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卷调查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构造课程满意度研究

2022-09-17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建筑学院院长助理

建筑与文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建筑构造学时建筑设计

文/朵 朵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建筑学院 院长助理 讲 师

陈芷筠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建筑学院 讲 师 硕 士

引言

2015 年2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同年10 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一文要求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2018 年10 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应“坚持服务需求,成效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2019 年10 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带动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做强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 年底,建筑业从业人数5427 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7.01%。建筑业在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快速推进,急需大量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能为经济建设活动第一线作出贡献的建筑学应用型人才。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建筑学院立足广东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输出高素质建筑设计人才。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以建筑设计为核心课程,开设相关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设置大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将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紧密联系,专业技能训练中还注重对岭南地区气候环境、本土建筑材料及构造的研究,培养学生作为建筑学高级应用型人才应有的素质和修养。建筑构造作为人才培养中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部分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它涵盖了建筑构件及建造的全过程,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实践应用。

1 问卷调查的基本信息

在实施“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了解学生和建筑设计专业教师对课程的整体评价,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学生的背景资料,学生对教材及教学的满意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的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比对,形成“建筑构造”课程满意度调查分析。

问卷的发放对象是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建筑学院的学生(2013—2019级)和建筑设计专业教师。其中,2013—2016 级学生为毕业生,2017—2019 级为在读学生。本次调查使用问卷星平台,针对毕业生和非毕业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共回收213 份学生有效问卷,14 份教师问卷。

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建筑构造教材、学时的满意程度

由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建筑构造课程的教材和学时也相应有调整(图1):2013、2014 级《建筑构造(一、二)》分别为48 学时和32 学时,教材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构造》(第五版)(上册、下册);2015、2016 级《建筑构造》为56 学时,教材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构造设计》(上册、下册);2017 至2019 级《建筑构造》为40 学时,教材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构造设计》(第二版)(上册)。

图1 教材及学时分配满意度调查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数据结果显示,2013、2014 级学生对教材及学时的满意度较高,均超过70%;而2015、2016 级由于56 学时内要学习两本教材,难度较大,因此满意度不到60%;通过对课程的调整,2017至2019级40学时内仅学习《建筑构造设计》(上册),相对前两级学生,有限课时下的知识容量较为合理,因此对教材满意度均有提升。分析可知,课时压缩对授课有一定影响,学生的满意度从原来的86%下降至70%,必须通过课程的改进来弥补。

2.2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展示、课程作业、考核方式的评价和建议

2.2.1 教师教学方式及课堂展示评价

调查问卷中“本课程哪种教学方式给您留下深刻印象有哪些”(图2),超过81%的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印象深刻,说明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度较好。实训课程受到同学们的欢迎,约68%的同学对实训课教学印象深刻。而选择“其他”选项的被访者对“结合设计作业的构造知识讲解”“实践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印象深刻。说明学生对这种将理论和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认可。对教师课堂展示内容的调查中,82%以上的学生认为条理清晰、重点突出,15%的学生认为内容一般,这也为改进课堂展示、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参考。

图2 教学方式及课堂展示满意度调查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在建筑构造课程中,构造详图的理解和应用是本科阶段教学的难点,笔者在多年的授课中,不断获取学生对建筑设计课教师的反馈,尝试了多种构造详图教学方式,根据“您认为有效的构造详图教学方法是什么”的调查数据显示(图3),学生认为在构造详图教学较有效的方式中:结合课程作业的详图设计占比44%;详图讲解占比27%;详图抄绘占比26%,这正是该课程在多年教学改革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是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进而对构造详图所占教学学时的比例进行调查,有94%的学生认为应该占总学时的30%以上。

图3 课程作业难易度及考核方式满意度调查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2 课程作业及考核方式评价

在对“课程作业难易程度”的调查中(图3),数据显示:23%的同学认为作业较易完成;70%的学生认为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7%的同学认为作业难以完成。这也说明了课程作业的难度适中,能让大部分的学生“跳一跳”完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考核方式”的调查中,数据显示:36%的学生赞同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有55%的同学认为结合课程设计做构造详图很有必要;仅有不到10%的同学认为采用论文或其他方式进行考核。这与现行的教学是相符的,2019 级该课程的考核比重为:闭卷考试(40%)+结合设计的构造详图作业(50%)+平时成绩(10%),重视学习过程性评价,在期末闭卷考试中考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平时通过构造详图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保持对课程学习的持续性。早年也采用过论文考核方式,实践证明是不适合本课程的。

2.3 学生对建筑构造课程各章节知识重要性及掌握程度评价

由于建筑构造课程和建筑设计课程紧密相关,作为建筑设计的技术支撑,建筑构造的作用更加突显在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能正确且规范地设计并绘制出构造详图,为建筑设计方案从图纸到现实的落地实施,迈出重要的一步。由此,本次问卷调查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分析建筑构造课程中各章节的重要程度,学生中分为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和在读学生,他们结合自己所处的阶段,面对的不同学业或设计工作,对构造课程中各章节重要性做出判断,分析出各章节在学生从入学到工作,从学习到实践的每一个阶段的重要作用。

