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塘,他的来路和远方

2022-09-17佳/文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22年9期
关键词:阿姆消防员消防

李 佳/文

“高高的阿姆山呦,苍茫的大森林呦,有条河流叫红河。天上的白云唱山歌,地上的棕林在舞蹈……”

飞机“唰”的一下就钻进了云里。哈尼族小伙周保举从未见过如此层峦叠嶂的云,像极了生养他的阿姆山。白云是流动的,又似乎是静止的,时而恬淡如水,时而欢乐四溢。这一次,他终于相信,白云会唱歌了。于是,脑海中又回响起那熟悉的旋律,“高高的阿姆山”。

“阿姆山”是哈尼语,汉语意为“母亲山”。直到21岁,周保举才第一次离开阿姆山、离开家乡和父母,也是第一次坐飞机。小时候,他曾无数次憧憬过飞机,每当飞机划过天空,他总会驻足、抬头,直到望不见、听不见为止。然而,能开进他们村的汽车都寥寥无几,飞机他连想都不敢想。

飞翔的速度真快!当周保举还沉浸在首次“飞行体验”中时,飞机已然稳稳降落,滑行在上海虹桥机场的跑道上。——上海,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2020年8月,周保举与5名同乡一起跨越2500公里,从云南红河来到上海。他们是通过“沪滇劳务协作”平台被上海市长宁区消防救援支队录用的政府专职消防员。作为大山的孩子,走出大山,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始,也为了圆一个梦。

缘起·星星之火

很小的时候,周保举心里就装进了一个梦: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并非不爱家乡。周保举爱极了阿姆山、红河水,在这里,天上的云是白的,地上的“云”是绿的,他在这大片大片的梯田垄上,踩出过深深浅浅的脚印,编织过数不清的、绿色的梦。绿色连着绿色,山连着山,那么,绿色的尽头、山的那边又是什么?小时候的周保举时常会想。这并非好高骛远,而是一个孩子的好奇心,是他探究世界的渴望。

还没到上学的年纪,周保举就跟着爸妈、姐姐出去打工了。他们村经济落后,生活主要依靠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家庭年收入不过几千元。为了维持生计,忙完自家农活,许多青壮年便出去打工。所谓“出去”,也不会走太远,不过是邻村、邻县,因为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红河县对于他们而言,已是最遥远的远方。

纵然只是县城,已经让“外面的世界”在小保举心里扎根了。等成年可以自立后,他开始尝试走得更远,打工的足迹曾到过楚雄彝族自治州。外面的世界真大,周保举真希望能把自己的梦做得更“大”一些。他年轻,有勇气,有力量;可是阿姆山却比他的梦还大……

就在梦想与现实激烈交锋的时候,一个契机来了。

2019年深秋,村支书乐颠颠地到周家做客,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上海和云南的劳务协作举措进一步深化,目前上海市长宁区正面向红河县招收政府专职消防员。“让你家保举也试试?我看他合适!”周父眉头紧锁、没说话;周母将担心说了出来:“上海是哪儿?孩子怎么能去那么远的地方?……”“我想去!”这一句,周保举说得斩钉截铁。哪个男孩心中没有“英雄梦”?周保举觉得,消防员就是大英雄!更何况,能去外面的世界,不正是他的梦想吗?

面试时,主考官问:“消防员的工作是救火、抢险、救灾,要吃苦,要到危险的地方去,你怕吗?”那一刻,周保举突然感觉,心中的“火塘”跳进了一颗火星,瞬间被点燃了,红色的火苗熊熊燃烧。“不怕!”他响亮地回答。

磨砺·淬火成钢

梦想实现的过程,充满坎坷、艰辛;越是美好的梦,越不容易实现。

周保举怎么也没想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让他等了好几个月。正当招录进入最后阶段时,新冠肺炎疫情猝然暴发,让许多工作暂时“停摆”。大山里的周保举,不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似乎他想加入上海消防的心情越迫切,消息就越姗姗来迟。直到2020年夏天,他已然心急如焚,才终于收到《录取通知书》。

然而,时间上的迟延,只是对这个年轻人耐心和意志的“小小考验”。真正的考验,是从到达上海那天开始的。

迎面而来的,是环境的考验。云南四季如春,阿姆山更凉爽宜人;而上海和云南分属不同气候带,夏季酷热,冬季湿寒。周保举到达时,正值盛夏,暑气难耐,更何况他是第一次远离家乡,第一次“见识”到他乡的酷暑。这样的日子太难熬了,扑面的热浪让他简直透不过气。

