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3面采空区“三带”分布及防灭火技术应用
2022-09-16田野
田野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 泰山隆安煤矿,山西 忻州 036600)
0 引 言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现阶段以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发生改变[1]。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技术的提升以及浅部煤层储量的消耗,煤炭开采正逐步向深部延伸,由于深部环境的特殊原因,井工环境复杂性凸显,尤其是高地温导致煤处于氧化和蓄热状态,甚至自燃[2-3],因此,对于深井高地温工作面采空区,控制地温是预控采空区煤体自燃的关键因素。
1 概 况
泰山隆安煤矿8203综采工作面主采8号煤层,平均厚度为4.4 m,平均倾角为5°,属于近水平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自燃等级为Ⅱ级,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顶板岩层主要为泥质岩,包括泥岩、砂泥岩、粗砂岩、中砂岩等,底板主要以泥岩和粗砂岩为主。8203工作面走向长度625 m,倾斜长度240 m,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1 m3/t。工作面回采期间,检测66、78号联巷处CO浓度,检测结果显示最高CO浓度检测值为42 ppm,平均浓度23 ppm,为防止8203工作面采空区煤炭自燃,引起CO浓度偏高,影响生产安全,计划针对8203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温度最高的升温带采取注浆防灭火技术方案。
2 采空区温度分布规律
为探明8203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温度分布,采用数值模拟软件Comsol进行空间耦合建模,并选用渗流场和扩散场来监测风速和氧气浓度[4],根据工作面尺寸,设定模型空间尺寸为600 m×470 m×40 m,采用负压式通风,风流自进风巷进入采空区,而后由回风巷回风。进风巷宽为5.4 m,风速为1.38 m/s,回风巷宽为5.6 m。工作面回采保持持续作业,待模拟结束后产生长×宽×高为550 m×280 m×40 m的采空区,氧气浓度及漏风特征如图1所示。
图1 采空区氧浓度分布及漏风等值线图Fig.1 Contour map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nd air leakage in goaf
由图1分析可知,风流流经工作面后,进入回风巷,采空区内部的压力场呈弧形分布,并且自进风巷至回风巷,压力呈递减趋势。经现场风压测定可知,自进风巷至回风巷静压平均降低98 Pa,说明采空区存在漏风现象,中部漏风情况尤为严重。由图1(a)可知,进风侧氧气浓度相较回风侧偏高,根据氧气浓度在16%以上、8%~16%、8%以下范围可将采空区分为散热带、升温带、窒息带。由图1(b)可知采空区漏风风速大于0.004 m/s时;与散热带对应,当漏风风速在0.004~0.001 7 m/s时,对应升温带;窒息带的漏风风速小于0.001 7 m/s。
综上所述,升温带在采空区进风侧范围为180~390 m,采空区中部为150~360 m,回风侧为60~190 m,在此区域煤层自燃概率较大,应采取相应措施,预控煤层自燃,保障工作面安全。
3 注浆防火灭火技术措施
3.1 注浆方案
注浆的浆液主要是黄土与水的搅拌物,黄土选取时保证其含水率小于8%,相对密度Gs约为2.6,塑性指数约为12。搅拌成浆液时,按照水土比为3∶1~5∶1进行配比,具体注浆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为注浆量;Ks为备用系数,取1.1~1.25;为水土比例;H为顶部煤层剩余厚度;Ls为注浆斜长;Lt为注浆横长;n为煤层孔隙率;p为浆液修正系数,取0.89。
为保证回采作业不受影响,注浆作业一般置于工作面推进距离达300 m后进行,通过联巷密闭进行注浆时,注浆点应与工作面保持100 m以上距离。
8203工作面升温带注浆措施是基于注浆管道的浆液扩散半径计算[5-6],为保证浆液在采空区达到最大覆盖率,注浆钻孔布置为2组,以V型排列,第一组为5个钻孔,布置在65~67联巷附近,钻孔间距30.8 m;第二组为10个钻孔,布置在79~83联巷附近,间距32 m,具体布置形式如图2所示。
图2 第二组V型钻孔布置示意Fig.2 Arrangement of The second set V-type drilling
注浆钻孔由地表对应点进行钻进作业,直接从地面垂直注浆,由于埋深大于200 m,为保证注浆效果,应适当增加注浆压力。从钻孔至注浆连续作业,初始采用φ650 mm钻头钻进,至裂隙带后先用φ530 mm护管进行固定,下部可采用φ350 mm的钻头钻进,直至基岩下2 m处,用φ273 mm护管保护,最后用φ215 mm钻头钻至冒落带,使用φ159 mm套管防护。在钻孔、阀门、护管、套管等安装完毕后,进行密闭封堵处理,具体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注浆钻孔设计Fig.3 Design of grouting borehole
该次浆液制作时采用的水土比为3∶1的比例混合而成,注浆作业结束后,使其沉淀形成黄泥浆铺于煤层底板处,水经疏水槽进行疏放作业,疏水完成进行下一注浆循环作业,至黄土注满后,结束注浆作业,在每一次注浆时记录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的变化数据。最后注浆时间共计一个月,注水量共计2.03×105m3,使用黄土量共计8.6×104m3。
3.2 注浆效果
为探究注浆技术对于高温异常区域的防灭火效果,并对井口排出气体进行采样化验分析,温度和CO气体监测数据如图4所示。
图4 高温区域注浆后采空区温度和CO浓度曲线Fig.4 Temperature and CO concentration curve of goaf after grouting in high temperature area
由图4可知,8203工作面采空区升温带实施注浆后,采空区CO浓度下降至2.4 ppm左右,地面钻孔温度稳定于16℃,采空区升温带得到了有效治理,后续的回采作业得以顺利进行。
4 结 论
(1)采用Comsol数值模拟,根据氧气浓度和漏风风速变化情况,分析可知8203工作面采空区进风侧、中部和回风侧存在散热带、升温带和窒息带,“三带”温度呈梯段式分布。
(2)8203工作面采空区升温带注浆后,通过监测数据显示升温带温度大幅度降低,地面钻孔温度稳定于16℃,采空区CO浓度下降至2.4 ppm左右,煤体自燃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防灭火效果明显,能够保证后续回采工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