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9-19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礼制宗祠常州

王 浩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47)

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遗产数量众多。常州乡村礼制建筑在选址、建筑选材、建造工艺等方面都体现了具有苏南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思想,建筑技艺秉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法式,有着浓厚的江南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装饰上则以苏式风格的木雕、砖雕见长。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遗产是在中国礼仪文化影响下形成的,融入了中国传统礼制观念,体现着尊卑等级的社会关系[1]。

1 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遗产概况

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遗产包含广泛,不仅有物质形态的建筑遗产,还有非物质形态的建筑遗产。物质形态的建筑遗产主要有祠堂、文庙、牌坊等,如礼嘉王氏宗祠现存规模较大的清代祠堂建筑,占地面积约为2 000m2,是江南地区典型的徽派建筑,坐北朝南,四进院落,分为礼厅、三槐堂、槐荫堂、槐恩堂。余巷冯氏宗祠是冯氏宗族的祠堂,占地面积300多m2,为三进院落,曾有伦正堂、追远堂、愿学堂三个分祠,祠堂建筑形制独特,为拱形穿堂,木雕精美,是典型的江南宗祠建筑。

表1 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部分)一览表

非物质形态的建筑文化资源指的是传统建筑思想、传统建筑选址、用材、建造工艺等。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遗产在选址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独创具有江南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遗产体现了一定时期的地区发展历史,反映了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它是礼制文化在当地发展的产物,对于研究当地礼制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乡村礼制建筑遗产具有经济和旅游价值,将其与乡村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相结合,共同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乡村礼制建筑遗产的知名度。

2 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现状

2.1 保护开发工作不均衡,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各级文保单位的礼制建筑得到了重点保护,而一些地处偏远村落且价值不高的礼制建筑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礼制建筑虽然被列入各级文保单位,但由于建筑单体较小,利用价值不高,基本处于长期闲置的状态,未得到综合保护和开发。

常州乡村现存礼制建筑一般都是清和民国时期建造的,大多以砖木结构为主。有的礼制建筑超过使用年限,由于年久失修,面临着倒塌的危险。

有的乡村对礼制建筑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了一些仿古建筑,并且对礼制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了改造,破坏了原有的结构框架。新建的仿古建筑与礼制建筑不够协调,缺乏传统建筑特色,影响礼制建筑的整体协调性。这样一来,乡村原有的格局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礼制建筑的风貌也失去了原真性。

2.2 保护与开发类型单一,缺乏文化内涵

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快速升温,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参观,一些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了旅游开发。一些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对缺乏的乡村没有较好的开发礼制建筑,也没有形成乡村旅游线路。

目前保护与开发类型趋向单一性发展,很多礼制建筑都是以展览馆的形式开放,对礼制建筑的历史概况只是凭借一块标识牌,来简单介绍该建筑的建造年代、历史沿革、使用功能等信息,简单的文字介绍无法激起游客对于礼制建筑历史的强烈兴趣。礼制建筑内展出的大多是与之相关的文字图片,只是静态的展示,缺乏动态的展示,没有将当地的地域文化融入,游客很难感受到当地文化特色,也无法深入的领会到地方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2.3 文旅融合程度不高,缺乏创新意识

一些乡村在进行旅游开发时缺乏深度和广度,没有充分挖掘独特的礼制文化内涵,没有将礼制建筑与本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存有机融合,不懂得传承发展礼制文化,对礼制文化内涵不能完全了解,失去了它原有的礼制文化韵味,与文化价值相脱节,导致乡村文化旅游陷入低俗化的困境。

常州乡村礼制文化经历了历史积淀,显现出厚重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一些乡村没有把当地礼制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没有发挥礼制文化特色价值,也没有意识到礼制文化的重要性,导致乡村礼制建筑与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

2.4 尚未形成产业化模式,特色不够突出

目前大多数乡村的文化旅游产品基本上都是以参观为主,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旅游都只停留在浅层次开发上,没有充分利用礼制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遗产活化利用过程中没有形成产业化开发模式,缺少高质量特色发展,影响到礼制建筑遗产的开发。一些礼制建筑开发的旅游产品缺少创新性,没有形成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难以吸引游客的目光。

