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符号也可作“呈堂证供”
2022-09-19斯涵涵
江淮法治 2022年13期
文/斯涵涵
当下,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离不开的通信工具,熟练运用表情符号,也成为必备技能。或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表情符号也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经检索裁判文书网,2018 年以来,全国共有158 起以表情符号作为证据的案件。表情符号写入判决书,成为“呈堂证供”,证明法治正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变化,这种与时俱进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但也应该审慎为之。
表情符号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情绪态度。然而,表情符号的表意解读具有较强主观性,缺乏统一标准,同一表情符号在不同手机设备中存在显示差异,在不同网络群组之间也存在迥然不同的解读。比如一些人常用的“微笑”表情在部分新生代眼里可能具有讥讽、敷衍的意思。这些情况加剧了司法认定实践中的解读难度,甚至有不同法院对表情符号是否具有证据效力持不同意见。
要想充分发挥表情符号的“呈堂证供”作用,各级司法机关要对微信表情的法律效力作出进一步的规范。微信记录可以造假,截图可以修改,因此对相关证据,司法机关要进行一系列严格验证。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民众法治意识,凝聚更多关于认可电子证据的共识。
广大网友也要注意,在涉及到切身利益的网络对话中,对于表明态度的关键信息应尽量使用文字形式明确表达,比如不动产等重大交易、订立遗嘱、电子转账借款还款等,才可能最大程度确定双方真实意思,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同时,注意对相关聊天记录进行留存,便于在纠纷发生后用于维权举证。
开启微信表情与“呈堂证供”的法律“链接”,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平正义,为民众合法权益提供全面保障,也为人们的网络行为划出清晰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