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联合推拿治疗风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观察

2022-09-19

光明中医 2022年18期
关键词:腧穴肩周炎证候

陈 伟

肩周炎为肩周软组织不明原因的自限性、无菌性炎症,表现为肩周疼痛和活动受限,常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1]。据流行病学调查,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为2%~5%,50岁左右女性患者多发,男女发病率比约为1∶3[2]。目前西医治疗方法较单一,短期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封闭及神经阻滞等止痛疗法,疗效往往达不到满意效果,中医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具有较多优势,针灸、推拿、拔罐等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指出,中医保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依从性,受到众多患者的认可[3]。作者应用温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风寒湿痹阻型肩周炎获得相对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观察的60例患者为2019年12月—2021年10月纳入的南平市人民医院的患者,随机分组后,3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经统计学比较均有可比性(P>0.05)。见表1。研究已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3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实用骨科学精要》[4]中肩周炎诊断标准:无明显原因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或可出现萎缩;50岁左右发病,病程缓慢;辅助检查X线可明确诊断。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肩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疼痛夜间重,天气变化或劳累可诱发,多见于50岁左右体力劳动者。风寒湿痹阻型:肩周疼痛或沉重感,畏风恶寒,感风、寒、湿加重,得温痛缓。舌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发病年龄范围45~65岁,男女不限;③近3个月无其他治疗干预;④自愿参加试验。

1.4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有肩部外伤、骨折或其他严重心脑血管、凝血障碍疾病者;③晕针者。

1.5 方法试验涉及腧穴和针刺深度、角度操作均参照中医药院校《针灸学》[6]教材,针具规格:0.3×40 mm。①对照1组:推拿治疗,操作:患者坐位,患肢自然放松下垂,术者立于患侧,对患侧肩及上肢依次进行拿揉、弹拨、抖法并点按肩周腧穴(天宗、肩井、肩前、阿是穴),每个手法操作2~3 min,反复进行,每次操作30 min,1次/d,持续治疗14 d评价疗效。②对照2组:温针治疗,腧穴:患侧肩前(直刺16~33 mm)、肩髃(直刺27~50 mm)、肩髎(直刺33~50 mm)、肩贞(直刺33~50 mm)、天宗(直刺16~33 mm)。操作:患者健侧侧卧位,医者常规消毒后进行针刺操作,针刺以上腧穴得气后,将约为2 cm长度艾炷置于针柄处点燃,待第1炷燃尽后点燃第2炷,连续2炷,避免烫伤,在皮肤处用硬纸板隔离。待2炷艾炷燃尽且针柄凉后起针,留针约30 min,每日1次,持续14 d后评价疗效。③观察组: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推拿后进行温针治疗,具体操作及疗程同上。

1.6 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包括:疼痛、肿胀、肩部怕冷、活动受限、压痛、肩部肌肉萎缩。按照证候的无、轻、中、重计0、2、4、6分,总分为0~36分,舌脉不计分。②总有效率: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用治疗后减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得出差值除以治疗前的积分,算出百分比。根据百分比范围判定痊愈(>90%)、显效(70%~90%)、有效(30%~70%)、无效(<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相关问卷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tley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功能越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8]:总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强。

1.7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2 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例,%)

2.3 相关问卷评分治疗前,观察组Constant-Mutley、VAS评分与对照组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Constant-Mutley水平升高、VA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患者治疗前后Constant-Mutley及VAS比较 (分,

3 讨论

现代医学指出肩周炎大多因肩周的肌肉、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等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引起,其疼痛、活动受限与关节退行性变、滑膜增生、炎性变等情况相关。目前对其疼痛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指出可能与神经分布、新生神经纤维和神经源性炎症相关,且褪黑素可能在肩周炎的夜间疼痛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9]。

肩周炎在中医学属“痹证”范畴,被称为“凝结肩”“漏肩风”,常因劳累、闪挫损伤导致肩部筋脉不通、气血阻滞。《黄帝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说明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痹证发生。因三邪分别具有善行数变、收引、重着特性,使外邪闭阻于经络,发为此病。因此,中医治疗以祛寒湿、温经通络、止痹痛为原则。

温针疗法和推拿疗法是临床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案,有研究指出,推拿治疗肩周炎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局部血循环,松解肩关节周围组织,缓解痉挛和粘连[10]。针灸可通过调节患者体内炎性物质,从而达到止痛、消炎等治疗作用[11]。有较多医者将推拿与针灸联合应用的治疗获得了相对满意临床效果,武扬等[12]针刺阳陵泉和三间2穴,联合一指禅、肩关节摇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有效率高达93.4%,应海芬等[13]针刺配合拿法、揉法的治疗显著改善了肩周炎的临床症状。本次临床研究,作者采用温针疗法,温针是在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尾处施加艾灸,将针刺效应与艾灸作用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常用于治疗痛证及寒湿痹证[14]。中医学认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肩周炎发生与通过经脉病变相关,研究取穴为肩前、肩髃、肩髎、肩贞、天宗5穴,肩前为经外奇穴,肩髃为手阳明经腧穴,阳明、阳跷交会,肩髎属手少阳经,肩贞、天宗属手太阳经,肩井为足少阳经穴,取穴均为三阳经穴,阳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脉,针刺之可行气活血,振奋阳脉,驱风寒湿邪外出。《针灸甲乙经》曰:“肩背髀痛,臂不举,寒热凄索,肩井主之”“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说明肩井、肩髃治疗肩部疾病之功效。又因腧穴所在位置均为病之所在,针刺可直达患处,加艾灸之功有效疏经通络、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止痛。根据现代医学解剖,以上腧穴所在区域为肩袖、肌腱、韧带等病灶区,与肌腱附着点、关节结构、稳态密切相关,针刺可改善局部血循环和炎性反应,缓解粘连和疼痛。因此,以上腧穴相配结合腧穴作用、针刺与艾灸作用,共奏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研究采用推拿治疗分别应用拿揉、弹拨、抖法。拿揉法是将拿法与揉法结合的复合手法,常应用于颈椎病、肩周炎等病证。《厘正按摩要术》曰:“揉以和之……可以和气血,可以活筋络”。说明揉法对深层组织刺激而产生内摩擦并产生温热作用[15]。弹拨法以拇指弹拨为主,是作用于治疗部位往返或单向拨动的手法[16]。该手法刺激肩周腧穴,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17]。抖法用于结束手法,对患侧上肢进行小幅度抖动,放松上肢肌肉,解除痉挛状态。

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降低,Constant-Mutley评分增高,观察组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应用温针和推拿联合疗法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者通过本次临床试验研究验证,温针联合推拿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活动,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证实了温针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温针或者推拿,建议临床治疗肩周炎采用联合疗法治疗。同时,该项研究结论与系统评价推拿、针灸、推拿联合针灸的Meta分析结果相符[18]。

猜你喜欢

腧穴肩周炎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旅途止泻按脾腧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