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立足大单元开展快乐读书吧教学
——以四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为例

2022-09-20许真真

考试周刊 2022年31期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读书语文

许真真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大特色栏目。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把课外阅读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许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深入解读快乐读书吧,更没有阅读快乐读书吧推荐的相关书籍,往往在寒暑假顺带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由阅读。这样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以完成任务的心态走马观花地浏览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籍,只知道大致内容,至于阅读的兴趣培养,关于这类文本的相关阅读策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习惯的养成等,都是被忽略的。这样也失去了“快乐读书吧”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快乐读书吧另一种现象就是花样层出不穷,更多的是体现在公开教学上。有老师在教学《中国民间故事》推进课时,让学生依学习任务用了表格、情节曲线图、人物关系图、流程图、读书卡等进行自主阅读,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朴素美好、形象特点鲜明、情节曲折、结构重复、想象神奇、语言朴实等特点,貌似教给了学生多种阅读策略,引导了学生对文本的文学性和工具性进行多角度的解读,然而课堂上,学生却被各种图形各种角度弄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各种体会也是浮光掠影,收效甚微。

无明确的教学定位、缺乏系统的策略指导致使快乐读书吧的教学高耗低效。那么快乐读书吧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并实实在在地提升教学质量?笔者与团队成员在对大单元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快乐读书吧的教学进行了新的探索。现以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实践为例进行阐述。

一、大单元的主要特征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大单元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内在呼唤。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什么叫大单元?大单元的“大”主要体现在由众多任务、行为构成,以大概念、大观念、大主题、大问题、任务群为基本形式整合,涉及一门或多门学科的众多知识。大单元的“大”,不是“量”的意义上的大,而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的课程思维的形象表现。

二、快乐读书吧与大单元的联系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结构上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按“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也与该主题相关,在单元阅读训练的目标里加入了“快乐读书吧”这样一个阅读单元。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和课文统一的阅读素材,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积累阅读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当阅读训练的明确目标被编入语文课本中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明白:课外阅读不是自己去看看书,而是要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了。

(一)“语文要素”与“快乐读书吧”的关系

“语文要素”即通过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来提出学习要点。语文要素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主要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是每个单元学习的抓手。我们每册教材的“快乐读书吧”栏目中“小贴士”的读书建议,都与它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一定的关联。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三篇课文的课后都有“提问题并解决”的要求:《琥珀》的课后给出了“提出不懂的问题”的示范举例,紧承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语文要素,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要求写下“不懂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记录、梳理问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要求“和同学交流”,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栏目,还总结了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试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其只是提出“试着”,也就是说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不强调问题的解决程度,只要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试着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比如:利用文章的内部资源,联系上下文;借助文章的外部资源,联系生活经验、查资料或请教他人,了解课文内容,打通课内外的渠道。学生利用多元化的资源,探索解决问题的多条路径。

(二)“内容主题”与“快乐读书吧”选文的关系

统编本语文教材中年段连续四次以文体来组织单元,围绕不同文体的单元主题,安排相应的课文,再由“快乐读书吧”为切入点为学生推荐该单元主题的课外读物,以作为巩固。学生在课文学习中习得了该文体的阅读方法和技能,顺势将这些方法运用于自主阅读中,以一篇文章带动多本课外书的阅读,达到提高阅读量的效果。四年级下册“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是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课文《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以单篇来呈现,“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科普类作品,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将单元课文与“快乐读书吧”共同构成了“单篇—群文—整本书”的单元阅读材料组合样态。除此之外,口语交际、交流平台、语文园地、日积月累、单元习作也与整本书阅读的主题相关。

因此,立足大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教学,需要在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聚焦学生的语文素养,合理设置单元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以大任务统领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主线,把快乐读书吧中的导读课、推进课、交流课形成系统的、有机的任务链,实现多种教育元素的融合。

三、立足大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

(一)导读课——思维主题,趣味为标,策略指引,整体规划

思维与兴趣看起来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实际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导读课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阅读期待,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及书籍封面、目录、序言、简介、片段等,抓住知识类文本的特点,运用提问、预测、想象、批注、联结等方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催化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1. 思维介入,让学生有兴趣地读起来

