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艰苦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以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为例

2022-09-19郭静雯陈国政黄仁东张钦礼

高教学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中南大学采矿工程矿业

过 江,郭静雯,陈国政,黄仁东,张钦礼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长沙 410083)

采矿专业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从安源路矿的第一个工人党支部建立,到水口山和锡矿山耿飙等老一辈革命家从矿山投身到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事迹,无数的矿业工人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安源路矿工人群像如图1 所示。铁人王进喜、鞍钢郭明义也都是矿业的模范典型,也同样激励着无数投身矿业的人员奋勇直前。但伴随当代社会经济发展,高新产业更新迭代,新的专业层出不穷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采矿专业的荣光逐渐暗淡,淡出了大众舞台,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不再立志投身于矿业,思想观念脱离了“干一行,爱一行”的传统想法。另一方面,采矿工程工作环境恶劣、危险性高,学生对艰苦专业抱有偏见,提起采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专业认同感,也没有坚定的学习信念,近年来采矿工程招生与就业质量每况愈下。

图1 安源路矿工人群像

不少高校与学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改进艰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想法,如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就业指导等手段,为艰苦专业人才培养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如叶青就艰苦专业就业长效机制提出建设意见,创新性地提出应届毕生下基层、往西部,报效祖国新思路,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升华,自我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顾晓薇等指出,东北大学实行创新实验班的开班方式,在大类招生更容易流失采矿专业生源的严峻挑战下,实现了采矿专业学生数量与质量的提升。石开仪等提出,艰苦专业应确保实习实践活动的进行,开拓实践基地、增加实习监督与考察、优化校外实习,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优质人才。赵斌等通过中国矿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分析了艰苦专业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发挥政策杠杆调控、树立职业理想观念、改进职业辅导工作等方式,从而提升毕业生工作质量。胡泽安以地矿工程为例,针对招生难、就业难和培养难的问题,认为减轻地矿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方法和设备,开展典型教育,推陈出新改革培养方式等有助于改善此类艰苦专业持续低迷的现状。张鹏海等基于东北大学采矿工程矿山开采数据与软件共享、虚拟仿真技术,实现实践课程方法优化,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艰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急需优化,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已是建立专业认同感与提升艰苦专业人才质量的大势所趋。

一、传统培养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认可度低

1.生源结构质量差

近年来,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的变化,采矿工程的生源面临结构质量差的问题。在生源数量与质量上,呈现出男生多、农村生源多、贫困家庭多和报考人数少的“三多一少“现象。就中南大学采矿工程而言,虽然学校给予许多优惠政策如奖学金补贴、提前批录取及降低分数线等,但报考生源相对热门专业来说仍然难以望其项背。

采矿工程专业基本都是男生,甚至会出现“和尚班”的现象,这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同时也不利于采矿业的发展。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不仅是由于男生在体力上更适合从事矿业相关工作,报考数量上男性远多于女性,也是由于男生在思想上更容易融入采矿事业。不仅是学生,家长在孩子的择业方向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满怀“望子成龙“的期待,都盼望孩子学习热门的专业,毕业后有个稳定、体面的工作,在高考后的志愿报名上,不希望孩子报考采矿工程这类艰苦专业,尤其是女学生的家长,对于女生的专业选择上更加趋向汉语言、会计和法学等“适合女生“的专业,导致女性采矿工程生源报考人数少之又少,男女比例失调严重。

通过多年教学发现,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少有城市的孩子主动选择矿业工作。一方面,农村孩子更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愿意接受采矿业艰苦的环境与工作氛围;另一方面,农村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与视野局限、职业教育与资源的匮乏使其难以走向大热专业。诚然采矿业更看重勤恳踏实、任劳任怨的劳动型人才,但有灵活想法的新鲜血液也必不可少,在采矿工程建设过程中,力求人才结构均衡,让采矿业稳步前行,不至于成为夕阳产业。贫困生源偏多的现象,在上述原因中也得到合理的解释。加之学校给予的奖金补贴、学费减免和提前批录取等优惠政策,更加吸引了大量来自乡村的贫困生源。这些学生真心喜欢采矿专业吗?答案是未知的,但从转专业情况统计来看,真实结果不容乐观。

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新产业的变换,无疑为采矿工程人才培养与生产建设带来了巨大冲击。当采矿专业成为男生专属的“和尚班“,当矿业工程成为“低分调剂“的代名词,当只有国家给予大力政策扶持才能让采矿业缓步前行,在艰苦专业生源结构质量日益恶化的教育局面下,谁来支撑国家矿业经济发展、民生资源命脉的重要根基?矿业工作本该是光荣的、坚定的,调整生源结构,优化学生质量,刻不容缓。

