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2022-09-16刘首芳马彦韬张艳茹赵佳敏黄强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神经痛筋膜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为带状疱疹 (herpes poster, HZ) 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认为是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沿着神经移动潜伏到脊髓后根神经节,引起的一种以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抗病毒、消炎镇痛、神经营养、神经阻滞、神经干毁损技术

,这些方法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偶有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例

,因此,需要寻找更多的治疗方法来减轻病人痛苦。

PHN 发作常呈间歇性或突发性,这与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MTrPs,又称肌筋膜触痛点)在受到某种刺激后存在有间歇性和突发性自发放电的现象一致。因此本研究假设MTrPs 受到某种刺激后,放大了传入神经疼痛信号并传入脊髓中枢,从而引发PHN(见图1)。通过这条假设的思路,按带状疱疹区域皮神经分布规律,沿神经走向,从脊柱到疱疹区,触及结节样压痛点并定位,称之为神经思路定位法。因此,应用MTrPs 原理治疗PHN 是值得尝试的一种疗法。本研究基于MTrPs原理,通过牵涉痛和神经思路定位法共同定位相应的激痛点,行针刺治疗,并观察躯干部PHN 治疗效果。

方 法

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伦理批准号2021-10),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1 年11 月我院疼痛科收治的55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男性25 例,女性30 例,年龄34~76 岁,平均 (54.5±2.5) 岁。疼痛发生部位:单侧腹部30 例、单侧胸部10 例、髂腹股沟区10 例和臀部5 例。 部分胸背部PHN 病人合并胸痛,或使用抗凝药及激素,被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纳入标准: 参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①有明确带状疱疹史,且疱疹发生于躯干部位愈合后疼痛 ≥1 个月;②疼痛分布区域符合神经解剖特点;③疼痛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瘙痒样、烧灼样、针刺样、刀割样、电击样或搏动样疼痛;④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情绪等。

排除标准:①有凝血功能障碍;②有针刺部位感染或者对本研究提供的治疗方法无法耐受;③在开始治疗前1 个月内服用过激素类药物;④有其他严重疾病,可能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

聚类分析是将多个指标的样本进行分类,确定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将这些指标整理成大小类群。采用聚类分析中一种常用的层次聚类分析法,将一定数量的指标各自先看成一类,根据各指标的平方欧氏距离,合并最近的各类指标,直到所有的指标合并为一类。

2.治疗方法

MTrPs 是肌纤维出现挛缩结节堆积所导致的病理现象,它会引发一系列以疼痛为主的临床征候群

。这种挛缩肌纤维的形成还可以造成深筋膜皱缩,导致筋膜孔狭窄,不完全性嵌压进出的血管和神经

。应用MTrPs 原理可以治疗大部分骨关节和筋膜疼痛问题

,但是对于许多躯干部PHN病人,单纯利用牵涉痛思路定位常常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MTrPs 的病理生理特征:一是炎症和损伤可以诱发激痛点形成,炎症治愈后正常会自然消退

;二是有间歇性或突发性自发放电现象,一旦它们的自发放电发生在神经干和神经节周围,就放大了传入神经信号,造成疼痛加重以及其支配区域的放电性疼痛,这是一种简单的外来电路放大源的物理特性

。根据这些特性,本研究提出了定位激痛点的神经思路,沿着神经走行及分布进行触诊定位,发现了很多压痛性结节,在针刺这些结节时,病人有明显的酸胀麻痛和肌肉跳动,针刺后明显感觉到疼痛减轻,所以认为这是MTrPs 形成后没有随炎症治愈而消失,在有外界刺激时突发自我放电,信号随传入神经上传到中枢,从而使病人感觉到疼痛。而在后续治疗中又发现激痛点明显减少,这些均表明针刺可以使炎症激起的激痛点消除或灭活,从而使疼痛发作的次数减少,疼痛强度降低。这种压痛点很像孙思邈所说的阿是穴

,当时的医师认为,只要有压痛的位置都是阿是穴,都可以针刺,但这样治疗有点盲目感。通过大量的现代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针刺能够被触诊到的激痛点,并且针刺时可引发出牵涉痛或局部肌肉跳动(如鱼吞钩之沉浮)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这些激痛点也遵循着中枢致敏的路线(牵涉痛)和周围致敏(外来刺激)的规律分布,猜想这可能就是现代科学发现的经络和穴位