祭祀祖先是中国民间岁时风俗,常州乡村都有这个文化习俗,目前大多数乡村一般都是围绕宗祠进行祭祀活动,以开展祭祀大典之类的礼制文化为主,没有充分深入挖掘礼制文化进行差异化开发,各个地区开发模式相近,缺少地域文化特色,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礼制文化旅游产品。

3 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对策

3.1 科学统筹,合理制定礼制建筑遗产保护政策

科学规划,合理统筹,对乡村礼制建筑遗产进行调查登记和价值评估,建立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遗产数据库。针对礼制建筑等级和价值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将一些保护等级高、价值重大的礼制建筑遗产要进行重点保护,严格控制其保护范围,加大保护力度,安排专人管理。对一些等级较低的礼制建筑遗产要实行保护性开发措施,在不破坏文物原真性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发挥其经济价值。

重视法规建设,完善礼制建筑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乡村礼制建筑遗产保护做出法律的界定,对破坏礼制建筑的行为进行严惩。将尚未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礼制建筑遗产列入保护范围,加大对其保护性管理,对礼制建筑遗产的保护修缮、构件保护、迁移保护等做出法律规定,使其得以较好保护。严格执行礼制建筑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于故意破坏和买卖文物的行为予以严厉的制裁[2]。

合理利用政策,在开发礼制建筑遗产时遵循“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在政策允许的情况进行合理开发。保护开发模式多样化,一方面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开发,由政府出资修缮礼制建筑,完善基础设施,由政府统一管理,统一开发。另一方面要积极筹集社会资金,吸引社会闲散资本投入到礼制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上来,鼓励居民以礼制建筑入股,与开发公司共同出资修缮民居建筑,开发旅游服务设施,打造商业旅游开发项目,实现礼制建筑保护与居民获利双赢。要鼓励社会资本入股,让其拥有礼制建筑一定期限使用权,在不破坏礼制建筑本体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将礼制建筑改造成为文化设施,充分利用礼制建筑的文化价值,让礼制建筑最大限度的发挥价值功能。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礼制建筑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建立礼制建筑文化资源数据库,把一些如礼制建筑营造技艺等非物质形态的建筑遗产通过音像和影像资料进行保存,对一些散落在乡村的礼制建筑遗产进行全面整理和发掘,建立礼制建筑遗产保护名录,明确保护单位,定期进行检查,形成完善的礼制建筑遗产保护体系。

3.2 适度开发,维系经济发展与礼制建筑保护平衡

在开发建筑旅游时,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保护好建筑的原生地[3]。开发前要对礼制建筑遗产进行评估,对礼制建筑遗产的现状和未来进行评价,制定保护预警机制,划定保护红线,防止礼制建筑遗产遭到破坏。对于一些破坏乡村礼制建筑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禁止任何破坏礼制建筑的建设行为,加强村民对礼制建筑的保护意识,组建村民保护志愿者,定期巡查礼制建筑,宣传礼制建筑保护重要性,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发挥村民在礼制建筑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注意维系经济发展与礼制建筑保护之间的平衡,划定保护区的范围,禁止破坏周边环境,维持礼制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平衡,加强对礼制建筑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禁止任何破坏礼制建筑原生态环境的建设性行为。对需要修缮的礼制建筑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修缮方案需要科学论证合理性,确保礼制建筑的原真性不被破坏。管理部门在修缮礼制建筑时不得擅自改变建筑风格和建筑格局,修缮的材料和工艺要和本地的建筑相同,修缮的色彩和样式要和原来一样。对礼制建筑周边的现代建筑要保持统一性和协调性,不去改变现有礼制建筑的风貌特征,不在礼制建筑周围修建现代建筑。对一些尚未成为文保单位的礼制建筑,也要加强保护管理,严禁私自拆除现有礼制建筑,在对其修缮时不得随意改动礼制建筑内部结构,保持礼制建筑的原有功能。

完善礼制建筑旅游开发的管理制度,开发利用礼制建筑要坚持有序开发,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礼制建筑保护制度,严禁游客在礼制建筑及其内部结构进行涂抹乱画,对破坏礼制建筑行为予以严格处罚。开发利用礼制建筑时要保持一定的尺度,不要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开发,要保持礼制建筑可持续发展。对于礼制建筑的周边环境要加强维护,保持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对于礼制建筑周边的山川河流、农田、森林等自然资源要列入保护范围,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定期进行垃圾清理,保持环境的生态性和舒适度。