2.人才流失严重

在大部分学生与家长眼中,采矿工程是艰苦与危险的代名词,似乎踏入这一专业就将与高薪体面的工作无缘,导致采矿工程人才流失严重,学校招生困难、学生转专业、跨行就业及矿业工作者离职等现象比比皆是。

矿业工作用人量大,当前采矿工程人才流失严重,思想坚定的采矿人才成为紧缺的中坚力量。就中南大学采矿专业来说,学校采取了本科提前批录取的优惠政策吸引学生报考,在这一前提下仍然存在招生困难的现象。近年来,大类招生成为本科开班的趋势,这为艰苦专业招生提供了便利,采矿类学生数量有所上涨,但大二分流时仍有大批学生选择离开采矿业,分流去相对轻松的其他专业。因为大类招生下分流机制是“成绩优异者享有主动权“,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几乎全部避开采矿工程,勤奋刻苦的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不仅如此,转专业也给采矿工程带来重创。在大量人才转出采矿工程的情况下,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几乎无人转入采矿工程的惨淡局面,学生数量呈负增长状态。到就业时,采矿工程学生大量跨行转行,鲜少有人投身于矿业一线工作。随着矿山形势与地质工作波动,许多矿业工作者甚至对工作前景产生怀疑,有了离职的想法。

这些问题与专业认可度息息相关。一提起采矿工程人们就会联想起畏途巉岩,联想起风餐露宿、土石矿渣,这就初步对采矿专业有了难以接受的刻板印象。不仅如此,学生、家长对所学专业的期许与未来职业的规划更趋向热门专业,而采矿工程学习难度大,课程设置多,同时还要有动手本领,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生们学好专业课尚且困难,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更不必说深入了解矿业的内核精神,燃起对专业的自豪感与认同感。提升采矿专业认可度,生源质量数量两手抓,是采矿工程等艰苦专业必须解决的燃眉之急。

(二)思想信念不坚定

建国初期,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石油、煤矿、铁矿和有色资源作为国家发展命脉,激发了大量采矿、冶金专业,高等专业学校蓬勃发展,著名院系调整合并组建的“八大学院”中,6 所是农机工矿等艰苦专业为主题的学校。采矿工作者待遇好,社会地位高,受到国家与政府的支持。人民推崇雷锋、孔繁森、王进喜这种以艰苦奋斗为代表的楷模,高喊“劳动最光荣”的口号,极具时代特征。工农阶级作为最光荣的群体,对吃苦耐劳的品质推崇备至,不辞劳苦,也要坚守在工作岗位第一线。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新时代,采矿专业转向下坡路的趋势初现端倪。年轻一代人逐渐不具备老一辈吃苦耐劳、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精神,转而追逐金钱利益,思想信念不够坚定,尤其是近年来经济新常态下采矿工程的社会度一再降低。国家虽然提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仍然重视矿业发展,依旧难以改变学生思想上存在“趋利性”、享乐主义的风气。

多年采矿专业教学实践发现,为鼓励学生深入本专业学习,新生入学后常有专业讲座、专业认知座谈会等,但少有专业思想教育,缺乏专人思想指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思想信念。专职辅导员与班主任对学生起到的几乎只是生活上的帮助与学习上的建议,缺少专门匡扶三观的思政老师。十八九岁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年龄段更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也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应为新生设立专职思政老师,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思想指导,灌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正确思想价值,从而大大提升学生对于加入采矿专业的坚定信念,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奉献型人才。

我国党建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学生都应牢记。有坚定思想信念、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本该是所有学生的宗旨,在采矿工程这种艰苦专业中,更应发挥得淋漓尽致。教育改革,纠正学生不良思想,必须落在实处。

二、人才培养改革建议

要解决上述采矿专业传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专业认同感低、思想信念不坚定等问题,不仅要鼓励学生学习、从事矿业工作,还要给予学生专业思想教育。通过专业思想教育,提升学生对采矿专业的认可度,培养其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投身矿业,成长成才,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结合中南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与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依托采矿工程的传统学科优势,针对采矿工程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举措,以党建工作为启发,通过专人思政指导、冬瓜山千米井下党校实践及一线矿井工人榜样教育等途径强化专业思想引导,把思想教育融入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以采矿专业为荣、以投身采矿事业为傲,明确从事采矿工程事业的决心,高举“劳动最光荣”的信仰旗帜。同时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南大学采矿工程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充实实践教学内涵及内容,以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加强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一套健全高效弹性的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采矿工程主要人才培养改革建议内容如下。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与修订

征集教师、学生意见,广泛吸收一线教学材料,汲取国内外人才培养经验,充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掌握专业前景的风向标,实事求是、精准定位,修订调整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环节充分落实“专业知识、实习实践、改革创新、交流互动、信仰坚定”五位一体,裁撤冗余课程与老旧技术知识,为传统工科注入活力。加强艰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增设思政培养与基地实践教育等环节,为艰苦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善人才培养环节的不足,从源头上提升教育水平,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从而能吸引更多的学生献身采矿事业。