阅读之前,学生都会对所推荐的书目产生新鲜感和疑问。在导读时,我们就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了《十万个为什么》中学生熟悉的非常有趣的两个问题:穿三件衬衫暖和,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衫暖和?螃蟹的血是什么颜色的?用问题导读,不纠结于答案,重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起不同的思考,激发探讨热情,从而开启科普作品阅读之旅。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选取了六个“旅行站点”,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分篇解答,所以在篇幅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充分利用这个文本特点,设计了两个按钮,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再借助两个片段的学习,初步了解本书。这种游戏化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引导学生片段的学习时,不急于亮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根据问题预测,答案可能是什么呢?当学生脑细胞活跃起来时,问“真的是这样吗?赶快阅读验证一下吧”。一验证,发现,跟我想的一样!还有“可以读得更多”,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封面的信息猜读。当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阅读材料中隐含的信息,去找到线索、做出猜测、不断验证、发现反转、再度阅读寻找、做出推论……那么就可以让阅读变得如侦查案件一样刺激、好玩。

2. 巧搭支架,让学生有方法地读进来

在问题引领、游戏、预测等教学活动之后,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盎然的。但仅仅停留于此远远不够,对如何梳理知识点、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遇到科技术语怎么办,我们更应该做有策略的阅读指引。在导读课中,我们根据语文要素,设计一些简单的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如“水能炸毁房屋吗?”的知识要领和“马铃薯是什么”的实验过程,老师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梳理示范,并教给学生梳理的方法:圈出重点部分,画出关键词,画出简易图。如何提出问题,主要以片段“水能炸毁房屋吗?”的学习为载体,启发学生在复习三年级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关联四年级上册“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的语文要素抓住兴趣点、关键点去思考,并引导学生在写得好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做批注。

而如何解决问题,则重点在学习片段“马铃薯是什么?”中引导。如教师问学生“马铃薯是什么”,在学生说出“淀粉”后,教师不仅限于此,而是继续追问:“淀粉?什么意思?这是科学术语,阅读科普作品经常会遇到科学术语怎么办?”相机引导学生学会用向他人请教、联系上下文,查资料、联系生活经验等办法解决问题。关于“生活中哪些东西含有淀粉?”这个问题,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学生发现新概念:高分子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分子,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知识是环环相扣。最后回到文本:马铃薯主要成分是淀粉这个知识,米·伊林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学生马上发现,动手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也可以验证验证书上所讲的内容。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策略上的引导,如用思维导图梳理、批注、联结、查资料、做实验等。除此之外,在学生的阅读规划、板书中也用思维导图梳理了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我们的策略不是为了好看耍花样,而是在完成目标时,发现学生的难点,做示范引领,给予学生阅读的支架,策略是为我们的目标服务的。在阅读支架的索引下,适时渗透阅读方法,学生后续的阅读就不会浮光掠影,阅读就会成为一种更有价值的心智活动。

3. 整体规划,让学生有计划地读下去

阅读规划的制订,成为打开今后“科普作品”阅读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本册的快乐读书吧除了推荐了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阅读这么多的书籍该怎样规划?我们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阅读经验,从“定时间”“有评价”“先必读再选读”等方面进行规划,再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规划,并设计了几张简单可操作的规划表或思维导图让学生参考。在综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后,对书籍版本的选择和阅读顺序也做了推荐。这样的整体规划有任务,有层次,以保证学生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推进课——难点为始,任务为链,引导串联整合

学生的阅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他们可能在某些时候很感兴趣,一鼓作气地看一阶段的书,也可能一阶段以后,因为遇到某些困难而半途而废。我们综合书籍特点、学生情况、教学目标,综合考虑阅读进度,决定在大部分学生阅读完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时进行一次阅读推进。推进课重解惑。阅读科普类的作品语言是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在理解上难度也不是很大,那么学生的惑在哪里呢?如何解惑?我们又应该怎样给学生帮助呢?

