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友记》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2022-09-17于盼盼
◎于盼盼
(北华大学 外国语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13)
一、引言
《老友记》,又名《六人行》(Friends),是美国NBC电视台的一部幽默情景喜剧,全剧总共十季,236集,每集大约20分钟左右。它是美国历史上甚至是全球范围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剧之一,从1994年至2004年连续播出10年,被评为全美民选最受欢迎喜剧,曾在1996年1月28日创下5300万的收视纪录,2004年5月6日播出的最后一集5250万收视纪录。《老友记》, 这部关于6个年轻好友,在大城市互相陪伴、一起打拼的情景喜剧,在播出的十年间,获得过62个艾美奖提名,还被《帝国》杂志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剧集之一。不仅如此,时隔十七年后,在2021年5月27号这一天,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推出了六位主演的重聚纪念特辑,这场来之不易的重聚引得全世界的观众为之感动落泪。在开播二十七年后,这部美剧仍然魅力不减,为世界各国观众所津津乐道,由此可以想见其跨文化传播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所以,今天就以这部经典美剧为例,从传播受众、深层价值观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一下《老友记》作为一部美剧,是如何成功实现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的。
二、《老友记》的中国受众
(一)受众群分析
2004年2月中旬,已热播了十年的《老友记》在NBC上播出大结局,原本中央电视台打算借此契机引进该剧集,但最终却因剧中关于性话题的讨论过多,而放弃该计划的实施。因此《老友记》的粉丝主要是通过网络来欣赏的。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最先接触互联网的大学生和白领青年成了第一批受众,无论是大学生,青年还是中年人,他们都能从住在纽约相互扶持、个性迥异的六个年轻人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和自己过去相似的经历。有的人从主角身上看到曾经初入职场不谙世事的自己。有的人看着他们怀念起逝去的自由的单身时光。
(二)审美心理
除了能在主角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外,这部美剧更是满足了观众们的审美心理。小到风靡一时的“瑞秋发型”,大到乔伊的轮船的分期付款,主角们的衣食住行和超前的生活方式都传达了时尚元素,引领了时代潮流,为当时的年轻人树立了时尚范本。《老友记》不仅让当时的中国观众感受到了西方的时尚潮流,而且也使得我们得以窥见地道的西方文化。比如,每一季的剧集中都会出现他们过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的场景,这些场景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笑料,但更重要的是使我们了解了西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主角们大部分的休闲时间都是在离家不远的名为“central perk”的咖啡馆度过的,他们喝着咖啡聊着生活中的琐事,《老友记》的“central perk”就好比《武林外传》中的同福客栈,承载了主角们的喜乐忧愁,观众看的时候仿佛自己也置身在那温馨的小咖啡馆里,就坐在主角们旁边的椅子上,和他们一起体会着美国的咖啡文化。此外,许多剧集里也有分别展示过他们六个人的工作环境,比如瑞秋最开始工作的咖啡馆,接着是百货公司,后来又担任专人导购,销售主管等等,还有罗斯先后工作的博物馆和大学,莫妮卡担任主厨的餐厅,菲比工作的按摩店以及乔伊的片场和钱德勒的统计公司。这些形形色色的工作场合和环境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美国的职场生态和美国职场人的个中辛酸。
由此可以看到,作为传播接受者的中国观众,已经具备了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和特征。美剧中的新鲜事物让观众们体会到了来自不同文化的思想碰撞。但如果《老友记》输出给中国观众的只是陌生的西方文化,那么就不足以打动中国观众以及世界各国人民了。事实证明,那些能成功突破跨文化的障碍、实现跨文化传播的优秀影视作品无一不是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它们没有被民族中心主义束缚住,相反,它们敞开胸怀,展现了能被所有文化的人所理解的关于人性、关于人生的思考。下文具体分析一些情节,来挖掘娱乐性与互动性背后的深层次的价值观。
三、深层次的价值观
(一)对友情的珍惜与维护