每次治疗前、治疗后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简易McGill 疼痛问卷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PQ) 评分及现时疼痛强度 (present pain intensity, PPI) 评分,6 个月后电话随访行最后一次评分。

3.疗效评定

园林具有多功能,而更多的是体现于精神性功能的要求。人们通过借助园林物质性功能(如:居住、种植等),而构建一个精神上的 “家园”,人们可以在这里作画、抚琴、赋诗、垂钓……从而满足主体种种精神文化生态的需求。

4.统计学分析

MS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骨髓外的由未成熟髓细胞构成的局限性实体肿瘤,可发生于人体的任何部位,尤其是皮肤、淋巴结、软组织和骨骼等。MS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肿瘤存在,但更常见于AML患者中,尤其是M4、M5和M2亚型。APL是一种以出血为主的特殊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髓外浸润也比较少见,且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次是皮肤、耳道、鼻咽、睾丸和淋巴结等。至今以MS合并APL尤其是MS作为APL首发症状的病例报告较少,国内外也仅为个别病例报告(表 1)[3-13]。

管件安装的方向一定要正确,管件支管进入干管的连接处不是垂直相交,而是一小段圆弧顺水的流向进行连接,这样才能使支管的水很顺畅的流向干管,也就是说消音速流管件安装要注意圆弧的方向向下,否则将起不到消音速流的效果,反而对排水起到了反作用。

结 果

病人治疗前 (T0)、第1 次治疗后 (T1)、第2 次治疗后 (T2)、第3 次治疗后 (T3)、第4 治疗后 (T4)、第5 次治疗后 (T5)、 第6 次治疗后 (T6),治疗后6个月 (T7) 的疼痛情况比较见表1。

评估指标:①VAS 评分为一条 10 cm 直线,两端分别为0 无痛和10 最剧烈疼痛,病人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对应位置上做标记;②采用简式 McGill 疼痛问卷进行评估,疼痛分级指数评定(pain rating index, PRI) 由感觉评分11 项 + 情感评分4 项组成,用 0、1、2、3 分别表示无、轻、中和重的不同程度。评估由检查者逐条完成,根据疼痛程度在相应级别做标记;③采用PPI 评定当时病人全身总疼痛强度,即0~5 的疼痛强度:无痛(0 分);轻微的疼痛(1 分);引起不适感的疼痛(2 分);具有窘迫感的疼痛(3 分);严重的疼痛(4 分);不可忍受的疼痛(5 分);病人根据自己痛觉程度及疼痛性质在相应疼痛描述词的分值做记号。对PRI、VAS 及PPI 评分进行总评,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

55 例病人中有15 例因不能忍受针刺疼痛,行1~2 次治疗后退出,40 例病人完成治疗次数。经6 次针刺治疗后,所有病人每次治疗后VAS 评分为递减降低(

< 0.05,见表1)。所有McGill 评分在第1 次治疗后均显著性降低,之后出现递减降低(

< 0.05,见表1)。显著性降低主要表现在McGill 情感评分上,但第3 次治疗之后会一直保留1 分的对针刺疼痛的恐惧心理,直到1 个月后显著降低。第1 次治疗后,定位的MTrPs 数量减少最多,皮损部位的疼痛范围缩小最明显。各项评分和MTrPs 数量随着治疗次数增加保持逐渐递减趋势(见表1),每次治疗后,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均在逐渐降低。疗程治疗完成后,有5 例病人残存可忍受的轻微疼痛,半年后随访疼痛完全缓解,取得了基本治愈的效果。

讨 论

定位和针刺肌筋膜激痛点:通过牵涉痛思路定位激痛点

,再通过神经思路,从多裂肌、椎旁肌开始,呈带状沿肋间肌从背侧到前侧寻找并触诊定位(见图2),最后常规消毒后施针。初次治疗的病人,可先用注射疗法(0.5%利多卡因),以后改为针刺治疗,1 个疗程6 次,第1、2 次治疗间隔3~5天,第3~5 次治疗间隔1 周,最后1 次治疗间隔2周。针刺时病人有局部肌肉跳动或强烈酸胀痛即可。注射疗法采用0.5 mm×60 mm 无菌注射针,扎跳后给予0.5% 利多卡因0.2~0.3 ml;针刺疗法采用0.35 mm×40 mm 和0.35 mm×75 mm 两种规格的毫针。针刺多裂肌激痛点时,以椎板为界限,扎横突间肌和关节突;针刺肋间肌要先刺到肋骨,然后再斜向肋间隙,以每次向下1~2 mm的方法点刺,最大深度不能超过2~3 mm。

