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水文章 做美水生态
2022-09-19文图吴星
文图/本刊记者 吴星
6 月的滁州,热浪袭人,蝉鸣不止。位于滁州市境内的西涧湖水库却别有一番景致,水光潋滟,万顷清波,连天一碧。
美景如画的西涧湖水库,是滁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6 月22 日至24 日,省人大常委会赴滁州开展“江淮环保世纪行”采访活动,实地采访当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净”水:城市清绿肺 激活水动能
西涧湖,是滁州市的一张城市名片。唐朝韦应物就曾在此留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千古名句,流传至今。如今的西涧湖,已成为保障滁州市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水源地。
西涧湖位于滁州市琅琊区境内,是以城市供水为主,结合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68 平方公里,年取水量约5700万吨。2016年,该水库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学习样板。但由于历史原因,西涧湖环境整治仍不够彻底、不够全面,存在诸多问题隐患。
西涧湖水质直接关系到整座城市居民的用水质量。2021年以来,滁州市对保护区内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状况进行排摸,针对区域内集体和国有土地交错情况,开展西涧湖环境保护房屋征迁行动。成立了15个专门征收工作组,鼓励核心保护区域内的居民进行搬迁,先后完成1976 户房屋征收,于今年3 月底完成核心区内房屋拆除。西涧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宝俊说:“政府在建设回迁小区之外,还为居民提供农业生产补贴。譬如这里居民原来还习惯养家禽补贴家用,一年算下来有千元左右的收入,为了不让他们有后顾之忧,这部分收入也给他们进行了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在征迁工作完成后,二级保护区内仍然有近700 户未征迁居民,他们的生活污水问题该如何解决?孙宝俊介绍,滁州市和琅琊区两级累计投入7900万元,在水库二级保护区和部分准保护区建立起居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未来保护区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将汇入滁淮高速管网,经污水厂处理后再进行排放,目前工程已经竣工。
据了解,2021年以来,西涧湖水质稳定达标。2022年上半年,水质实现优于国考断面III考核标准。滁州市琅琊山区在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饮用水水源地智慧监管平台。该项目作为该市城市大脑应用试点之一,首期覆盖西涧湖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保护区内建设了7个高点、9个低点视频监控,基本实现全覆盖,能够对保护区全天候、全方位实时巡航监管。“运用视频监控全覆盖、人工智能、热成像等技术,对水源保护区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智能识别告警,以‘技防’替代‘人防’争取达到最好的监控效果。”孙宝俊说。
在西涧湖紧邻的琅琊山脉上,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正平稳运行,这座电站枢纽由上水库、下水库、水道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和地面开关站等5 部分组成,西涧湖就是其中的下水库。项目负责人白会峰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抽水蓄能电站共有4 座,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就是其中之一。电力系统电力富余时,电站利用电能将水抽到高处储存,在电力不足时再开闸放水,西涧湖水的势能便会转化为电能,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相当于是在西涧湖上给滁州市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充电宝”。
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以清洁、环保、生态的方式承担滁州电网的各项保障任务。截至2022 年5 月底,电站累计发电启动20647 次,抽水启动15159 次,累计发电97.94 亿千瓦时,抽水121 亿千瓦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作出了贡献。
“护”水:水碧波浩荡 下有潜鳞跃
查扣涉渔“三无”船舶43艘、清理地笼等违规网具1136条、没收电捕渔具59 套、证据登记保存违规钓具259 套、立案查处涉渔案件52 起、查处涉案人员52 人、罚没款逾8 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线索3 件……2021年起,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开始了为期10年的禁渔行动,作为滁州市禁捕任务最重的县区之一,全椒县建立部门联合执法、县镇上下联动和“行刑衔接”制度,不断提高执法的监管效能。
全椒县黄栗树水库碧波荡漾。
在全椒县禁捕水域滁河干流的官渡渡口,记者看到,原先经常出没的渔船踪迹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悬挂着警灯的禁捕执法船。全椒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文明说:“全椒县坚持人防与技防并重,先后配备了渔政执法艇2艘、无人机2架、执法车3辆等执法装备,聘请16 名护渔员日常巡护,并在滁河流域全椒段的9 个监测站点安装了11个高清光电探头。”
全椒县的禁捕水域包括滁河干流(全椒段)自大墅镇肥泉村南张桥至十字镇汪郢河河口,长度78.4 公里;襄河干流自襄河新大闸至三汊河河口,长度18公里,总禁捕长度达96.4公里。全县目前为退捕渔民建档立卡69 户,退捕渔船70 艘,退捕渔民203人。相关部门做到疏堵结合,引导渔民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改变过去“捕鱼为生”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转产转业中来,同时做好退捕渔民的养老、低保、就业等生活保障问题,切实解决渔民的后顾之忧。
