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不同体质类型和BMI相关性分析*

2022-09-19王国浩

光明中医 2022年17期
关键词:阳虚阴虚气虚

王国浩

体质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所表现的特殊类型,中医体质理论可充分体现个体的健康状况,用于指导疾病的防治、后天的养摄。体质量指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于衡量人体营养状况以及个体是否健康的标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大学生是中国高素质劳动力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健康状况不仅影响自身的身体素质与智力发展,还对地方经济建设产生间接的影响。目前,中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总数已达高校大学生的一半以上,已成为中国大学生目标人群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1]。现今,体质类型的研究主要是面对30岁以上成人,没有特别对高职在校学生进行开展,高职在校生年龄多在18~23岁,同样可以按相关体质类型标准进行体质分类。该年龄段尚比较少人研究BMI与体质类型的关系,本次研究通过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746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初步探寻BMI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学院746名作为本次调查分析主体,其中男生125名,女生621名;年龄18~23 岁,平均年龄为20.5岁。在746例调查对象中,异常体质类型共296 例(39.7%),其中男生 36 例(12.2%)、女生 260例(87.8%);涵盖气虚质45例、气郁质42例、特禀质21例、血瘀质21例、阳虚质64例、阴虚质60例;痰湿体质32例、湿热体质11例,平和质体质450例(60.3%)。其中男生89例19.9%、女生361例80.1%。

1.2 诊断标准参考王琦教授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简称“《标准》”)[2]中的“中医体质九分法”[3]对调查主体进行体质分类,该标准具体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湿热体质9种类型。各类型主要体质特征如下:①平和质。主要特征是阴阳气血调和,面红隐隐、明润含蓄、皮肤色泽光亮、不易疲劳、目光有神、肌肉、骨骼充盛、精神饱满、性格活泼开朗,舌淡红,苔薄白,脉有力。②气虚质。主要是脾肾亏虚,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心悸气短、大便溏泻等表现,舌淡,脉重按无力,性格内敛,如果饮食不节,会造成中气下陷,出现脱肛、月经淋漓不尽等。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曾认为“人之肥者 必气虚”,气虚者致津液不布,湿聚成痰,加之过食肥甘厚腻之品,导致肥胖。③气郁质。主要是肝气郁滞,该类型体质可表现为神情抑郁、焦虑,情志不畅,胸闷气短,时有叹气,失眠多梦,食少纳差,女性月经先后不定期、甚或闭经、乳腺肿物,男性阳痿早泄,舌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现代医学之甲状腺结节、乳腺癌等疾病多与该体质类型密切相关。④特禀质。主要是先天异常,多数起病是由于先天生理缺陷、某些过敏性、遗传性症状或疾病,如蚕豆病、食物不耐受、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于过敏性体质。中医认为“肾乃先天之本”,特禀质人群治疗养护方面要以培元固本为主,从而提高卫外功能,改善疾病或症状。⑤血瘀质。因血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气血壅滞,瘀血阻滞造成的,该型往往表现为面色晦暗,口唇紫暗,胸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女性月经滞后、痛经、色暗,可见血块,脉沉涩。⑥阳虚质。主要是阳气亏虚,此型可见面色白、口唇紫淡、畏寒肢冷、精神疲惫、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冷汗淋漓、完谷不化,男性可表现为遗精滑泄;女性则为痛经,得温可缓解,或经期延迟,月经量少或不孕,舌质淡白,脉微细弱,心理方面,阳虚质类型性格内向,不喜言语。⑦阴虚质。主要是素体阴液内伤,往往以两颧潮红,口唇干燥,五心烦热、午后尤甚,大便秘结,舌红少苔为主,脉弦细数或细数,心理方面急躁易怒,好动少静。阴虚质主要是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耗伤阴津。⑧痰湿质。主要是痰湿内蕴,此类体质多由过食肥甘厚腻之品,加之好逸少动,久之痰湿内蕴,证可见身体肥胖、面垢如油,肢体酸重,下肢尤甚,汗出乏力,口唇黏腻,体态肥胖,舌苔白厚腻,脉滑。⑨湿热质。主要是痰湿闭郁日久,渐次化热,湿热互结不解所致。该体质主要表现为体型肥胖、面垢油光、胸满痞闷、口唇黏腻、不思饮食、小便短赤、大便黏滞不爽、便意频数、病后缠绵难愈、易发生痤疮、粉刺、疮痈肿毒、湿疹、阴器潮湿,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1.3 方法采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对在校学生的一般资料进行采集、整理与分析。参照《健康管理师》[4]身高、体质量规定方法利用标准化仪器分别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质量,然后依次发放调查问卷,指导被调查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填写相关内容,调查人员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类型原始分值及转化分值,根据中医体质类型评判标准,确定该调查对象体质类型。各项测量人员均通过严格的培训,身高、体质量均采用2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体质调查问卷得分均由2位测量人员独立完成,确保结果的一致性与准确性,根据BMI指数中国标准中提出对成人判断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界限值,具体评价标准为:营养不良:BMI<18.5 kg/m2,正常:18.5 kg/m2≤BMI≤23.9 kg/m2,超重:24 kg/m2≤BMI≤27.9 kg/m2;肥胖:BMI≥28。