还没来得及想念家乡阴翳蔽日的森林,入职培训便开始了。所有“新人”,先要在长宁支队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基础训练,而后到闵行参加总队的综合培训。培训的节奏快、科目多,令他们有些应接不暇:军姿练习,队列训练,体能训练,负重训练,待基础打得差不多,紧接着又是6米拉梯、水带铺设……除了“武的”,还有“文的”,比如,学习器材性能,熟悉器材操作、维护保养等等。

像周保举这样山里长大的孩子,是吃过一番苦的。不消说小时候上学要步行长长的山路,就是长大后打工,也比一般年轻人更不易。在楚雄打工那会儿,他每天6点半起床,7点吃早点,7点10分出发,苦干一上午,中午休息30分钟又接着干,直到天黑。周保举所做的都是送外卖、搬砖等体力活,所以,训练之初,周保举信心满满,觉得什么都难不住自己。

然而,没想到最基础的“站军姿”,就让他尝到了苦头。别看他走山路如履平地,但像“站军姿”这样一动不动,他却从未尝试过。烈日当空,一站就至少一小时,神经是紧绷的,浑身全麻木了,汗水不停地往下流,渐渐地,他似乎感觉不到自己了……看似简单的“站军姿”,让周保举明白:想把任何事情做到极致都不简单,在消防员的“服从”里,还有太多内涵。

所以,在经历了基础苦训,迎来消防员的“必要技能”6米拉梯时,他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可等实操一开始,他就发现:比想象的更难。梯子虽然只有6米,却有六七十斤重,科目要求必须将梯子扛上肩跑,到达目的地卸下来、架到窗口。说起来容易,这么重的梯子,只能靠一双肉肩来担,更何况还要追求速度,一连串动作必须在十几秒内完成,绝对是力量和反应力的爆发。每次训练,他们都会反反复复做上几十次;每次训练,都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

现在,周保举终于明白面试官口中的“吃苦”了。然而,吃过那么多苦后,他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消防员培训,让这个从小习惯脚踏实地的年轻人确信:梦想,必须靠扎扎实实的拼搏实现。他感觉到,心里的那团火烧得更旺了。

蜕变·与火结缘

消防员,注定与火结缘。直面火场的那一天,或迟或早,终究会来到。

2021年春节后,周保举这批“新人”培训结束,开始跟车实习。实习归实习,警情却是实警。在此之前,班长反复打过“预防针”,周保举也已心中有数:跟车出警,与培训时的“实景模拟”截然不同,训练场是“死的”,警情是“活的”,在现场,谁也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来,将会怎样来,任何细节都不能忽视,稍有不慎,就可能付出血的代价。更重要的是,每个警情都与生命相关,他们要救助的,是活生生的人。

跟车实习前,班长问过周保举:“怕不怕?”他答:“不怕!”声音格外洪亮,那时候,他是真心觉得自己准备好了,有些跃跃欲试。可是,没想到,第一次跟车出警,他竟慌了。

那是一起火警。一上车,周保举就发现自己有些不对劲:浑身的肌肉全是紧张的,他努力让自己放松,在心里默念“加油”,可是收效不大,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下车的时候,他甚至连防护装备都没整理好,手电筒也忘了带……下车后,他不知道自己该干吗、能干吗,只是机械地跟在班长后面,帮着抬破拆工具。那次的警情并不严重,是一户人家锅里烧着东西就出了门,锅烧干了,冒起烟,触发了警报,算是有惊无险。但周保举永远忘不了那一次,事后好长一段时间,他反复反省自己:究竟为什么慌了?

后来,他知道了,自己并非“不怕”。但他怕的不是火场,而是怕自己做不好、出纰漏、给战友们拖后腿……由此,他懂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不仅要突破“技能关”,更要突破“心理关”。这没有捷径,只能靠多出警、多锻炼、多总结。后来,经历的警情越多,周保举越懂得了消防事业的神圣。那些在他身边,带他往前冲的队长、班长,都是十几年的“老”消防员,和他们相处得越久,他越热爱这份事业,一个愿望也越加迫切:他也想像他们一样。

于是,日常训练,周保举更刻苦了,哪怕受伤,也不轻易下火线,他坚信班长和前辈们的话:训练时多流汗,出警时才能更好地确保安全。每当有跟车出警的机会,不管现场多难、多险,他总会鼓励自己:再向前一步,再勇敢一些!他将每一个救援现场,都看作是阿姆山,全心全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攀登。

