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训练 提升学生审题思维严谨度

2022-09-16庞永红江苏丹阳市吕城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做题审题条件

◇庞永红(江苏:丹阳市吕城中心小学)

小学高段学生对于数学审题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知悉基本的做题流程,知道在做题前需根据已知条件把握做题的方向和对知识点的考察,并且已经养成了基本的审题习惯和审题策略,知道在做题时根据时间和难易程度分配做题顺序和做题时间。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审题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他们所接受的还是比较细碎和基础的知识,处于基础学习积累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面比较广,知识点容易混杂。而且,小学生由于年龄还小,未能拥有很好的耐心和审题心态,审题具有一定的松懈性,知识体系建立不完全,对基础知识和已知条件的把握不是很牢靠,这些,都容易导致其审题能力有所欠缺。

当前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审题失误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度不够,对数学中的变量与概念比较模糊,对于公式的计算和相关计算方式难以有效把握,其基础的计算能力不能达到做题要求。加上题型比较单一和固定,学生审题时具有一定的惯性做题思维,很容易根据已有经验作答,审题时对于题干和已知条件的把握比较疏浅和粗心,容易失去应有的判断力。

另外,数学知识的联系比较紧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在细微的变换之下结果与计算方式就可能南辕北辙,但这一点常常被小学生忽略。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思考,缺乏一定的学习信心,在面对稍微复杂的题目时会有害怕和退缩心理,干扰做题心态。

由于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是很深入,缺乏良好的做题心态和心理素质,对于数学逻辑思维把握度不强,面对过长的题目或者过于复杂的题目时可能会直接放弃,从而导致审题失败或无效审题。笔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数学审题思维的严谨度。

一、阅读训练,培养严谨的审题习惯

要加强对学生审题习惯的引导,引导学生以圈关键字、画图形等形式准确理解题干的含义,清楚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如何在头脑中运用已知知识解决问题。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阅读题干并画出关键已知条件的习惯,使之学会掌握问题的关键词,仔细分析问题的要求和目的,通过理解问题的含义,明确解决问题的形式和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小学生尚未建立逻辑思维,审题时无法形成有效的数学思维,无法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和理解题目的已知条件。他们对数学的审题还停留在简单的数字计算层面,不能很好地把握背后的逻辑思维,无法形成自主的思考。

以小学数学五年级的可能性问题为例:盒子里有6 个球,1 个白球,5 个红球,一次抓2 个,抓取出一红一白的可能性是多少?在学生审题时,应画出的关键字有6、1个白球、5个红球、一次抓2 个、一红一白,这样题目和已知条件都会非常清晰。再辅助树状图或者表格统计,会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当学生再次遇到较长题目时,会形成圈关键词的做题思路,不会漏掉已知条件。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适当增加阅读问题的数量,以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在考题时出错。此外,通过增加阅读题的数量,可培养学生的分层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主次题干,相对容易掌握主次题干的中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在审题时要进行必要的图形展示和联想,对于问题可以借助已经圈出的关键字以图形辅助做题;对于图形的面积和阴影部分的计算,辅助图形会更加明晰,对解题的帮助也会更大,画出图形更有助于公式的联想和计算。

以苏教版五下数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的教学为例。在钉子图上画图形,无论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还是比较难以计算面积的梯形,其在钉子板上都很清晰。假设钉子板上每个正方形小格子的刻度为一厘米,那么学生在计算中就会形成数格子记刻度的习惯。在审题中,学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和基本数据、题组对比来辅助联想图形的计算。当学生下次再遇见同样的图形面积题时,就会联想到图上的钉子数和图内的钉子数,会全面考虑问题以便于分析和计算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二、日常训练,树立良好审题心态

数学一直是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难题。数学科目中包含一些复杂的公式、原理和练习,更会使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加。当所有学习科目的压力逐渐增加时,数学就不能再用简单的套用公式来解决,而需要一定的思考和总结。学生面对数学题目的心理素质好坏会直接影响解题效果。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会使学生逃避对数学题目的审视和解决,对数学有恐惧感。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平时做题中保持良好心态,面对比较长的题目时不要有逃避心理,细心地挑出已知条件为学生进行讲解。可通过已经学过的内容辅助解决当下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做题信心和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平时的训练帮助学生积累做题经验,鼓励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得出答案。

以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折线统计图问题为例。折线统计图一般会有四种问题考察形式,第一种就是按照图表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其一般由两个变量数据组成,需绘制两条折线,这要求学生细心地审题,看清楚统计图的计量单位后再绘制。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会失去耐心,产生逃避心理,或者当数据图模糊的时候会对折线定点产生怀疑。例如有这样一题:男生的平均身高随年龄的变化分别为125cm、132cm、136cm、140cm、 145cm、 150cm、 157cm、 163cm、167cm,女生的平均身高随年龄的变化分别123cm、127cm、135cm、141cm、145cm、152cm、156cm、157cm、158cm……当数据比较多且取值变化不为整数时,学生的做题态度会发生改变。这时就需教师侧重对学生进行耐心和细心的训练,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做题态度。这样,学生在审题时看到较长的数据或题目时会保持头脑清醒,不会乱了方寸。

要通过日常课堂的有效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使之面对长题难题时不逃避,树立审题信心。例如小学数学中的图表统计题,虽然题目比较长,但已知条件比较容易分析,做题方法比较单一,这个时候只要细心审题、正确计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

三、逻辑训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构建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学科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构建数学考试逻辑思维时,一般需要通过大量的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的考试思维习惯。通过分析讲解审题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其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具体的思想表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的关键。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和思维性强的特点,小学中年级学生已能够认识比较多的汉字,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流畅地阅读题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并用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因此,为了提高其审题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审题能力。对于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回答,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问题为例: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 个头,从下面数有26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教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审题进行已知条件的圈涂后,应适当地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者同桌议论,给他们一点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解题思路。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会想到采用画图或者图表并举等几种方法。当学生经过思考理解其中的变量关系后,就会有意识地运用做题思路,无论在审题中遇到怎样的变量,都能精准地定位到具体的知识点。让学生形成自我思考习惯和能力,能够将公式与思路灵活运用,提升审题思维能力。

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还应适当地让学生自我讨论或者分组讨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总之,小学高段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审题能力不强,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有所欠缺,对基础知识把握不够,对已知条件的联想和运用不够,无法运用数学思维以及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对于较长的题目具有一定的逃避心理。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加以引导,通过题目分析和图形辅助等方法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性,建立起学科信心,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学科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做题审题条件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排除多余的条件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选择合适的条件
“三招”学会审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