1. 梳理阅读卡,寻找学生困惑点

导读课的时候,我们已经从阅读任务、阅读时间、阅读方法、阅读感受、阅读评价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规划。我们可以在课前收集学生的阅读卡,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分析:学生了解到的科学知识是丰富的,并能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同时感受到科技无穷的奥秘,激发了探索的热情。当然,学生也有许多困惑:某个科学知识点不太理解,某些字词不认识,某些科技术语不太明白等,这些都是少数的个性化的问题,只需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合作探讨,问题很容易就迎刃而解。但有两个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需要解决的。一个是从作品表达上的角度: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写于1927年,90多年过去了,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知识也不断更新(或者有新的发明),可是,在中国就有很多翻译家一再翻译出版,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读这本书?另一个是从阅读策略的角度:老师教过的阅读策略在具体使用上遇到困难。教师将挖掘书籍的文本价值以及将通过此书的阅读掌握哪些技能,从而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2. 专注困惑点,设置阅读任务链

课堂伊始,许多老师在推进课时,总喜欢设计科学知识以及科技术语大比拼活动,一方面想通过游戏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想检测学生对所阅读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际上,这种阅读任务对学生来说太容易达成,只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停留于表层,受众面看似很广,但意义不大。我们只将一个到两个普遍的关键的困惑点分解成几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任务要素,并把力量专注于困惑点,直接解决问题。

以下是推进课的任务清单:

任务一:解决问题有办法

第一个任务的完成是在老师对学生的阅读卡进行分析筛选后,选择一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分享。分享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说联系上下文、请教、查资料等方法,要求学生要讲清遇到什么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怎样联系上下文的什么关键信息?怎样请教的?资料是哪里查的,怎样搜索关键词?查的时候是怎样分类筛选和鉴别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学生在同伴之间分享倾听和互动中,学会解决问题。这部分主要是对导读课“尝试解决问题”的进一步推进,把阅读策略真正落实到细处,让学生从有“法”可循,有“法”可仿,到有“法”会用。

任务二:表达奥秘我来探

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之所以魅力非凡,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生动有趣的语言。王尚文先生说过:“我们语文教学的奥秘就藏在言语形式里,发现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深入言语形式,从而把握它的奥妙,熟悉它的门径,学习它的艺术,这就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别的课程难以替代的‘独当之任’。”既然有如此优秀的语言学习范本,我们就应该好好把握,引导学生去发现其奥秘。如,教师精选了《厨房实验室》的片段,这个片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做饭时火焰、搪瓷茶壶、苹果、大铜炖锅的特点描写得惟妙惟肖。先让学生阅读批注,在阅读批注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在写什么的基础上,发现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表达手法。学生很快就发现“把火比作音乐教师,使得聚会在炉灶上的群众都蹦蹦跳跳”“高兴得直颤动;忘记了自己的尊严”,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它写得生动有趣。还有象声词“噼啪、咯吱咯吱”,这样读起来特别有画面感。教师相机小结:米·伊林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以典型的事例、诗一样的语言,使这本科普作品变得活泼有趣。平淡的事物散发着科学的光芒,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文字生动,读起来十分轻松。

学生对精彩语言的感知和捕捉是不亚于成人的。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可能会感受到语言的生动有趣,但具体怎么生动有趣,就需要老师的点拨。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体验,捕捉到语言魅力的点,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并感受读物中的语言魅力,扩充自己的语言库,形成自己的语言思维。

任务三:创新精神伴我行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人类在跟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的搏击中不断进步、改变,这才是米·伊林真正想要表达的,也是这本《十万个为什么》历久弥新的原因之一。我们选取书中的片段《英国最早的餐叉》,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以纪实的方法和用娓娓动听地讲述故事呈现科学知识的同时,用以下问题串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从英国的汤姆斯·科里阿特发现意大利人用餐叉,到英国人使用餐叉有多长时间?法国人呢?为什么?从不用到用,经历了多长时间?