本研究对55 例带状疱疹后疼痛病人进行注射和针刺MTrPs 的治疗,治疗中途除15 例退出,失去追踪。40 例坚持治疗的病人最终治愈。但在针刺肋间肌时要注意,以肋骨作为界限,以免造成气胸。本研究的难点是施治者要熟练掌握肌筋膜激痛点的理论基础,准确定位被炎症激活的肌筋膜激痛点。缺点是前2 次激痛点数量较多,有些病人无法忍受针刺疼痛从而放弃治疗,本研究中有15 例病人早期放弃,影响了治疗效果。建议施治者可增加治疗次数,减少每次针刺数量,从而维持治疗的连续性。

本研究由于条件所限,纳入的病人数量较少,希望将来可以开展多中心的大规模随机临床研究,对本研究的结果进行深入验证。

综上所述,以这两种思路定位躯干部PHN 的激痛点,并行针刺治疗,简单易行有效,除偶尔会出现皮下淤血,无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应用MTrPs 原理治疗PHN 是值得尝试的一种疗法。

为了减少生活污水悬浮杂质进入处理系统,避免水泵及管线堵塞,同时使中水系统运行处理流量平稳,对沉淀池的出水口及厌氧池的转水进行了改造[4-5]。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1] Schutzer-Weissmann J, Farquhar-Smith P.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review of current management and future directions[J].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17,18(16):1739-1750.

[2] Luo WJ, Yang F, Yang F,

. Intervertebral foramen injection of ozone relieves mechanical allodynia and enhances analgesic effect of gabapentin in animal model of neuropathic pain[J]. Pain Physician, 2017, 20(5):E673-E685.

[3] Ni J, Wang X, Tang Y,

.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and lidocaine to prevent postherpetic neuralgia[J]. Pain Physician, 2017, 20(5):397-403.

[4] 闫如虎,丁以锟,纵慧敏,等.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不同病程阶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研究 [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1, 27(11):856-859.

[5] 田文海,秦卫,白韬,等.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治疗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 28(1):69-72.

[6] Makharita MY, El Bendary HM, Sonbul ZM,

. Ultrasound-guided pulsed radiofrequency in the management of thoracic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 randomized,double-blinded, controlled trial[J]. Clin J Pain, 2018,34(11):1017-1024.

[7] Li D, Sun G, Sun H,

. Combined therapy of pulsed radiofrequency and nerve block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atien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Peer J, 2018,6:e4852.

[8]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 22(3):161-167

[9] Zhuang X, Tan S, Huang Q. Understanding of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J]. Chin Med J (Eng), 2014,127(24):4271-4277.

[10] Zhang H, Lü JJ, Huang QM,

. Histopathology natures of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in different stages in rat model[J]. Acupunct Med, 2017, 35(6):445-451.

[11] 郭少卿,徐基民,马彦韬,等.基于肌筋膜触发点的研究探讨针灸穴位和经络本质[J].中国针灸, 2021,41(7):633-639

[12] Liu L, Huang QM, Liu QG,

. Evidence for dry needl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associated with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rchi Phys Med Rehabil, 2018,99(1):144-152.

[13] Chiarotto A, Clijsen R, Fernandez-de-Las-Penas C,

.Prevalence of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in spinal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6, 97(2):316-337.

[14] 王丽娜,黄强民. 激痛点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1, 27(6):413-419.

[15] Joseph MD, César Fenádez de las P, Michelle F,

.Travell, Simons & Simons' 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M]. Ed 3rd, Wolters Kluwer, USA 2018.

[16] Holleman J.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neural amplifiers[J]. Annu Int Conf IEEE Eng Med Biol Soc, 2016,2016: 6331-6334.

[17] 陈德成,杨观虎,王富春,等.试论阿是穴、压痛点和激痛点的关系[J].中国针灸, 2017, 37(2):122-214.

猜你喜欢

神经痛筋膜带状疱疹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 你了解吗
亲历者口述: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病
筋膜枪是“放松神器”吗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治新生儿黄疸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刺络拔罐加药物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