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马培之及贺季衡临证治疗胃痛医案的用药规律

2022-09-17孙丽霞高玮鞠王效红吴媛媛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2期
关键词:孟河治则名医

陈 权 孙丽霞 戴 恒 高玮鞠 王效红 吴媛媛 朱 垚 周 楠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江苏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周仲瑛工作室,江苏南京 210029;3.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江苏南京 210017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随着生活压力与饮食不良习惯增加,我国胃痛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且发病人群年龄结构趋向年轻化,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孟河医派是发源于江苏孟河地区的卓越中医学派之一,素有“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之美誉[2]。以马培之为代表的孟河马派名医世代相承,在消化系统多种疾病的诊治上有独到经验,著作颇丰。数据挖掘技术可通过特定算法,搜索名医医案中潜在有用的信息,解构数据是进行中医医案数据挖掘的基础[3-4]。本文通过研究孟河名医马培之、贺季衡师徒二人治疗胃痛的临床医案,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解构分析,以期为当代中医临床治疗胃痛提供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案资料来源

收集整理《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5]、《孟河四家医案医话集》[6]、《贺季衡医案》[7]、《指禅医案》[8]中有关马培之、贺季衡诊治胃痛的临床医案。

1.2 医案选择

纳入标准:①主诉或诊断中包含“胃痛”“胃脘痛”核心主题词;②治法用药以治疗胃痛为主。排除标准:①药物名称信息不完善的医案;②未使用中药治疗的医案。

1.3 研究方法

1.3.1 医案的预处理 由于两位医家临证医案中存在同种药物、证候的不同描述,以及医学术语口语化等问题,对此类项集数据进行逻辑检查,进行预处理。

1.3.2 医案数据录入 由两位研究人员互相核对医案处方用药等信息,确认无误后录入Medcase V5.0 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

1.3.3 医案数据规范化 将数据参照 《中医诊断学》“十三五”教材[9]的中医术语表达,将症状、病理因素、治法治则等进行规范,药物参照《中药学》“十三五”教材[10]及《中华本草》[11]进行规范。

2 结果

2.1 基线分布

本研究共纳入126 诊次,其中马培之医案44 诊次,占总诊次数的34.92%,贺季衡医案82 诊次,占总诊次数的65.08%。

2.2 频数分析

2.2.1 病理因素分布 马培之医案涉及病理因素共15 种,贺季衡医案涉及病理因素共35 种,前10 种高频病理因素见表1~2。

表1 马培之医案病理因素分布

表2 贺季衡医案病理因素分布

2.2.2 治法治则分布 马培之医案共记录治法治则33 种,贺季衡医案共记录治法治则20 种,前10 种高频治法治则见表3~4。

表3 马培之医案治法治则分布

表4 贺季衡医案治法治则分布

2.2.3 药物分布 马培之医案共记录药物96 味,贺季衡医案共记录药物119 味,前10 味的高频药物见表5~6。

表5 马培之医案药物分布

表6 贺季衡医案药物分布

2.2.4 药性类别分布 参照《中药学》药性分类,按照全幅频次排序,两位医家使用前10 条高频药性类别见表7~8。

表7 马培之医案药性类别分布

表8 贺季衡医案药性类别分布

2.3 关联规则分析

以支持度>0.3,置信度>0.7 为基准,解析出马培之常用6 项对药,1 项角药,见图1。以支持度>0.4,置信度>0.7 为基准,解析出贺季衡常用7 项对药,2 项角药,见图2。