1.4 观察指标观察不同年龄组学生分布情况,大致可分为 18、19、20、21、22、23 岁6个年龄段。观察不同年龄组BMI指数以及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观察 BMI和不同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0.0 进行分析,针对18~23岁年龄段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型材料进行汇总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学生体质分布情况比较18~23岁年龄段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比较,进行卡方检验,χ2=0.06,P=0.8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学生体质分布情况比较

2.2 不同BMI学生体质类型分布状况比较男生,正常体质量人群中体质类型以特禀质及阴虚质5例(100.0%)较高,营养不良人群中阳虚质1例(25.0%)较高,超重人群中气虚质2例(40.0%)较高。肥胖人群中气郁质1例(14.2%)较高;女生,营养不良人群内湿热质4例(36.3%)较高。正常体质量人群内阴虚质41例(74.5%)较高。超重人群内湿热质1例(9.0%)较高,肥胖人群内痰湿质3例(15.8%)较高。见表2、表3。

表2 男生不同BMI与体质类型分布比较 (例,%)

表3 女生不同BMI与体质类型分布比较 (例,%)

2.3 不同学生BMI和体质类型相关性比较男生,BMI和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比较:BMI与平和质、阳虚质呈现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157、-0.164,P<0.05),BMI和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痰湿质、特禀质、气虚质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女生,BMI和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比较:BMI与气郁质和阴虚质呈现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154、-0.136,P<0.05),BMI与血瘀质、阳虚质、平和质、痰湿质、特禀质和湿热质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体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它受遗传、社会、心理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体质辨识在个体生命周期的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疾病转归[5]。个体体质的识别,就是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的体质分类特性,把握个体的健康及疾病的整体要素及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疾病治疗原则[6]。通过分析高职在校生BMI与中医体质类型,可以有效为学生日常的养生保健、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纠正偏颇体质,提升体质状况,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进而达到提高国民体质纠正不良体质状况[7]。

本次研究发现,男生,正常体质量人群中体质类型以特禀质及阴虚质5例(100.0%)较高,营养不良人群中阳虚质1例(25.0%)较高,超重人群中气虚质2例(40.0%)较高。肥胖人群中气郁质1例(14.2%)较高。BMI与平和质、阳虚质呈现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营养不良男生可通过温阳益气的方法改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女生,营养不良人群内湿热质4例(36.3%)较高。正常体质量人群内阴虚质41例(74.5%)较高。超重人群内湿热质1例(9.0%)较高,肥胖人群内痰湿质3例(15.8%)较高。BMI 与气郁质和阴虚质呈现负相关,表明针对女生,可通过疏肝理气、补肾养阴的方法改善营养状况。

通过对比发现:女生人群里阳虚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生,这一趋势与中医理论相吻合。中医认为男性喜动而阳气虚,故不易阳虚,女性喜静属阴,故容易阳虚,这是二者生理特性所决定的[8]。

本次调查为体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人群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各类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助于改善个体营养健康状况。现阶段,本研究结合现代营养理论与古代中医学理论,探讨性别、中医体质与BMI的关系,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此次研究对象为高职医药卫生院校学生,该类院校特点女生较多,男生人数偏少,在未来研究中可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适当调整性别比例,或结合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等相关因素,对中医体质与BMI之间的内在机制作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阳虚阴虚气虚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