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分析

2022-09-16阳江广播电视台司徒飞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6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电视新闻选题

■阳江广播电视台:司徒飞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并且以其信息获取便利、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优势,迅速获得了一大批的媒体用户。根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中国新媒体用户已经超过了12亿,新媒体已经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社会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相应的人们的新闻阅读习惯也更加趋向于碎片化和移动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要实现创新转型发展,就要探索一条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道路。新闻采编工作作为电视新闻制作和内容生产的核心环节,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决定着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和价值影响力。在新媒体环境下,要从新闻采编技巧的优化与革新入手,在正确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在采编工作中强化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做到优势整合,切实提高电视新闻内容生产质量和传播效率,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竞争力。

1.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的传播特点

1.1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传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就体现为新闻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当前,各类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了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在新闻信息传播上更具开放性、及时性。行人们可以借助身边的各类移动智能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的打开客户端或者是网页进行有关新闻信息和热点资讯的获取和浏览,新闻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拿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来说,一则简短的微博热点资讯,在登上热搜或者是经过算法进行用户推送和首页推荐后,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获得上千万甚至是上亿的阅读量和点击量,这样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是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无法比拟的。

1.2 传播主体多元

在以往的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电视媒体向社会公众的单向信息传输,社会公众只是被动的守在电视机前来进行有关新闻信息的接收。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主动选择性也大大增强,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催生出了一大批的自媒体,逐渐占据了网络话语权。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不再是专业新闻媒体机构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新闻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

1.3 公众互动性强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众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因此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呈现出极强的交互性。传统的广播电视台一类的新闻媒体大多是向社会公众进行单向的信息传输,但是新媒体平台具有极强的社交属性,这就使新闻信息传播实现了从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交流的转变。人们依托于新媒体平台,可以就有关的新闻事件进行观点评述和议论发表,并且互动形式多元。仍然拿微博平台来说,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发以及参与话题讨论等的多种形式参与到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中来,使得网络舆论成为了当前新闻生产和传播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 复杂的采编审核流程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以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也使其暴露出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就体现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有着一套复杂的审核流程,这极不利于采编工作效率以及新闻时效性的提升。要知道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及热点资讯的传播十分讲求时效性,在新媒体平台上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信息产生,有旧的信息被覆盖和淹没。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出于电视新闻的严谨性和权威性考量,在新闻采编选题、内容加工及后期制作方面有着一套复杂的流程体系,并且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新闻容错率,还要进行层层的内容审核与把关。这就难以保证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2.2 采编内容同质化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总量呈爆炸式增长,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也在不断提升。针对某一个社会热点事件,会有多家媒体争相进行报道,无论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还是一些新兴的新闻媒体,要想掌握独家新闻和资讯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使得当前的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着内容同质化的严峻挑战。大家所掌握的新闻信息资源都差不多,那么做出的采编报道也就千篇一律,不能够很好的抓住社会公众的眼球,从而降低了新闻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3 采编人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新媒体环境下,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不少采编工作人员缺乏新媒体意识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不能够很好的利用新媒体开展采编工作。仍然沿用传统的采编理念和采编形式,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台新闻的转型与创新发展。与此同时,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大多是专才型的人才,在进行新闻采访和稿件编辑加工的过程中,更加擅长对于文字信息的处理,但是却缺乏相应的视频加工与剪辑能力,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短视频新闻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利于采编记者的长远发展。

3.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迎来的重大机遇

3.1 采编范围的扩大

新媒体时代,在给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使其迎来了重大的发展与改革机遇。首先就表现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范围得以扩大。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平台类型能力多样,用户数量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信息传播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宽,有关的新闻信息可以通过客户端、网页及各类APP来进行广泛和快速的传播。在开展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过程中,采编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借助新媒体平台来实现新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汇总,采编工作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是可以通过线上采编的形式来扩大信息采集和传播的范围,使得采编工作摆脱了地域性制约,更加有利于地方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

3.2 采编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主要是依靠采编人员进行实地采访和拍摄,之后根据所获得的采访信息来进行新闻稿件的编辑和相关内容的加工整理。这种单一的采编形式在新媒体时代暴露出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也得以实现形式上的创新,采编工作人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完成视频采访、语音采访以及直播报道,从而更为高效和便捷的进行信息收集和发布。同时在进行新闻内容编辑和加工时,可以直接利用官方媒体账号在微信、微博等各类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实时的新闻编辑和加工,并且新闻内容的呈现也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或者是文字加图片,而是可以通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更为生动的内容呈现,大大提升电视新闻的可读性。