3.3 挖掘内涵,加大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力度

利用常州礼制文化的优势,充分挖掘礼制建筑的文化内涵,立足于乡村的地域特色礼制文化,注重地域礼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搜集整理关于礼制建筑的传说故事、奇闻轶事、历史事件等,对这些地域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创作,将这些独有的地域特色文化融入礼制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形成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礼制文化旅游品牌。

要精心设计礼制文化旅游线路,将常州乡村礼制建筑旅游资源串联在一起,打造独具一格的礼制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如将横林赵氏宗祠、梅里张氏宗祠、余巷冯氏宗祠、芙蓉奚氏宗祠、卢庄徐氏宗祠、潞城王氏宗祠、樟村陆氏宗祠、余巷薛氏宗祠、李象桥李氏宗祠、崔桥朱家村朱氏宗祠、芙蓉西柳塘村刘氏宗祠等礼制建筑进行联合开发,共同打造常州乡村宗祠文化旅游品牌。在旅游品牌的构建中,要切实维护旅游品牌形象,加大旅游形象的推广宣传,定期举办一些礼制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挖掘礼制建筑背后名人的精神内涵,开展礼制文化和名人精神的宣传,让公众参与互动交流,形成对礼制文化内涵的全面认识。

礼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要注重提升文化品位,不搞庸俗的文化活动,以生态环境和文化区域为场所,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礼制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层次开发礼制文化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常州乡村礼制建筑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对其蕴含的礼制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礼制建筑蕴含的文化要素,形成礼制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性和文化性。

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遗产一定程度体现了吴文化的地域特征,深入挖掘吴文化内涵,深层次探究礼制建筑蕴含的吴文化元素,利用独特的吴文化优势,将吴文化相关的内容植入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开发个性化、系列化、多样化的礼制文化旅游产品。比如设计一些宗祠的旅游纪念品,将宗祠相关人物形象及传说故事印在工艺品上,让人们在欣赏工艺品的过程中加深了解礼制文化的内涵,从而让礼制文化成为旅游产品的主流设计方向。

3.4 创意开发,实现礼制建筑文化产业化开发模式

礼制建筑遗产的产业化开发要求不断深入挖掘礼制文化内涵,加大礼制建筑遗产创新性活化利用力度,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将礼制建筑遗产进行包装和设计,实现礼制建筑遗产的经济价值。加大常州乡村礼制建筑遗产创新性开发力度,运用创新思维,突出地方特色,围绕礼制文化主题进行创新性开发,使其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将礼制建筑遗产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进行规模化经营,从而获取资源开发的经济收益最大化。

实景舞台剧是当前建筑旅游开发的一种模式[4]。在当下多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将礼制建筑相关故事以实景舞台剧形式展现可以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游客通过实景舞台的情节,体验到故事人物的情感,感受到故事发生地的自然风光和礼制文化魅力。将文化创意与礼制建筑开发相融合,根据礼制建筑的传说故事和奇闻轶事创作影视剧,把礼制建筑作为舞台艺术表演的文化博物馆,利用AR、VR高科技视觉传媒手段,让游客体验到礼制文化的独特魅力。根据礼制建筑相关的传说故事进行创作实景舞台剧,编排曲折的故事情节,附以灯光效果,选用真人进行演出,形成精彩绝伦的舞台剧。

选择一些整体风貌良好的礼制建筑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在不破坏其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对其内部进行适当改造,将其设计成咖啡馆、艺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增强礼制建筑的文化气息,营造礼制建筑的文化氛围。将礼制建筑打造成网红IP,要利用现代传媒技术进行创意开发,利用抖音、短视频、优酷等视频网站精心设计,安排网红进行推广宣传,形成一定的流量,让礼制建筑成为网红打卡地。

利用礼制建筑开发一些文化创意项目,将一些礼制建筑改造成为集文化交流、影视传媒、艺术创作等于一体的礼制文化创意展示区。将当地的非遗资源与礼制建筑有机结合,把非遗的设计作为文化创意的素材,礼制建筑的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作为文化创意开发的基础,开发一系列礼制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形成一条多元化的礼制文化创意产业链。

猜你喜欢

礼制宗祠常州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常州的早晨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湖南桂阳县魏氏宗祠舞台题记考述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慷慨宗祠祭先贤
“三月庙见”说平议——兼谈对古代礼制的理解方法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