(二)强化实践教学,重视思想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思想教育,让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服务社会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冬瓜山千米井下党校为平台,建设思想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红色阵地的引领激励、教育规范功能,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实习,树立艰苦专业学习信仰。学习先进矿工模范党员事迹,注重清正风气,立好榜样,学习典型事迹,发挥好矿业先进标兵带头作用,让学生们充分受到模范人物的感染与熏陶。使艰苦专业人才有了看齐的标杆、学习的榜样,骨干典型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采矿专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生机活力得到极大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与热情得到极大提升。

(三)充实艰苦专业学科实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为学生提供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建设好实验室教学,充实艰苦专业学科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思考起来,而不是只在课堂上冥思苦想、闭门造车。学校还可以创新性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采矿社会实践,改变学生对于专业学习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与求学动力,培养懂知识、会实践和有信仰的新时代艰苦专业人才。

(四)深化艰苦专业学科导师体系与课程建设

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缺少行业工作经历,对学生专业思想引导有限。因此要健全教学团队建设,增设实践基地辅导老师,建立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党政管理人员等全员育人机制、各负其责发挥育人合力。结合工程概况事迹与现代化艰苦工程建设,加强艰苦专业信仰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和家长形成对艰苦专业的正确认知,消除偏见;推动新教材建设,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设榜样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到落后艰苦地区和行业就业,重点编写主干课程的新教材(讲义)。

三、创新培养方法优化与初步实践

此次艰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提出的契机是在铜陵冬瓜山铜矿(图2)开展隔离矿柱回采科研工作中,有机会到千米井下党校(图3)参观学习、亲身体会,井下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很爱惜井下的这个实践点,平时都打扫的干干净净,还制作了专用幕布,有一点点的灰迹都会主动去擦拭。结合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采矿专业学生每年的就业去向,投身矿业的越来越少,触发笔者从党建入手培养艰苦专业学生的想法,以身边活生生的范例,潜移默化,转变学生的专业思想,让更多的学生愿意投身到矿山事业当中去。

图2 冬瓜山铜矿井下巷道

图3 冬瓜山千米井下党校

冬瓜山铜矿按照“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总要求,矿党委不忘初心强党建,牢记使命促发展,持续创新党建工作内容、活动载体和方式方法,着力打造“千米井下党旗红”党建特色品牌。通过建设“五大”红色工程,发挥“十大”党建力量,将党建工作向千米井下延伸,确保了企业在党的领导下坚如磐石,推动了班组建设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同轨运行,为矿山改革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是以作为中南大学采矿专业的党建学习基地,感受真实的矿业工作,体会采矿人艰苦奋斗、奋进拼搏的无私奉献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把榜样模范树立在同行前辈之中,向优秀矿业工作者学习。

此外,学院近年建立多个有色重点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如凡口铅锌矿、黄沙坪铅锌矿、柿竹园多金属矿、广西铜坑矿、中铝三门峡矿业公司和迪迈科技有限公司等,校企联合,补足短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除原本的实习实践活动之外,建立党建活动学习基地,推行本科生实践基地导师制,让大学生提前受到专业工作人员的职业教育,感同身受地体会对艰苦专业的热爱之情;配合思政老师的专项思想教育,更多的学生认可了所学专业,并逐渐发自内心热爱矿业工作,投身矿业工作第一线,争做资源开发的排头兵。

经过创新培养方法优化与初步实践,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少学生主动与任课老师交流,课堂积极程度有了明显提升。出勤率、考研率相较往年上涨,2021 年采矿专业考研录取分数线比三年前增加30 分左右。中南大学正基于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校风,立足树德育人环节,力求在保证生源质量的情况下稳步发展采矿业人才,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奋斗者。

四、结束语

“爱一行,干一行”。虽然矿山企业对人才求贤若渴,但采矿专业的学生却投身到中建、中铁或其他行业,而不是在本行业、本专业,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大问题。从党建入手,从信仰入手,从事业入手,结合学校的创新教学内容与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依托采矿工程的传统学科优势,针对以采矿工程为代表的艰苦专业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举措,以党建工作为启发,通过专人思政指导、冬瓜山千米井下党校实践及矿井工人模范教育把思想教育融入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以采矿专业为荣、以投身采矿事业为傲,明确从事采矿工程事业的决心,高举“劳动最光荣”的信仰旗帜。同时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南大学采矿工程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充实实践教学内涵及内容,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中南大学采矿工程矿业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薛生国 吴川 环境生态工程科研团队
瑶家山里娃走进中南大学
书法:人是铁饭是钢
南桐矿业杯 国庆60周年国企风采摄影大赛作品展
Application of Multiple-intelligence Theory in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