3.3 采编技术的升级

新媒体环境下,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领域还迎来了采编技术的重大转型升级。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已经不再单纯的靠一支笔或者是一个本子来进行信息记录和稿件整理,新闻采编工作正在不断朝着科技化、智能化引领的方向发展。在新闻采编领域,融入了众多的先进技术,比如4K技术、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AR技术等等。就拿本次的全国两会来说,放眼整个的媒体席,先进的直播云台设备、人手配备的智能录音笔、蓝牙耳机、文字编辑器等占据了公众的视野,显然新闻采编工作已经成为了新媒体技术展示的重大舞台。

4.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分析

4.1 新闻选题生活化、民众化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要提高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重塑自身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话语权,首先就要从新闻采编的选题入手,掌握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选题的技巧和关键。新闻选题是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基础环节,决定着新闻采编的主题和内容筛选。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网络舆论生态并不理想,有不少新闻媒体为了赚取流量和点击率,在新闻选题上更多的偏向猎奇和低俗,目的就是吸引受众的关注。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代表,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舆论引导职责,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要求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进行新闻选题时要具备民众意识,新闻选题要更加生活化、民众化。具体来看新闻采编选题的技巧和关键,一是采编选题要具备原则导向,要以电视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和严谨性为原则,注重对新闻选题真实性、客观性以及价值导向的审核。二是新闻选题要确保与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风格相契合,通过优质选题帮助广播电视媒体实现新闻品牌的塑造和提升。三是采编工作人员在进行新闻选题时要优先向民生靠拢,选择那些最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重大主题、事件和话题,从而更好的展现电视新闻的大众情怀。从一个侧面来讲,电视新闻是沟通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重要桥梁,在电视新闻新闻当中书写人民、讴歌人民,真切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在人民群众当中寻找平凡带有不平凡的新闻人物,这样更能够拉近人民群众与电视新闻之间的距离,并且反映出当下民生政策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从而获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喜爱。

4.2 信息收集发布多渠道、高效化

新闻采编工作的实质就是对新闻信息的多元整合与加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采编渠道不断拓宽,采编技术不断升级,大大提升了新闻信息收集和整理的效率,这个要求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要打通新闻采编信息收集和发布的渠道,优化创新采编形式。首先,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在新媒体时代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性,要时刻关注新媒体的动态,从而捕捉关键的、有价值的新闻点,结合新媒体上已有的信息资料,进行有关事件的梳理,找准其中的错漏,就其中的关键点进行进一步的采访和查证,这样既能够确保采编信息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又能够确保新闻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要求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要做到对新闻信息的多渠道发布,要想提升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绝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平台去进行转播,因此在完成信息加工编辑后,要构建全平台传播矩阵。与此同时,要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掌握分众化传播的技巧,不同

的新媒体平台其用户生态是不同的,哪怕针对同一则新闻信息在进行全平台发布的过程中,也要结合不同平台的用户特征对其内容、侧重点和形式进行区分。就比如微博平台拥有更多的年轻受众群体,在微博上进行新闻信息发布时,在标题撰写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些微博流行语,来增强对年轻用户群体的吸引力。再比如在抖音平台上进行新闻信息发布时,就要更加侧重于对视频新闻的编辑和加工,增强视频新闻的可看性。

4.3 新闻内容去同质化、有深度

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快餐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进行碎片化和浅层化的信息阅读,忽视了对新闻纵向的深层次的价值思考。广播电视台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引领新闻行业朝着健康与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因此这就要求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要始终立足于新闻内容质量,做到对新闻内容的去同质化,更加注重对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首先,在进行新闻采编时,要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针对同质化的新闻信息,采编人员要结合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做到深耕细作,转换新闻视角,映射深刻的新闻主题,引起社会公众共鸣,从而引发广泛的社会交流与讨论。其次,采编人员在进行新闻内容加工和整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文精神的贯彻,展示出专业媒体人的人文关怀,面对同样的新闻事件,有些媒体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猎奇心理可能会更加注重对一些阴暗面的挖掘,但是电视媒体采编工作者不可有失偏颇,要坚定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并且更多的站在平民视角去进行问题分析和问题解读,从而引导正向的社会价值舆论。

4.4 受众互动常态化、风格化

新媒体时代,在新闻生产和制作的过程中更加强调社会公众的参与性。女性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要彻底打破以往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且做到受众交互的常态化与风格化。首先,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开通个人社交账号,通过发布一些选题和话题互动,保持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常态化联系,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从而进行采编选题及内容的优化。其次,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与社会公众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还可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来展示自己的工作日常、展示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的精神风貌,通过这种风格化的交流与互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影响力,获得更多社会公众的喜爱,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实现受众引流,更加有利于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

5.结语

综上,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既要深刻的认识到时代的挑战,同时也要抓住发展机遇,使新闻采编工作者能够掌握必要的新闻采编技巧,实现新闻采编工作的优化与创新,为打造高品质电视新闻奠定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电视新闻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数字化媒体时代影响性诉讼生成机制研究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