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包装视角下的极简设计
——以莓茶包装为例
2022-09-15曹亚雨
曹亚雨
(吉首大学,湖南 张家界 427000)
1 绿色包装设计概述
绿色设计是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国际设计思潮,它主要源于人们对现代化设计包装所引起的资源滥用及生态污染的反思,反映了消费者对绿色包装设计的关注和责任感。从绿色设计角度来分析,不仅要节省能源和物料的消耗,还要便于回收重新利用。目前,莓茶包装设计中有很多人忽视茶文化的包装设计特性,在人们的主观视觉形象中缺乏莓茶的典雅风俗,在包装设计上较为繁琐,缺乏莓茶视觉上的纯天然之香。在绿色包装设计中,许多包装产品在设计创作之前便对资源以及产品的可回收性做出了思考。例如,在无印良品的外包装设计上,它并不注重用华而不实或烫金烫银的外包装来吸引消费者,而是强调产品本身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无印良品在包装上拒绝了华丽艳美和多余装饰的外包装,使产品简洁大方,色彩淳朴,最大化减少了资源浪费,做到产品的舒适性和审美性统一。无印良品在生命周期、选材上都充分体现绿色、环保的原则,在设计的时候非常注意人性化考虑,一切以人为本,在每个细节上下功夫,充分满足人的使用需求。绿色包装设计不是纯粹的外观简约,而是以满足功能为造型衡量标准,不添加过多的装饰肌理(如图1)。
2 莓茶包装设计现状分析
2.1 过度形式包装
中华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已经发展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深深根植在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消费日益多元化,人们对莓茶的包装需要也日益呈现复杂多样化,使莓茶包装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初莓茶作为家用和待客的礼节,在包装上并无过多的形式,直到近年来,人们为了到达某种目的和需求,商家也会迎合顾客的消费心理,在产品包装上进行再包装,提高产品的档次,使人们在购买莓茶的时候会更倾向于形式上的包装,而忽略产品本身的价值。莓茶形式上的过度包装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会加重回收难度。过度的形式包装往往会忽视产品的功能性,在包装设计上,形式要追随功能,使包装发挥实用性。茶叶的外包装价值大于茶叶本身的价值,过度追求形式感、追随市场,会疏忽对环境资源的考虑,采用过多的包装材料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如图2)。在食用后,茶叶就会失去它的作用,除了铁盒之外,大部分的包装袋都会成为包装废弃物,有些材质很难降解,不利于绿色发展。
图2 茶叶外包装
2.2 过度内容繁琐
莓茶在包装设计上增添许多内容与产品无关,使功能的主次不分明,商家在设计包装上一味追求产品效益,而忽视绿色包装设计环保理念,间接忽视产以及用户的审美需求和产品体验感。设计产品包装需要定位产品,在产品上要做到极简实用。有些装饰是为了装饰而装饰,且一味追求商品促销,增加经济效益,不断花样新翻,而忽略对绿色发展的认识。我们要在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基础上,来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积极购买绿色包装产品,而不是一味在外包装上进行矫揉造作的装饰,造成资源的浪费。
2.3 “套娃式”包装设计忽略消费者需求
2.3.1 色彩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包装开始从字面意思演变到“套娃式”的包装设计,开始在市场上售卖。目前,市场有许多五花八门的色彩包装设计,大多采用黄色、靛蓝色、红色等为主(如图3),更有局部用烫金烫银,使莓茶看上去更有档次,外部的包装色彩选用,忽视消费者的需求。传统的茶叶典雅风俗,具有一种清风傲气的茶香。但是这种矫揉造作的外包装与产品的本身意义则其相反。设计包装产品要尽量做到极简,用严格的标准规范产品的功能和外观,最大化做到减少资源的浪费,做到物美价廉和品质的保证。色彩选取上尽量简单且贴合莓茶本身的气韵,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图3 茶叶包装色彩选取
2.3.2 结构方面
许多莓茶外包装的内部结构都有卡扣,使消费者在食用的过程中极为不便利。这样的“套娃式”包装不仅浪费原材料,也不能让消费者在购买中看到茶叶成色的好坏。诸多“套娃式”的茶叶包装,拆开后茶叶价格和包装基本成正比,忽略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我们可以在设计结构外包装上做到“少即是多”,采用天然的竹编包装元素,这样既环保又可以保留茶叶的香气(如图4),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图4 茶叶竹编外包装
在包装结构上,可以采用茶叶的形状、圆形等结构创新,实现在包装装饰上的简化,同时满足莓茶基本功能,还能在包装材料上减少资源浪费,合理利用结构空间。这样的创新结构设计不仅增加包装审美感,也能使顾客在购买莓茶中体验趣味。
3 莓茶包装极简化设计方式
3.1 包装材质绿色化
随着包装产业迅速发展,人们对包装的需求多元化,包装的材料显得格外重要。目前,莓茶绿色包装的材料品种较少,大多数包装都是纸制品、金属品、玻璃品、锡纸等包装材料,不利于绿色环保。我们可以在包装材质上选择一些纯天然、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的材料。在制作上减少不必要的加工,最大化突出自然材质的美感。例如竹桶、芦苇草、贝壳等编织物品都可以作为包装材料,这样不仅贴合莓茶的原始保存方法,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并赋予莓茶古色古香的风格。
3.2 创新包装自然元素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审美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莓茶包装的色彩组合、图案构成、文字排列等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莓茶包装设计应当简单而精炼,去掉繁琐的装饰,选用直观的图案设计,以图绘字,化繁为简。简单的包装设计(如图5),利用莓茶的形状进行设计,给莓茶赋予清晰,让消费者回归自然的亲切感。我们不仅要吸收自然元素的使用,还要在包装上进行分类,比如实用形包装、信仰形包装、礼仪形包装、季节限定植物包装等都是创新型的图案包装设计,不仅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天然朴实的调和之感,也能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
图5 茶叶包装
4 结语
莓茶的文化底蕴根植在中华文化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应当自觉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树立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在莓茶包装上做到“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装饰元素,拒绝一些无谓的装饰,要注重包装产品本身的结构性,强调包装的功能性,不是一味用“套娃式”包装来推销产品,要突显绿色包装设计的环保效益,用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宣传产品的核心价值。同时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人性化的考虑,一切以人为本,在包装结构、功能上要做到极简细致,充分满足人们心理的需求,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积极采购低碳产品,这样才能让“少即是多”的简包装成为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