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大约三四个月,抑或半年,周保举发现自己不一样了:心态越来越沉稳,迈向现场的步伐越来越镇定。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渐渐积累起了令他骄傲的事:有一次,一位老人从楼上掉落,悬在三楼的晾衣竿上,现场千钧一发。老人跌得血肉模糊,急需救援,可现场根本没有安全的平台或抓手。此情此景,任谁都难免心惊胆战。周保举心里也打怵,但他响亮地说:“让我上!”随后,他跟班长一起,将身体悬在楼体外面,将老人抬进来。还有一次,一位老人外出买早点时在十字路口被渣土车刮到,腿被压住,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四周车如潮水,老人随时可能受到二次伤害,也是他和战友一起将老人抬离险地,一直守护到120救护车到场……

现在,“英雄”这个词,在周保举心中有了更具体的形象:“所谓英雄,就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人,也是危难关头,能做常人所不能的人。扶危救难、火场逆行的消防员,就是如此。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从小到大,周保举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再出发·生生不息

那么,圆梦的滋味如何呢?3年多以来,周保举不断刷新体认。他逐渐明白:“梦想实现”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周保举不断成长、成熟。最大的进步是“认知”,从大山来到大都市,仿佛跨越了两个“世界”,让他见到了许多从前不敢想、没见过的东西。一句句领导、教官们的教诲,一次次直面危难的考验,更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课程”,让他获得了真正的勇气。

最大的成熟是“付出”。来到上海成为消防员后,周保举渐渐体会到“为他人拼搏”的成就感,从“小家”到“大家”,都留下了他拼搏的足印。每月的收入,他时常寄回家里,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寄过5000元,这个数字在他家乡甚为“可观”,有的家庭一年都赚不到这么多钱,父母再不用辛辛苦苦打工了,弟弟的学费也有了着落。

在2022年上海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周保举主动报名冲上第一线,驻守隔离点,协助维护秩序、检查消防设施……成了一名光荣的“大白”。这一次,当别人再问他“怕不怕”时,他只报以淡淡一笑,这份淡然来自于他的内心:能守护更多人,让他感到光荣,心里没有了畏惧。

在这个过程中,周保举还将自己的梦越做越大。现在的他,不再是只想到外面“闯世界”的“毛头小子”了,他更想靠双手“创世界”,亲手打拼出一番事业来。在了解消防、投入消防工作后,他决心将“消防”作为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真正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上海消防员。如果可以,他还希望永远留在队里。他觉得,这支队伍就像家,队友们就像家人。他忘不了,每当自己迷茫、失落的时候,队领导像父母、兄长一样给予耐心指导;忘不了,队友们和他在训练场上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更忘不了,他和这些战友一次次在灾情、险情中并肩作战……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家人吗?不知从何时起,他已经将他们写进了梦想里。

消防员职业特殊,逢年过节都要坚守岗位,不能回家。自从离开家乡后,周保举再没同家人、族人一起过过年,因为家乡山长水远,他回家探亲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他也想家。最想念家乡的山水,那亲爱的阿姆山、红河水不知多少次悄然入梦;也想念与家人、同族欢聚的时光,尤其是过年,亲人们烧热火塘、点燃篝火,围坐在一起吃饭、唱歌、起舞……

火,是哈尼族家庭的生命,意味着生生不息。它在周保举儿时,便已安放在他心底,点亮了他的激情和生命力;如今,又化作他念念不忘的来路和催人奋进的远方。向着心中的火塘,年轻的周保举又许下了新愿望:他要在上海扎根,再把从这里获得的见识带回大山,把上海和消防的故事讲给家乡的孩子们听。……

后记

2022年3月1日,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长宁消防救援支队以周保举为原型策划拍摄的微电影《火塘》正式发布。该片根据周保举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周保举和其他红河青年们从彩云之南来到东海之滨,披上长宁“火焰蓝”战衣的故事,此片也被评为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从红河到上海,从大山到城市,从操场到火场,追寻更好的梦想,就是当好人民的守夜人。长宁消防救援支队谨以此片献给每一位怀揣着梦想的人,希望用周保举的故事让更多的“山里娃子”穿上梦想的战衣,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阿姆消防员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给阿姆拍荷花像
机器人阿姆
消防也幽默
即便忘了你,也不会忘了爱你
小小消防员 第十集
小小消防员 第九集
阿姆朗星球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