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18张秀敏
张秀敏
(赤峰市医院心内三病区,内蒙古 赤峰, 024000)
1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科常见病,患者发病后有心肌缺血与心肌坏死等情况,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有剧烈的胸骨后疼痛表现,且患者应用硝酸甘油后剧痛无法缓解,症状仍旧持续,不同程度上损伤患者的身体状况,需尽早进行治疗,以保障患者的安全性。近几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明显的递增趋势,且年轻患者也开始增多,与年轻人不良生活习惯关系密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病情复杂,除治疗外,需加强对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以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结合护理工作经验,治疗期间护理工作落实不当,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需加强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治疗的预后。但是,既往护理工作中仍旧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进一步优化。PDCA循环又叫做戴明环,其中包括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处理),在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康复状况良好,是值得实施的有效护理方案。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赤峰市医院诊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PDCA循环护理应用价值,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5月赤峰市医院诊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3.50±5.80)岁;体质量指数22~28 kg/m,平均体质量指数(23.60±1.30)kg/m;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15例;合并症情况:高血压15例,2型糖尿病10例,哮喘患者4例。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4.05±6.50)岁;体质量指数21~27 kg/m,平均体质量指数(23.50±1.50)kg/m;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8例;合并症情况:高血压13例,2型糖尿病10例,哮喘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纳入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赤峰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历资料完整;②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③患者具备配合能力。
排除标准:①肝、肾重要器官疾病者;②精神类疾病者;③拒绝配合参与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观察患者病情,评估患者整体情况,辅助患者住院治疗后,予以用药指导,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口头进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沟通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
观察组予以PDCA循环护理干预。(1)Plan。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包括患者姓名、病史、用药以及生活习惯方面等基本信息。沟通中评估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认知,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嘱咐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指导患者使用特殊药物的方法。患者脉搏在<60次/min情况下,立即停药。如果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明显,立即汇报主治医生处理。另外,评估患者的情绪,进行语言以及非语言安慰、鼓励,树立患者治疗信心,提升治疗配合度。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叮嘱患者增加新鲜果蔬摄入量,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适当运动,合理睡眠,戒烟限酒。(2)Do。落实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用药等计划,发放健康手册,便于患者随时查看相关知识,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3)Check。定时查房,记录患者身体等各项指标,予以患者及家属鼓励,提出意见和建议,针对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不足,与患者、家属共同讨论。(4)Action。根据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处理方案,规划新的护理计划,落实于下一个循环护理中,形成持续性护理循环,并不断进行总结与改善,进而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1.4 观察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采用赤峰市医院自制百分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根据评分划分满意度,即>95分、80~95分、70~79分、<70分,对应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例数×100%。
②负性情绪方面与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总分均为100分,SAS临界值50分、SDS临界值53分,评分越高患者负性情绪越重。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负性情绪越重。
③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涉及自我护理技巧、自我护理责任感等多个条目,总分172分,评分越高患者自我护理水平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情绪评分下降、生活质量评分提升,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起病急骤,患者有剧烈疼痛表现,严重影响基本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当前,受到工作与生活压力增大、生活不良习惯、社会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增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一旦发病,用药后无法有效缓解,需尽早进行诊断与治疗,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治疗与护理工作相辅相成,为了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预后,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
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预后。但是,常规护理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满足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其中,PDCA循环护理获得了广泛应用,强调护理质量管理循环化、整体化,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PDCA循环护理被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包括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处理,能更恰当地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升疾病知晓率。每一次新的循环,均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另外,可以让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习惯,规范患者的生活,减少不良习惯所致的疾病复发情况,也能够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情况。另外,护理工作中让护理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主动,护理服务更加完整,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需求。结合本研究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低,SF-36评分高,护理满意度高,且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更高,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由此说明,PDCA循环护理的有效运用,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情绪,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满足患者的康复护理需求。相关研究指出,循环护理干预能较好地满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需求,护理干预整体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与高迪等研究接近。由此说明,PDCA循环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致死威胁较高,需加强对患者的诊治工作。治疗期间辅助PDCA循环护理干预,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预后,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值得临床应用。此研究中并未对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遵医行为情况进行比较,未来研究工作中可以深入进行分析,以评定PDCA循环护理干预的重要性,细化、优化护理干预工作,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