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探索

2022-09-19

高教学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纲要教学资源线下

贾 鸽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 300384)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创造性地采取线上超星学习通平台与线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立体化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目标,很好适应了信息化时代教学形势的新要求,符合大学生群体特点和教学规律,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提升中国近现史纲要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了积极效果。

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路径,有效解决教学“痛点”“难点”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课程。新型教学模式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史、国情,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理论和实践的脉络上,正确认识和理解“四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以期有效解决教学的“痛点”“难点”问题。第一,解决学生知识掌握不平衡,无法深度参与课堂教学的问题。课程的部分知识点在学生的中学阶段已有所涉及,在授课中普及性的讲授很难满足学生个体之间的知识差异。而通过线上内容学习,能够补齐学生的知识短板,使教师更有效地利用线下课堂时间开展深度教学。第二,解决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参与互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传统的线下课堂主要通过讨论、演讲等方式实现互动参与,但教师不能保证课堂参与互动的全覆盖。而通过运用线上提问、抢答、分组讨论、测试和问卷等形式,可以对课堂进行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解决学生学习过程无法量化考核的问题。以往线下考核中,学生的期末成绩所占比例较大,无法实现平时学习过程的量化考核。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检测教学视频观看进度、章节测试作答及线上参与讨论等情况,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学习过程进行实时量化监督,并及时予以指导,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的动态化、精细化考核。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教学创新思路和举措

(一)教学创新的思路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中,主要通过拓展和利用“两课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和“两线”(线上和线下),让历史人物活起来,让历史事件动起来,让历史经验用起来,使思政教育和思政课变得更贴近学生。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制定方案时突出“用学术讲政治”,用学理分析帮助学生在政治问题上找到正确答案。二是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随着网络和自媒体平台的出现,各种错误观点层出不穷,鱼龙混杂,稍有不慎就会让广大青年偏离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教学创新方案中,我们注重通过真实的历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三是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教学创新方案不仅局限于课上,更着重于课下。课上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线下,也包含了线上。通过“超星平台”的应用积极打造一个立体、多面、自主、灵活且多角度的思政教育平台,充分调动学生课上思维辨析能力、课下探索实践能力,保证思政教学的课堂管理效果,促进教师和学生多项互动和教学相长,进一步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努力尝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

(二)教学创新举措

思政课面对的是不同专业、不同学术背景和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要根据学生认知心理和行为取向,因材施教,使思政课不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达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为了全面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创新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教学方式立体化、实践教学全面化、课程资源丰富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及成绩考核过程化等。

1.教学方式立体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重要的是线上和线下活动的分工与合作,要将其“混”起来。为此,混合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施路径设计为:网络平台完成课前准备→线下课堂进行知识内化→网络平台完成课后拓展。课前准备主要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完成。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传课件、教案等学习资源,学生按照要求每周利用一定的时间完成课程资源的学习,实现知识目标。线下学习即课上探索部分,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结果实时了解学生动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凝练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采取集中讲授的方式解决问题,并通过头脑风暴、答疑讨论等活动,对教学重难点内容进行升华总结。课后拓展部分在线上平台完成,包括开展主题讨论和发布课后测验题。通过开展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网络平台发布课后测验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实践教学全面化——课堂、校内和校外实践全覆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在实践教学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个方面,在课堂实践方面,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在“课前五分钟”或“课间五分钟”进行展示。在校内实践方面,优化校内实践平台,如开办红色遗址展览等,解决实践教学的全覆盖、实效性等问题。在校外实践方面,利用天津的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小站练兵园、周邓纪念馆和觉悟社等。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教学建设形成了“三坚持三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始终坚持“学生为本、实践育人、立德树人”的理念,着力优化课堂实践效果、优化实践基地资源、优化校园实践平台,实现了课堂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最大程度发挥了实践教学优势和效益。

3.课程资源丰富化——综合利用各类教学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资源丰富,一直以来各资源体系缺乏系统化。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资源体系,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课程资源从形式上分为纸质教材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和基地教育资源。纸质教材资源包括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用书等。结合当前“四史”教育要求,集中组织编写了“四史案例集”,案例集涉及党史(1919—1949)、新中国史(1949—1978)、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表1。网络教学资源包括课程网站、教学视频、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等,为了更好拓展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专门组织教师录制微课,内容涉及抗疫精神、天津红色资源,以及课程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同时录制了案例微视频。案例微视频已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和天津市网信办网上马克思书房平台推出,为开展“四史”学习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基地教育资源是指开辟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周邓纪念馆、觉悟社等,利用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这类资源更鲜活,有助于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表1 “四史案例集”的主要内容

4.教学方法多样化——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如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法和专题式教学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以理论讲述为主,这样的课程枯燥、乏味。在教学中使用鲜活的案例呈现相关的知识点,这样能使学生感觉耳目一新。学生围绕案例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派学生发言,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式教学法是通过历史故事或者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因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最好的方式是采取专题式教学,这是由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重要环节。将教学内容专题化,能够解决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更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使教学内容能够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

5.成绩考核过程化——学生课程成绩评定注重过程性考核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在考核方式上应以过程性考核为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在线考试成绩两部分。经过线上、线下综合考核改革,大幅度提升了平时成绩的占比,平时成绩占到总评成绩的50%,以体现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平时成绩由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两部分构成,主要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如出勤、课堂讨论及展示等环节的表现给出相应评价。期末考核采取全校统一的线上考试方式,占比50%,以客观性试题为主,重在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史实分析判断的能力。考核方式方面,注重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科学合理设置各类考核指标,提高学生对日常学习的关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学习及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三、坚持“以创新促发展”目标方向,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一)取得的效果

经过实施教学改革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体系,体现出良好的综合教学效能。一是在教学模式转变方面,逐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在线课程体系,各类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得以引入教学体系,节约了办学资源,实现了思政课从单一平面教学向立体化教学的转变。相关教学改革成果在北方网等主流媒体和“超星智慧马院”等平台刊登,取得良好反响。二是在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升了课程的参与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课程学习,在社会实践和探究性学习中展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同时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明显提升,能够客观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历史现象,进一步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三是在教学能力建设方面,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学技能的专业性、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下一步改革创新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推动教学方式转变,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为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提供样本;二是有利于推动思政教育改革,“超星平台”在课程中的运用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通过该平台积极打造具有较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导力的思政教育平台,开创思政教育新模式,对于加强思政课建设具有启发和示范意义;三是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项目组与超星公司在线上教学资源开发、辅助课堂教学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取得了丰富经验,对于今后开展类似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教学创新是由浅入深不断深入推进的综合性改革过程,今后应当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首先,应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注重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积极引导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平台建课,充实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一流课程。其次,进一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已有实践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探索VR 仿真模拟教学、微电影制作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走入社会,开展口述史、田野调查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最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为了配合新时代课程建设要求,需要提高教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水平,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且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成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政课程。

猜你喜欢

纲要教学资源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线下疫情亏损,线上虚假繁荣,中国手机行业已“寒气逼人”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