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社会支持系统的中介、调节作用检验

2022-09-16周春淼吴治宏

大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量表效应现实

周春淼,吴治宏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一、问题的提出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手机凭借其便利性、即时性和强大的功能性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沟通交流、上网、玩游戏、刷视频、更新网络社交平台等,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人际关系,也丰富了日常娱乐生活。然而过度使用手机娱乐,长时间沉迷于移动网络,易造成手机依赖或手机成瘾现象,在青少年和大学生这类群体中,手机成瘾则更普遍。人们在使用手机完成基本通信功能之外还进行了诸如娱乐游戏、互联网资讯浏览、网络商品购物、网上聊天等多种活动,现代人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不仅将其作为一种即时通信的工具,更是将其作为娱乐消遣时间的重要手段之一。

造成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或成瘾的原因十分复杂,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个体心理状态,尤其是孤独感,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依据“使用—满足”理论,手机可以使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建立或维持社交关系的人获得更多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并沉溺其中,导致手机依赖或成瘾。Young 的研究表明,个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影响人们的媒体使用行为和结果,孤独和抑郁的人更倾向于从看电视或浏览网页中寻求快速的解脱。Smetaniuk 的研究支持了这种观点,低自尊、情感不稳定、抑郁、孤独都会导致过度和病态地使用手机。在国内研究中,刘红发现孤独感能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存在孤独感的大学生更易表现出手机依赖综合征。

以往的研究除了关注了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直接关系,还关注到了是否还存在其他变量对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起到中介或调节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都是将社会支持作为影响变量来考查,而很少探讨其作为中介变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考查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为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大学大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543 份,收回有效问卷508 份(93.7%),其中男性230 人(45.3%),女性278 人(54.7%);文科224 人(48.0%),理科264 人(52.0%)。研究参与者均为自愿参与调查研究。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

本研究采用熊婕、周宗奎等人2012年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该量表包括16 个项目,4 个维度,分别为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量表整体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05,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21—0.794。

2.UCLA 孤独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s,UCLA)

本研究采用UCLA 孤独量表,该量表由20 个条目组成,1—4 级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7。

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本研究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共10 个条目,评定指标为4 个维度,分别为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24。

4.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量表

本研究采用梁晓燕等2008 中编制的“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共有23 个项目,4 个维度,分别为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和社会成员支持。

(三)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508 名被调查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呈正态分布,最低分16 分,最高分75 分,平均分40.12±11.49。在手机依赖症状中,统计分析了排在前五位的症状,见表1。

表1 手机依赖症状前5 项描述性统计[n(%)]

表2 孤独感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比较(M ±S D)

表3 孤独感、手机依赖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矩阵

(二)孤独感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比较

对手机依赖的四个维度分别进行t 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孤独水平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的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三)孤独感、手机依赖、现实社会支持及网络社会支持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手机依赖因子与孤独感均呈显著正相关;现实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和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网络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四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

(四)现实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温忠麟等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条件,网络社会支持与自变量孤独感不存在相关,不可能成为中介变量。故只检验现实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对现实社会支持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总效应显著,但是在间接效应检验中,路径a 不显著,则需要进行Sobel 检验。进行Sobel 检验后得到,Z=-0.122,p>0.05,则现实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见表4。

表4 现实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5 现实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检验

(五)现实社会支持和网络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分析

本研究采用层次回归的方法检验现实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间的调节效应。首先检验现实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

结果显示:以手机依赖为因变量,当孤独感和现实社会支持的交互项进入回归方程,交互项偏回归系数显著(B=0.024,p<0.01)。

以同样的步骤进行网络社会支持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孤独感与网络社会支持的交互项进入方程后,交互项偏回归系数不显著(B=0.003,p>0.05)。

四、讨论

本研究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平均得分为40.12±11.49,与国内相关研究数据基本一致,如李静在研究中发现,医学生的手机依赖平均分为42.82±11.30。继而本研究统计分析了排在前五名的手机依赖症状,这些症状非常符合Jung-hyun 研究中对于手机依赖症状的描述:尽管手机的使用成瘾不包括物质或化学的依赖,但是这些症状与DSM-IV(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中界定的物质成瘾仍然十分接近,包括对手机的全神贯注或强迫性的关注;在使用手机上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当不使用手机时会带来焦虑感和对手机的使用失去控制等。这些都说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已经接近物质成瘾的界定,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显而易见。由于移动通信科技和手段的不断发展,手机带来的便捷性和实用任使其越来越成为大众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现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手机的帮助,如果不能健康正确地使用手机,也会使大学生陷入成瘾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

刘红、崔玉玲在研究中也发现了与此一致的结论。这一结果表明,平时感受到较高孤独感的大学生更易出现手机依赖症状,这说明高孤独感的大学生很少能够从现实社会关系中得到社会支持,所以更愿意通过手机互联网寻求人际支撑,形成恶性循环。

现实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四个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在现实社会关系中获得支持越多的大学生,孤独感水平越低,手机依赖水平也更低。网络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四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姜永志的研究中也得出与此一致的结论:手机依赖与网络支持四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表明,获得越多网络支持的人越容易出现手机依赖。由于现代手机的多功能性大部分依托于互联网而建立存在,通过使用智能手机可以实现除了基本通话以外的更多功能,如获得时讯信息,交流沟通情感,在线支付购买商品等,因此大学生获得的网络社会支持越多,在生活中就越离不开手机。

本研究还对现实社会支持的中介、调节效应、网络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现实社会支持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间起调节作用。Kraut的研究中提出的“社会强化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个体获得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社会强化模型”也被称为“富人会越来越富有,穷人会越来越贫穷”模型,该模型认为拥有更多社会心理资源的人会从使用媒体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存在社会或心理欠缺的人不仅不能通过手机和网络解决他们的问题,反而更容易陷入对手机的病态使用中。拥有更多现实社会支持的大学生能从手机的使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益,而那些本身存在社会或心理欠缺的大学生,可能会反复陷入手机的病态使用漩涡中,越多使用手机网络,对社会支持却越求而不得,形成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高校要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手机类的移动通信工具,降低对手机使用的依赖感。高校还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增加其获得社会心理资源的途径,提供社会支持。由于大学生大多是离开家人去外地独自生活,学校更应该尽量创造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氛围和机会,比如引导创办不同类型的社团、志愿服务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比赛活动等,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丰富的人际关系网络,从中获得更多的社会心理支持。

猜你喜欢

量表效应现实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画与理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