笔者抓住教育契机,继续询问幼儿:“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流浪猫。那么,你都在哪里见过流浪猫呢?”幼儿争先恐后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汽车底下、垃圾桶旁、大马路上等。说完,幼儿自发地开始了讨论:“流浪猫无家可归,太可怜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流浪猫呢?”为了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笔者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联系了海门区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请她们给幼儿讲讲流浪猫的故事。在志愿者讲述流浪猫的故事时,幼儿对一只断尾猫产生了怜悯之情,并提出想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猫粮,捐给动物保护协会的流浪猫。在本次活动中,笔者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感知的方式,了解了流浪猫的生活,培养了幼儿的爱心、责任心与生命意识。
除了借助绘本《迷路的小猫咪》引出关于流浪猫的生命教育活动外,笔者还带领幼儿阅读了许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演绎故事内容,让幼儿逐渐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也感受了生命的美好,培养了幼儿的生命意识。
二、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生命教育
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会主动探究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主题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以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增强幼儿生命教育的效果。
例如,笔者结合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点,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出发,以“我们的城市”“我们周围的人”“我自己”等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生命教育活动,让幼儿意识到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引导幼儿学会了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
三、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生命教育
大自然中有广阔的空间和各类自然资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思想,他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此,在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时,教师可以发挥大自然的教育价值,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多带幼儿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生命的可贵与美好,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命意识,让他们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
例如,笔者结合自然资源,开展了“生病的水娃娃”“保护小鸟”“爱护草地”“我做环保小卫士”等一系列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给幼儿讲解保护环境的措施和意义,引导幼儿学习照顾小鸟、给植物浇水,并带领幼儿清理周围环境中的垃圾,还鼓励幼儿将所见所感记录下来,让幼儿感知生命的可贵与美好,带领幼儿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和衰老等自然历程。
又如,在秋天,笔者会带领幼儿到园区附近的小树林散步,引导幼儿观察落在地上的树叶,告诉幼儿“发芽、长大、落下”是树叶的生命周期,让幼儿明白生命的意义,并教导幼儿学会敬畏生命和珍惜生命,以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
再如,笔者利用园区的种植园地,开展了一系列种植活动,让幼儿感知生命的美好,培养了幼儿的生命意识。在某次种植活动中,笔者带领幼儿在种植园地里播下了青菜的种子,幼儿都期待着青菜的成熟,他们认真观察着青菜的变化。在观察过程中,幼儿发现青菜周围长出了一些杂草,便主动除去了杂草,给青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青菜长大后,笔者带领幼儿开始采摘,并将青菜送到幼儿园食堂,请厨师制作成青菜汤给幼儿品尝。在喝到青菜汤的那一刻,幼儿的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也获得了成就感。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感知的方式,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增强了自身的生命意识。
四、利用饲养活动开展幼儿生命教育
幼儿对小动物有着天然的好感,因而饲养小动物也是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常见方式之一。教师带领幼儿开展饲养活动,不仅能增进幼儿对动物的了解,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还能培养幼儿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增强幼儿的生命意识,帮助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活体验。
例如,笔者开展了饲养小乌龟的活动,让幼儿将乌龟蛋放在土里精心照料,并在乌龟破壳后引导幼儿将乌龟放入水中仔细观察(见图1、2、3、4,下页)。在观察乌龟的过程中,幼儿产生了许多疑惑,如“怎么才能知道乌龟宝宝在长大呢?”“乌龟宝宝是怎么睡觉的呢?”对于这些问题,笔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借助相关的问题,如“你们怎么测量乌龟宝宝的身长”,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各种设想,并准备合适的材料开展小试验。在幼儿设计小试验的过程中,笔者利用语言提示的方式引导幼儿,帮助幼儿明确和完善自己的试验设计。在试验结束后,笔者鼓励幼儿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并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对比自己的猜想和试验的结果。
图1 幼儿放置乌龟蛋
在本次活动中,笔者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始终将幼儿的体验放在第一位,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方式获取相关的知识与经验,让幼儿体会了呵护生命的艰辛,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培养了幼儿的生命意识。
图2 乌龟破壳
图3 乌龟在水中游泳
图4 幼儿在观察乌龟
五、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幼儿生命教育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在开展生命教育时,教师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意识到生命教育对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作用,以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教师还应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鼓励家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以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
此外,在对幼儿实施生命教育时,教师还可以开展“家长助教”活动,鼓励拥有相关特长和专业优势的家长积极参与,以丰富生命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
例如,在开展大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我自己”时,幼儿对跳动的脉搏非常感兴趣,笔者了解到班级中有名幼儿的爸爸是医生,便与他进行了沟通。在征得该家长同意后,笔者组织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生命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该家长生动形象地为幼儿讲解了生命的诞生,给幼儿展示了心脏的模型,并请幼儿尝试运用听诊器为别人测听心跳。在本次活动中,幼儿显得特别兴奋,参与度很高,进一步增强了生命意识。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教师应根据生命教育的主题与内容,合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帮助幼儿初步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幼儿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增强幼儿的生命意识,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