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气血瘀滞型头痛临床观察

2022-09-19嵇建刚刘文婷张继海张伦忠

光明中医 2022年17期
关键词:头痛血瘀发作

嵇建刚 刘文婷 张继海 张伦忠△

原发性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发病率更高[1]。头痛容易反复发作,且伴有畏光、畏声、恶心呕土、焦虑抑郁、乏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头痛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逐渐成为常见的致残慢性疾病之一[2,3]。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脑血管收缩、脑动脉扩张、多种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西医一般给予止痛药物治疗,疗效欠佳。中医学认为气血亏虚、脾脏虚损则不能运化水谷,痰蒙清窍,则发为头痛,治疗中方法较多,其中针灸在疼痛类疾病治疗中有独到优势[4]。潍坊市中医院对气血瘀滞型头痛患者应用针刺疗法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选取120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的120例原发性头痛患者来自淮坊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诊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23~54岁,平均(35.6±5.5)岁;病程7~29个月,平均(15.5±2.4)个月。观察组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22~55岁,平均(35.7±5.3)岁;病程5~30个月,平均(15.7±2.5)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原发性头痛,经中医学辨证为气血瘀滞型;②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③无意识障碍,能正常与人交流沟通;④能正确描述疾病的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⑤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①经头颅MRI等检查确诊伴有颅内器质性病变者;②由外伤引起的头痛者;③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④妊娠期、哺乳期者;⑤有晕针反应者。

1.4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选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尼莫地平片治疗,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次,每日1次,于睡前服用;口服尼莫地平片40 mg/次,每日3次,持续用药4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叮嘱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运动锻炼、心情愉悦。观察组在对照组的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针刺疗法,①取穴:选择百会、神庭、率谷、本神、风池和合谷。②操作:用酒精棉球对穴位周围消毒后,选择0.25 mm×(25~40)mm的一次性针灸针,百会穴为略向上斜刺0.5~1.0寸,风池穴为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其余穴位常规针刺0.5~1.0寸;在针刺得气后先左转,用力快速捻转9次,然后退回,待穴位处出现明显的酸胀感,每穴操作约20 s,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对于病情严重者可每日针刺2次,待患者头痛症状缓解后改为隔日1次。连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痊愈:治疗4周后患者的头痛以及相关伴随症状基本消失,且随访6个月无复发。显效:治疗4周后患者的疼痛及伴随症状明显缓解,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疼痛程度减轻2级。有效:治疗后伴随症状明显减轻,疼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有所减少,疼痛程度减轻1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②头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测患者的头痛程度,得分在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不可耐受的疼痛。③头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记录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发作持续时间。④血清学指标:治疗前后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和神经肽P(NP)水平。⑤生活质量:治疗前后应用头痛影响测试问卷(HIT-6量表)评估,总分为36~78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低。⑥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有腹胀、头晕、乏力等。

1.6 统计学方法收集整理2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的对比检验,计数资料对比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气滞血瘀型头痛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患者头痛相关指标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以及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气滞血瘀型头痛患者头痛相关指标比较 (例,

2.3 2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GRP水平和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气滞血瘀型头痛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2.4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HIT-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HIT-6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气滞血瘀型头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20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出现少数轻微不良反应,未影响疗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腹胀,1例上腹部隐痛,2例头晕,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5/60);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腹胀,2例头晕,1例思睡,2例局部血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6/60);2组之间比较,χ2=0.100,P=0.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原发性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诉的功能性疾病,其病因不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一般为功能性,疼痛部位可在额部、颞侧、巅顶、枕项部等,甚至可出现全头痛。该病的病程长,且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重量[5,6]。现代医学对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阐述,多认为与血管源性、神经源性、三叉神经血管等因素有关。临床治疗中一般是针对头痛症状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虽能在短时间内促进患者头痛症状缓解,但是在停药后容易反复发作,疗效欠佳,而且长期过量服用止痛药物也可能引起头痛[7]。

近年来,不少临床医师发现中医药在头痛的治疗中有独特优势,如中药制剂以及针灸等外治法的应用能有效促进患者头痛症状缓解,提高治疗效果。中医学将头痛归属到头风的范畴,认为气、血、津液是人体脏器活动的产物,同时也是维持脏器活动的基础。气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是促进脏器活动的精微物质,而血是维持人体精神活动的精微物质,机体只有在气血充盈的情况下,脏器才能正常运转,精力才能足够旺盛。当气血不足、气血瘀滞等,则会出现失眠、多梦、头痛等问题。偏头痛多是由气血运行受阻所致,气血运行不通引起疼痛等症状,且多数少阳经头痛。气血瘀滞型是较为常见的证型,脑络瘀阻,瘀而不通,不通则痛。治疗中以活血化瘀为主[8]。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应用针刺疗法,针刺在疼痛类疾病治疗中有显著疗效,其能影响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血液灌注和缓解脑血管痉挛症状,抑制无菌性炎症反应,促进疼痛症状缓解。针刺能调节内源性阿片肽的合成,从而发挥良好的镇痛作用。由于气血瘀滞型头痛多为少阳经头痛,因此取穴时主要循少阳经,如风池、太阳、率谷等,本研究中选择百会、神庭、率谷、本神、风池和合谷,百会穴是督脉的要穴,是诸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因此该穴位具有督领全身阳气、调节全身阳气之气血的作用,针刺百会穴能开窍醒神。风池穴为足少阳与阳维的交会穴,具有祛风解表、通达脑目、宣通经气之效,针刺风池穴能祛风平肝泻阳、活络止痛、醒神开窍。本神穴是胆经的穴位,具有袪湿降浊、祛风安神之效,针刺本神穴能益气活血、健脾祛痰。率谷穴是足少阳与足太阳经的交会穴,具有疏通经络、清利头窍之功,针刺率谷穴能激发太阳、少阳两经的经气,发挥祛风除寒之效,使气和营通无滞,风寒之邪无由可入。神庭穴是智慧之穴,主要起到调控神经系统的作用,该穴位是天部之气所居之庭院,是督脉上行之气汇聚之所,具有清头散风、镇静安神的作用,针刺神庭穴能清头散风、镇静安神,配合百会穴能醒脑开窍、调和阴阳。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而阳明经脉是多气多血之经,因此合谷穴具有调经活血、镇静安神、疏经通络等作用,针刺合谷穴能清热开窍、镇静安神。诸穴共奏清利头目、醒脑开窍、止痛安神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疼痛发作持续时间、疼痛发作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IT-6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将中医针刺疗法与西药配合应用能促进患者头痛症状的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释放可降低机体的疼痛阈值,抑制头痛的发作[9,10]。神经肽P(NP)则能增加NOS的表达,减少偏瘫的发作。NP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末梢中,能引起血管扩张、血浆外渗等,是一种血管扩张剂。CGRP是血管舒张肽,在疼痛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GRP和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治疗的应用可促进机体内源性相关镇痛物质的表达量提高,促进头痛症状的缓解。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P>0.05,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中医针刺治疗气血瘀滞型头痛效果肯定,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头痛血瘀发作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头痛应该灸哪里?
头痛与口疾
血瘀体质知多少
远离头痛的困扰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