2.3.1 学生、教师对课程各章节知识重要性评价

调查问到“在课程讲授中哪一章节给你留下最深印象”和“你认为哪一章对课程设计/工作有较大的作用”,数据反映学生有着深刻印象的章节,也正是我们构造教学的重点内容。重要性方面,如“墙体”(学生约占45%,教师约占57%)、“楼梯、坡道及电梯、自动扶梯”(学生约占59%,教师约占100%),这些章节是大家公认比较重要的。对毕业生,数据反映他们认为“地基与基础”(约占27%)、“楼板层、地坪及阳台雨篷”(约占33%)、“屋顶构造”(约占36%)、“建筑幕墙构造设计”(约占27%)在实际工作中也较为重要;对在读生,认为重要章节有“屋顶构造”(约占57%)、“楼板层、地坪及阳台雨篷”(约占55%)、“地基与基础”(约占52%)、“门窗构造”(约占34%),这些都是在建筑设计课中常用的部分,因此构造课程教学中不断强化重要知识点,并将构造详图融于建筑设计课,让学生在设计中应用并掌握,这成为应用型学校构造的合理教学方式。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楼板层、地坪及阳台雨篷”(占78.57%)、“楼梯、坡道及电梯、自动扶梯”(占100%)、“门窗构造”(占78.57%)、“屋顶构造”(占85.71%)、“建筑幕墙构造设计”(占64.29%)等章节的知识点重要性远远胜于学生的判断,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种:如这些知识点学生未能很好掌握,或实践中学生未能经常用到,或工作中常用但学校里不常用等。

2.3.2 学生、教师对构造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在“构造知识掌握程度”调查中(图4),师生的数据分析结果差异较大。有7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60%以上,有些学生认为掌握较好的知识点,教师在设计辅导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设计图纸的成果体现出该构造知识点的应用远远未达到教师期待的程度。

图4 学生对构造知识掌握程度调查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3.3 教师对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担任建筑设计课的教师的问卷中设置了开课学期、学时比例、学生掌握较好的章节、薄弱章节、考核方式、提高详图设计的方法等教学方面的题目,了解教师在建筑设计课程中,认为学生建筑构造设计能力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能更清晰地指向教学的重点(图5)。92%的教师认为《建筑构造》课程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是合理的。对于学时,64.29%的教师认为40 学时适中,学生所学构造知识足以满足本科建筑设计课程的需要;21.43%的教师认为学时较以前减少后,学生构造知识掌握程度也较以前减弱;有14.3%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构造知识掌握程度还不太理想,需要提高。教师普遍认为构造知识较为薄弱的章节有:“楼梯、坡道及电梯、自动扶梯”(占57.14%)、“屋顶构造”(占57.14%)、“地基与基础”(占50.0%)、“变形缝设计”(占42.86%)、“门窗构造”(约占42.88%),这些章节将在教学中继续强化,并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成效。

2.4 学生对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建议

除了对教学的评价,问卷中对学生对构造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想要了解的前沿知识也进行题目设置(图6)。在调查“您对建筑构造感兴趣么?”时,25.35%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53.52%的学生表示比较感兴趣,大家除了课程知识,更关注的前沿的知识点有:玻璃幕墙(最高频)、装配式建筑、新型材料及构造方式、种植屋面等。调查发现学生会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对构造知识点的理解,65%以上的学生采用查阅详图图集、课程PPT、教材等方式;也有学生通过现场调研和工程实践等方式。在调查学生对构造课程“喜欢的学习方式”时,38.97%的学生选择查阅资料、独立思考;37.09%的学生喜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20.66%的学生选择与同学讨论;还有不到4%的学生选择通过工程实践进行学习。调查结果可以指向未来教学的方向,教学中需采用多种方式,加入前沿专业知识,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以学生为中心,增加课前资料的推荐数量,课中加强课堂互动环节,课后注重应用实践及关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反馈。

图6 学生对建筑构造兴趣及学习方式调查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结语

对于建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建筑构造课程的理论知识从吸收、掌握到实践应用,需要较长的练习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首先要有充足的理论课时支撑,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夯实专业基础;其次要有设计项目作为实践应用的载体;再次能在实践过程中有建筑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才能不断地在“认识-纠错-改正-完善”的过程中做到应用能力的实质性提高。

笔者认为,在建筑学专业本科学习阶段,建筑构造知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的课题中,需要在“建筑设计”各阶段的教学任务中由浅入深地嵌入建筑构造详图的内容与要求,与理论课并行,让构造详图的训练贯穿于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全阶段,才能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让应用型高校建筑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成为“建筑师的好助手”,以扎实的专业应用能力为基础,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成为高素质的建筑学专业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建筑构造学时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构造与抗震设计方法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