图1 马培之医案药物集内关联规则位点结构图

图2 贺季衡医案药物集内关联规则位点结构图

2.4 聚类规则分析

以群集数≥3 为基准,得到马培之医案3 组新处方;以群集数≥4 为基准,得到贺季衡医案3 组新处方。见表9~10。

表9 马培之医案方剂K 均值聚类

表10 贺季衡医案方剂K 均值聚类

3 讨论

马培之治疗胃痛的核心组方:茯苓、半夏、当归、陈皮。用药特点:流气疏达、胃痛初起调气滞;调营活血、久痛多瘀需通络;和中顺气、饮停中焦消胃痛。

如《医法圆通》载:“胃痛一证,当于胃中往来之气机上理会。”马培之认为气滞为胃痛首要病理因素,在病机上,其主张胃痛无论虚实,常与气机郁滞有关,气滞贯穿始终[12-13]。胃痛初起,以疏肝理气和胃为主要治法,常用陈皮、枳壳、木香配伍治疗中虚气滞胃痛,三者配伍理气和胃而不流滞。其中木香功能“疏肝泻肺以和脾、升降止痛”,本品理气作用强,药理研究表明木香烃内酯可明显促进脾虚小鼠胃排空,治疗脾虚症状效果良好[14]。《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载:“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胃痛后期,马培之常以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温中化饮为主要治法。善用丹参、当归配伍养血活血,调营化瘀通络以止胃痛,并可恢复肝胃之体用。丹参味甘温而色赤,破血以生新。当归性甘而微温,马培之认为其“补而不滞,阴亏血弱之所需”。研究表明其富含当归多糖、氨基酸等有机成分,具有较强的改善抗炎、改善贫血、免疫调节作用[15-16],素有“血中气药”之称。陈皮、茯苓、半夏为马培之常用角药,三药配伍取半夏茯苓陈皮汤之意,具有和中顺气、消饮止呕之功,治疗饮停中焦胃痛效佳。

贺季衡治疗胃痛的核心组方:白芍、旋覆花、陈皮、茯苓。用药特点:柔肝调脾、泄水补土降气逆;健脾燥湿、醒脾运湿祛湿浊;土中泻木,健脾理气和胃痛。

如《类证治裁》云:“肝气犯胃,及肾寒厥逆,皆致胃痛。”贺季衡认为肝气上逆及肾水厥逆是影响中焦气机的主要因素,重视气逆对胃痛发病的影响。肝气上逆者,以白芍与旋覆花、白蒺藜、陈皮相伍,降肝逆、理中焦,调达气机。其中白芍功能柔肝降逆、养血调脾,《滇南本草》 谓之:“收肝气逆痛,调养心肝脾经血。”其有效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疼痛模型具有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能够显著改善胃痛[17]。肾水厥逆者,以白芍配合茯苓、白术、泽泻摄水下行,泄水气,益土气,化湿浊,使水饮、湿浊之邪从肠腑而去,恢复中焦气机。治疗胃痛脾虚湿浊遏伏,困阻中焦者,其常以苍术与白豆蔻同用,健脾燥湿与醒脾运湿相辅相成,使脾健湿化,浊邪得祛。治疗胃痛土虚木乘,肝胃不和者,常以白术、陈皮、佛手、白芍相配伍,诸药共奏土中泻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而愈胃痛之佳效。

古代名医理论与传承体系复杂,因年代久远极易导致经验丢失、传承断层等问题[18-20]。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在名医用药规律研究中应用广泛,为其学术思想的传承创新起到了有效促进作用[21-26]。胃痛临床兼症繁杂,现代医家对其病机认识不一,治疗方法各具特色[27-28],本研究从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3 个方面对孟河名医马培之、贺季衡师徒二人辨治胃痛医案数据进行解构分析,较传统医案研究方法,更加系统性地总结、对比其治疗胃痛的用药规律及辨证论治思路,揭示孟河马派名医脾胃学术理论传承创新的脉络,为现代医家临床治疗胃痛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实际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孟河治则名医
从学术传承角度探讨孟河费氏流派对湿证的认识和发展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培土生金”治则的临证经验
孔伯华治疗眩晕用药与治则的数据研究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孟河医派三大家及传人档案追踪
便秘应该怎么吃?名医这样告诉我们
让名医们上线
古代凤毛麟角的女名医
小儿湿疹的中医临床治则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