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山区共富“集结号”
2022-09-17施安南通讯员朱晓华
本刊记者/施安南 通讯员/朱晓华
“做电车每月能赚五六千,适合年纪轻的人。手工活收入低一点,但胜在方式灵活,谁都能做。”在金华市磐安县新渥街道来料加工共富联盟基地,负责人陈美芳向周边群众介绍招工情况。为兼顾下乡移民、库区移民、低收入农户和特殊人群就业需求,今年6月,新渥街道依托共富党建联盟,联合多家企业打造共富工坊示范点,已吸纳周边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群体70余人就业,带动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
作为山区26县之一,磐安县聚焦最大化帮扶“提低”和用好本地劳动力,依托党建联盟统筹发挥部门协同、企业协作效能和要素集聚作用,因地制宜探索覆盖面广、吸引力强的多元化、多功能共富工坊模式。
推行“工养结合”模式打造贴心工坊
走进尚湖镇袁村居家养老中心,30多名老人和残疾人或是听曲、下棋、看电视,或是围着工位做手工活,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画面温馨而融洽。
2020年,袁村将居家养老中心的闲置房改建成了“共富工坊”,与周边企业建立村企合作模式,通过简易来料加工,专门为村里的残疾人、低保户和留守老人提供就业平台,近年来固定吸纳袁村及周边村32名困难群众,人均每月增收千元以上。共富工坊还免费提供中、晚餐,并配备了跑步机等健身娱乐设施,让就业人员安心更暖心。“共富工坊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弱势群体,既能帮助困难群众增收,也能缓解企业招工用工的压力。”袁村党支部书记袁炉忠表示,促进农村稳定就业,不仅需要提供增收渠道,更要为困难群众提供一个关爱平台。
“袁村模式”推广中,磐安县积极拓展共富工坊服务功能,通过属地党组织发挥党员和志愿者帮扶作用,植入便民代办、健康照料、“子女学习角”等服务功能,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送货上门,帮助解决农村群众就业“不安心、难稳定”问题。
探索“青老合作”创业激发共富活力
在磐安县双溪乡,为了破解传统来料加工点模式收益吸引力不足、群体老龄化加快等问题,乡党委联合县妇联成立巾帼共富新匠人工坊,立足育才创业,定点建设电车加工、中国结编织、农村电商直播、经纪人业务提升等技能实训基地,打造党建引领下的“青年返乡创业+培训就业融合+来料加工转型”模式。吸引本地茶农药农、留守老人、返乡青年等就近创业就业,推动了共富工坊吸附本地劳动力、促进企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三元合一。
“我们把电商直播和中国结编织传统工艺结合起来,提高收益模式对不同人群的适应性,老年人纯手工计件月收入在2000—5000元,熟练工计件收入+直播带货月收入可突破万元,对年轻人也具有吸引力。”双溪乡共富工坊实训基地负责人胡艺潇说,“年轻人更能把握产品标准化和运作市场化,把建立子工坊作为返乡青年创业平台,每个子工坊既是教学点,也是加工点和直播点。”目前,已建立3个来料加工转型试点,辐射双溪乡、窈川乡两个乡镇,已有200多人学会有关技能,60多名留守老人从事加工,每日加工中国结2000个以上。
双溪乡共富工坊“新匠人”参与中国结编织直播大赛/双溪乡党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