在这六个年轻人中,只有罗斯和莫妮卡是亲兄妹,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而其余四个人只是莫妮卡的邻居、前室友和高中同学。这六个人在偌大的纽约城里原本是形同陌路的人,四散飘零,但却因为一些机缘巧合走到了一起,一起经历风雨一起成长,最后收获了一辈子的友情。究竟是什么让这群个性迥异、经历不同的年轻人维持了一辈子的友谊呢?应该是源于对友情价值的潜意识下的共识。谁也没承诺过什么,但他们都心有灵犀地陪着彼此度过了无数平凡抑或是闪光的青春岁月。故事的一开始,瑞秋因为厌倦了过于安逸的生活而从自己的婚礼上出逃。在瑞秋无处可去时,是莫妮卡接纳了她,给了她住的地方。在她找工作受挫、卡债缠身的时候,这群朋友鼓励她,帮助她,使她有勇气剪掉了老爸给的信用卡,从此学会自力更生。菲比一直是他们这个圈子里最另类“古怪”的女孩,一次圣诞节,菲比在为枯萎的圣诞树流泪,不忍看到它们被碎木机搅碎,虽然兼职卖圣诞树的乔伊不能理解菲比与树木的共情,但好朋友之间的默契就是“我不一定理解你,但我一定会全力支持你”,于是当晚菲比回到家打开灯就看见了朋友们为她买下的那些枯萎的圣诞树。比圣诞节气氛更浓烈的,就是这群伙伴们对彼此的爱和守护。
(二)对爱情的真诚追求和向往
《老友记》里的爱情故事不是不切实际的欧美童话,也不是一些人所钟爱的玛丽苏小说,它所描绘的爱情是带着烟火气的现实世界的生活,有犹豫、有欺骗、有妥协、有衡量、有背叛。一直渴望婚姻和家庭的莫妮卡曾经因为前男友理查德不想要孩子而与之分手。在和一直害怕给予承诺的钱德勒交往后,她也有过犹豫和动摇,也不知道他们的关系最终会走到何处。就连她的父母也不看好他们的关系,甚至没有为他们存办婚礼的钱。但就是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莫妮卡和钱德勒的爱意战胜了一切不安和恐惧,他们携手走入了家庭。他们结婚后没有过上王子公主般的童话生活,而是经历了现实中夫妇会经历的问题,比如钱德勒的失业,女员工的诱惑,以及领养孩子的问题。幸好,剧集的最后,他们领养了一对龙凤胎,搬到了乡下的新房子。相信十七年过后,平行时空里的钱德勒夫妇依然幸福地生活着。
罗斯和瑞秋的爱情更加一波三折,罗斯年少时暗恋了瑞秋九年都没有勇气表白,罗斯离婚的时候也正是瑞秋逃婚的时候,命运让他们再次相遇,在经历无数波折后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然而由于上一段婚姻的失败,罗斯变得缺乏安全感,经常对出现在瑞秋身边的异性朋友产生敌意,又因瑞秋处于事业上升期忙于工作,二人产生误会并导致分手。十年间他们分分合合,但两个相互认定的人,在兜兜转转后依然愿意牵起对方的手。为了罗斯,瑞秋没有登上飞机,而是放弃了那份梦寐以求却远在巴黎的工作。
他们两对的爱情是世俗的爱情,映射了现实中我们每个人相爱时,可能会存在的状态,可能会在爱情中自私,会因热恋而失去自我,也会不小心在爱情中“用力过猛”,但最共同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对爱情的真诚和不懈的追求。
(三)积极进取的精神
他们的十年亦是勇敢追梦的十年,十年间,他们共同成长,见证了彼此成功的时刻。莫妮卡从最初的小餐馆的帮厨一步一步成长为高级餐厅的主厨,钱德勒从数据公司的小职员提升到管理层面最后又勇敢跳出舒适区,跻身广告行业。瑞秋进步更是巨大,从初入咖啡馆工作的职场菜鸟,在十年的时间里凭借努力和运气在自己擅长的时尚领域打拼出了一番天地。而一开始最为潦倒的乔伊也从籍籍无名的小演员逐步成长为热门剧集《我们生活的岁月》中的常驻演员。这十年间角色们在不断成长,也在自己的职业领域中做出了一番成就。
(四)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原生家庭的影响在《老友记》中也随处可见,莫妮卡曾经开玩笑似的对哥哥罗斯说:“我真希望能拥有你的父母。”莫妮卡一直活在优秀的哥哥罗斯的阴影下,父母对她也不够重视,甚至母亲对她表现得更为挑剔,这些一直都困扰着莫妮卡,但并没有妨碍到莫妮卡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她乐观向上,热爱运动,也悉心照顾着身边的朋友。
论到原生家庭的悲惨,没人能比得过钱德勒和菲比。钱德勒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他的父母选择在感恩节那天告诉他,使得他长大以后再没有吃过感恩节的食物。他就是那时学会了用冷笑话来保护自己,父母婚姻的失败也害得他一度不敢走入婚姻。但最终,他在周围朋友和伴侣的鼓励和陪伴下,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也拥有了一份不错的事业。
而菲比,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养母在她十五岁的时候自杀,而随后继父入狱,双胞胎姐姐又与她关系不好,年少的菲比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就只能露宿街头和流浪汉一起生活,甚至有时被逼无奈只好抢劫一些小学生,不巧,十四岁的罗斯就是当时街头女孩菲比的抢劫对象。菲比一直是六个人里最有个性的,她也常常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想象的举动,比如在下雪的咖啡馆外面举办婚礼,这也能体现出她对家庭的渴望和对家人的重视。原生家庭给她带来的伤害她却用自己的“菲言菲语”来化解,她没有囤于家庭的伤害无法自拔,而是成长为了一个肆意洒脱、独具个性、魅力十足的女孩。看着原生家庭不幸的他们也能同样过着幸福精彩的人生,相信屏幕前的很多观众也会被他们所感动所鼓舞。
(五)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大国,其文化的多样性由来已久。因此,中国观众也能很自然地接受这部剧中多样元素多样文化的出现,比如,在剧中曾多次出现中国元素,使中国观众倍感亲切,他们日常吃中餐外卖,宫保鸡丁的梗也被屡次提起。第三季中莫妮卡的前男友为了学习拳击,请的是一位华人教练。第一季末也有罗斯去中国考古并带回来一位华裔女友的情节。莫妮卡在餐厅工作穿着唐装,而瑞秋也穿过带有汉字的衣服。这些中国元素的引入无疑会提升中国观众的观看兴趣。而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也多有涉及,比如罗斯会在圣诞节穿着犰狳的衣服给儿子讲犹太节日的传统。