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米·伊林在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悄悄告诉我们这一点,任何一项科学发现一开始并不被人们所接受,因为人们总是留有旧观念,但事物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也许不容易,也许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但最后落后的方式、落后的思维、愚昧的思想最终会被先进的科学的理念、思维、技术所取代。了解翻译家董纯才的相关资料,并朗读写作序言里的一句话:他不是把科学和发明“写成一篇现成的发现和发明的总账”,而是写成“人类跟物质阻力和传统思想搏击的战场”。学生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中,创新思想得到熏陶,对科普作品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入。

3. 串联整合,以一本带一类

在学习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时,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表达奥秘、体会作品的创新精神,每个学习任务虽都有自己的逻辑所在,但都是围绕教学的疑惑点和关键点所展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用逻辑提要的形式串联、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严密、有机的整体。再出示“相信你可以读得更多”板块的作品,引导学生继续调整规划阅读。学生一旦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科普类作品的阅读体系,培养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将从一个棘手的问题转化成相对容易的问题。如图1所示:

图1 “快乐读书吧”科普作品阅读方法

这个整体就成了科普类作品的一般读书方法,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方法,在自主阅读其他的科普类作品时就能自觉地运用,教师不必一本一本地教,学生用一本阅读习得的方法策略应用到一类书阅读当中,由一本带一类,以一本为支架,一类为自主,提高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效率。

(三)交流课——设置情境,梳理为主,引导展示收获

经历了整个快乐读书吧五本科普读物的阅读,学生所学得的科学知识、积累的语言和阅读方法是丰富的。在交流课中,我们要回到我们的教学落脚点:学会提问答疑。让学生经历“阅读—质疑—解疑”的过程,感悟并自觉运用科普读物的阅读策略解答疑问,进一步增强阅读科普类书籍的兴趣。

1. 对点梳理,选择合适的角度交流

五本科普读物,若要让四年级的学生梳理起来是有难度的。交流课之前,在了解阅读进度之后,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书籍进行分组,然后指导各小组学生合作,以最感兴趣的一本书从写作特点、我的新发现进行梳理。课堂上引导各小组学生可以用手抄报、实验、演一演的方式,选用“我最喜欢的是……”“我读得最用心的是……”“我觉得最难读懂的是……”“我特别想推荐的是……”作为开头,介绍课前阅读的科普读物。

2. 聚焦问题,分享提问答疑的成果

引导学生运用KWLH表(K:我知道了什么?W:我想知道什么?L:我已经学会了什么?H:我如何学会的?)在小组内分享自己阅读中产生的疑问,思考:你觉得哪些问题最值得探讨?如:我们分享的是读《爷爷的爷爷哪里来》的疑问。在读到《人类最早的化石》一章时,我们想知道“北京人有什么特点”“人类化石和其他动物的化石有什么区别”“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在哪儿找到的”“世界上还有哪些人类化石”“人类起源于亚洲吗”“有比北京人更早的人吗”等问题的答案。经过讨论,不少学生认为“人类化石与其他动物化石有什么区别”“人类起源于亚洲吗”两个问题最有思考价值。从敢于提问到善于提问,学生在比较、研讨中逐步成长。运用KWLH表阅读支架,组织学生分享讨论:你特别想夸奖谁?为什么?点拨:学生回顾解疑过程,意识到我们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种策略,如请教别人、查找资料、结合生活经验等。

3. 大胆质疑,拓宽阅读面

教师抛砖引玉,分享自己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过程中对“茶含有的营养物质非常少”提出质疑并找寻依据形成自己观点的经历,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提到“与火药和印刷术一样,中国人没与外国人分享烧制瓷器的技术,所以欧洲人只能自己重新发明它们”。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引导学生联系书中提到的线索、编者注进行求证,也可以以书找书,多方阅读进行求证。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种技术从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求证,也可以让学生以作者辐射阅读发现线索。这样以点带面,多方关联,不仅让学生学会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发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是一种基于现实反思的实践尝试。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语文教师应立足大单元,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典型任务为内容,积极探索有效的快乐读书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快乐读书吧读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快乐读书吧”童话导读教学设计
《读读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基于“快乐读书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