为进一步加大禁捕工作,全椒县还开展“长江禁捕打非断链”专项行动。全椒县市场监管局以市场监管领域无野生河鱼加工企业、市场交易、餐饮供应、网络电商平台交易、广告等要求为目标,把好生产加工企业、餐馆饭店、交易市场、电商平台、广告发布等环节。通过张贴长江禁捕通告、散发宣传材料,组织相关经营者开展公开承诺活动,签订《不卖售长江流域禁捕水域野生鱼鲜公开承诺书》,会同县消保委等单位发布《长江“十年禁渔”从我做起倡议书》等方式,倡导广大消费者不吃长江野生鱼,全方位、广角度、多形式宣传长江禁捕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
“禁捕退捕工作开展两年来,滁河(全椒段)水质明显提升,稳定在三类及三类以上,江豚、刀鱼等长江流域的特有鱼类也重现水面,滁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迅速恢复。全椒县连续两年在滁州全市工作考核中排名前列,长江10年禁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王文明介绍说。
“活”水:城市造循环 水上育森林
滁河流域新来河生态廊道绿色工程的塑料颗粒废水处理现场。
虽烈日炎炎,但来安县三里河公园却绿树成荫、荷香阵阵,这里河流环绕其间,河道两旁柳枝翠绿,水面映照蓝天白云,是当地群众欣赏美景、纳凉避暑的好去处。
滁州市来安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城区内水系发达,来安河穿城而过,担负着城区及周边工农业用水、泄洪排涝等重要功能。由于该县内城河水系属于雨源型河道,2016 年以前,城区内水系自净能力不足,再加上排水体系大多为雨污合流制,管网为明沟、暗渠与暗管相结合,淤积、渗漏、溢流情况较严重,造成河道出现异味,引起周边群众不满。
按照“治城先治水,首先要活水”的规划思路,来安县推动建设了内城河水系“水活明净”工程、滁河流域新来河生态廊道绿色工程、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等三大工程。三大工程相互“配合”,构建了县城水系的活水、净水、补水大循环。
来安县副县长余成峰告诉记者,为了维持河道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并保证河道的景观效果,需要在旱季时对河道加以补水,同时依靠“造流”,即将河道下游水体提升至水系上游,形成水体循环,提高水体流动性及复氧能力,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既能满足河道生态的要求,又能提升河道水质及水景观效果。
内城河水系的“水活明净”工程主要是为了促进内河水源的补给、修复、循环。该工程在内城河河道内建设了8 座补水及活水循环泵站,6 座溢流堰和活水循环管道,保证河道水位及水体流动性,同时进行曝气、复氧等河道生态修复措施。而来安县污水处理厂经过提标扩容,承担着净化全县污水(包括工业废水)的重要任务。处理厂规模扩大至90000m3/d,并增加了臭氧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以上。经尾水湿地降解后,通过活水循环管道由南向北输送,最后利用来安县“北高南低”的地势自流进入内城河水系。
在雨季来临时,雨水会裹携路面粉尘带来雨水污染等问题。滁河流域新来河生态廊道绿色工程则主要针对城区内河污染和混合制溢流的雨污混合水问题进行净化处理,出水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同样经活水循环管道,输送至内城河。
“通过该工程,我们每天可向内城河补水10万立方米,一周内可将内城河的水置换一遍。”余成峰说。他还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新来河不受污染,在降雨前可提前通过人工手段降低内城河水位,保障污水不外溢至新来河。据悉,生态廊道绿色工程已于今年5 月31 日通水调试,预计7 月可正式运行。
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池杉树高耸入云,满眼皆绿。各类飞鸟或成群结队在林间追逐,或星星点点在水面捕食,鸟鸣声不绝入耳,形成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水上森林”湿地景观。
池杉湖湿地公园占地5800亩,是华东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生态最优的池杉林。其中安徽境内约2200亩,江苏约3600 亩,园内种有超过5万棵池杉,池杉湖也因此得名。早年间,池杉湖湿地是长江下游典型的沿江低洼积水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来安县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水涝严重的低洼浅滩,成功营建起池杉林,这也是池杉湖湿地公园的雏形。此后数十年间,由于河流改道,河水长期浸没,这片池杉林形成了水中有树、树下有鱼、树上有鸟的“水上森林”。
来安县池杉湖湿地公园的池杉郁郁葱葱。
据来安县雷官镇党委书记朱晓军介绍,自2005年起,当地政府全面对池杉湖周边区域实施退渔退耕还湿,并邀请专家团队进行科学指导,进行了开垦掘渠、池杉补种、建设基础道路及设施等工作。经过近40年的发育演替和17年的精心修复,池杉湖湿地公园现已形成分布池杉总数5 万多棵,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水上森林”湿地景观,并成为沿江地区鸟类重要栖息地。
“考虑到这里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我们的生态修复主要是围绕水质修复来进行的。”朱晓军告诉记者,经过精心修复后的池杉湖湿地公园,形成了向阳河(皂河)取水、大池杉林用水,水道输水、外围千亩观赏荷塘、2000亩实用藕塘净水的水循环系统,优化了湿地生态的平衡。
现如今,池杉湖湿地公园已形成了“一树”“一花”“一鸟”三大特色主题。5 万余棵池杉形成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水上森林”湿地景观;湿地外围的2000 亩藕莲以及园区152 种精品荷花争奇斗艳;常年栖息于此和每年经此迁徙的鸟类总数超过10 万只……来安县副县长余成峰告诉记者,基于“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池杉湖湿地公园将继续按照国家级湿地公园规划及建设要求,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完整,为滁河流域以及长江沿岸圩区湿地修复、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提供示范作用,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生态环境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以期创造出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