此外,在《老友记》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美国文化的包容性。在这部剧出现的非裔美国人虽然不多,但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比如被乔伊哄骗的黑人学生,他与乔伊试镜同一个角色,因为演技更好而被选中。还有第九季出现的非裔美国人查理·惠勒博士,她也是一名古生物学家,先后作为乔伊和罗斯的恋人。同时,《老友记》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了对少数群体的支持。罗斯第一段婚姻是以前妻变为女同性恋而告终的。作为离婚的受害者,罗斯没有表现出对前妻的怨气,而是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前妻卡罗尔和苏珊组成的新的家庭,并与她们共同抚养儿子本。在卡罗尔和苏珊举办婚礼受阻的时候,也是罗斯挺身而出,陪着前妻走过红毯,将她的手交到了苏珊手上。
四、《老友记》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老友记》作为一部成功的跨文化作品,可以为中国的影视作品走出国门提供一些启示。我们在防范文化殖民主义的同时,也应以此为参考,来引发我们对国产电视剧特别是情景喜剧的思考。
(一)应平衡好情景喜剧的娱乐功能和说教功能
要想创作出一部经典的情景喜剧,创作者就要平衡好说教功能和娱乐功能二者的关系。二者在作品中缺一不可。《老友记》不仅是一部“下饭剧”,更重要的在于能够引发观众对友情、爱情、亲情、梦想和生活态度的思考。无论身处哪国,人类对这些维度的探寻从来没有停止过。国产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在这一点上就处理得很好,作为一部情景喜剧,《武林外传》把重心放在了娱乐上,但同时并没有忽略影视作品所承担的说教的任务。在每一集中,众人都会上演一出出喜剧或者闹剧,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客栈的掌柜,佟湘玉自动担负起开解众人的责任,并贡献出了不少经典台词,让观众至今都记忆犹新,例如第四十集,中秋月圆之夜,客栈里的人围坐在一起,却倍感伤感,对现实的生活不甚满意。他们的思绪也随之飞到了另一个时空,在那个时空里他们做了一直想要做的事,但却仍然没有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于是,当他们从梦境再次回到现实之后,佟掌柜就送了两句诗给他们:“幻境再美终是梦,珍惜眼前始为真”。最理想的说教不是给观众上一门无聊枯燥的思想教育课,而是“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输送对正确行为的认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观,中国另一部热播的情景喜剧《爱情公寓》,编剧在情节和人物设定上多有借鉴《老友记》之处,但他们却没有真正领悟到《老友记》最重要的精神内核,也没有看到《老友记》主创队伍想要传达出的主题思想。因此,在《爱情公寓》中,娱乐功能过于突出,却缺乏一定程度上的教化意义的传达。这也是中国情景喜剧编剧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在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基础上,适度地向观众传达出时代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在人物设置上应追求广泛性多元化
《老友记》中的六位主角的人物形象很鲜明饱满,也可以从中看出主创人员在人物设置上的精巧心思。这六位主角分别来自不同背景,家庭情况不同,职业状况不同,性格也不同,正是角色设定上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日常相处中碰撞出了火花,产生了丰富的笑料。除了六位主角各具特色的形象,还有其他的客串演员,比如多次出场的钱德勒的前女友詹妮斯,还有从没露出“庐山真面目”但却常被主角提起的丑裸男,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究其根本,是这部剧的群体形象塑造的成功。多样化的角色设定既引出了丰富精彩的剧情,又满足了观众多元的审美需求。反观中国的一些早期的情景喜剧,例如《东北一家人》《巴哥正传》《闲人马大姐》等等,大多关注普通群众的生活,编剧们认为只有普通群众才更加符合喜剧人物的设定,认为只有普通群众的生活才能制造出接地气的笑料。但这样的想法和观点是有待商榷的,情景喜剧本就该是一部群像戏,“你方唱罢我登场”,若是只关注某一类人群,又怎么能带观众领略世间百态呢?
五、结语
几十年来,我国的情景喜剧也不乏一些优秀作品的涌现,《我爱我家》《家有儿女》《武林外传》都早已成为各个年龄段的人的时代记忆。但如何能令我们的作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就需要文化产业的从业者们多加关注跨文化传播的领域,并努力化解跨文化传播的障碍。跨文化传播不单单是欣赏一部外国电影或电视剧那么简单,作为新时代的跨文化交际者,更要着重体察这背后的文化政治问题和伦理问题,挖掘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和文化体系。我们要想将更多的本国的优秀影视作品成功输出海外,实现更大程度上的跨文化传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