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S100B检测对创伤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2022-09-15芮琴倪海波

系统医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脑损伤创伤性中度

芮琴,倪海波

1.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2.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

创伤性脑损伤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预计全球每年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新增数量超过1 000万例,且多数患者遗留不同程度残疾,对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如何有效评估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恢复情况成为临床深入研究的课题。以往临床多通过格拉斯昏迷评分或影像学诊断判断患者病情,但准确性不理想,症状较轻的患者或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难以通过影像诊断,极容易出现漏诊、误诊问题,延误患者有效治疗。量表评估受限于评估者主观因素,难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临床研究发现可通过实验室指标检测方式评估患者神经受损情况,其中S100B为代表性指标,全称为S100钙结合蛋白B,能够保障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有效指标参考[2]。本文针对2019年6月—2021年9月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通过检测血清S100B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本院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7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划分3组,轻度组患者GCS评分在13~15分,共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42~69岁,平均(50.24±3.14)岁。中度组患者GCS评分在9~12分,共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41~70岁,平均(51.18±3.27)岁。重度组患者GCS评分在8分及以下,共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1.35±3.19)岁。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创伤性脑损伤,符合《脑损伤神经功能损害与修复专家共识》[3]规定要求;②均明确致伤病因;③患者或家属均同意参与且配合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中枢系统病变患者;②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③随访信息丢失患者。

1.3 方法

分别在患者入院1、3、5 d时采集静脉血液样本,其中入院1 d血样需在受伤后的12 h内完成采集,而3 d和5 d则需在采血日当天7:00-8:00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的所有样本均以肘窝主静脉为穿刺点,每人每次采集血量为5 mL,血样采集后需在规定时间内送往检验科室。待血样送达后检查质量,确认是否发生溶血、脂血等问题,退回存在问题的血样,并通知采血科室重新采集。合格血样需先离心处理,使用全自动离心机,速率设定为1 600 r/min,连续离心15 min后提取上清液作为血清样本。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设备和配套试剂说明书操作,未检测的血清样本需保存在恒温冰箱内,温度设定为-80℃。

1.4 观察指标

比较3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入院后1、3、5 d血清S100B检测结果差异。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踪随访,评估患者预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预后评分。5分: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4分:轻度残疾但可独立生活;3分,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2分,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1分:死亡)。根据结果划分两组,即预后良好组(GOS评分4~5分)与预后不良组(GOS评分1~3分),同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1、3、5 d血清S100B检测结果差异。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n(%)]形式记录计数资料,以χ2检验,(±s)形式记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t检验,多组数据间比较F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入院后血清S100B检测比较

创伤性脑损伤轻度、中度组患者随着治疗进度,血清S100B检测结果均呈现下降趋势,重度组患者呈现升高趋势。轻度组患者入院后1、3、5 d血清S100B检测结果明显低于中度组与重度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入院后血清S100B检测比较[(±s),μg/L]

表1 3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入院后血清S100B检测比较[(±s),μg/L]

组别轻度组(n=24)中度组(n=24)重度组(n=24)F值P值入院1 d 1.05±0.25 1.42±0.26 1.53±0.21 26.135<0.001入院3 d 0.66±0.18 1.17±0.13 1.76±0.12 148.107<0.001入院5 d 0.49±0.15 0.88±0.17 1.83±0.12 113.836<0.001

2.2 预后恢复不同情况患者血清S100B检测结果比较

对72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3个月跟踪随访,根据患者GOS评分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患者36例,占比50%;预后不良组患者36例,占比50%。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后1、3、5 d血清S100B检测结果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预后恢复不同情况患者血清S100B检测结果比较[(±s),μg/L]

表2 预后恢复不同情况患者血清S100B检测结果比较[(±s),μg/L]

组别预后良好组(n=36)预后不良组(n=36)t值P值入院1 d 1.15±0.11 1.51±0.12 13.269<0.001入院3 d 0.65±0.19 1.32±0.11 18.311<0.001入院5 d 0.44±0.05 1.23±0.11 39.229<0.001

3 讨论

创伤性脑损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颅脑损伤类病变,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根据创伤类型可将其分为开放型和闭合型两类,根据致伤机制的不同则可分为冲击性和非冲击性两类,前者病情相对较重,可为开放型或闭合型;后者大多为撞击伤,可发生在加速或减速过程中,程度明显较轻,均为闭合型损伤[4-5]。由于创伤性脑损伤的病情发展呈现多样性,且速度较快,因此预后效果评估难度相对较高。国际医学界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血清中的S100B含量可用于评估颅脑损伤的情况,从而减少颅内CT扫描检查的次数,不仅可以对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帮助,还能用于预后效果的评估[6-7]。

S100B本质为钙离子结合蛋白,其分子量相对较小,通常是由星状胶质细胞、中枢神经胶质细胞分泌,其不仅可以为神经细胞提供营养,还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功能,调节细胞膜可塑性,协助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等作用,属于大脑组织内的特异性蛋白。在颅脑内处于健康状态下时,S100B无法突破血脑屏障,因此在静脉血液中无法检测出该物质[8-9]。而当颅内受到损伤后,有极大概率导致血脑屏障受损,此时S100B便会进入到体内循环系统中,利用静脉血检的方式便可获得其浓度指标。发生创伤性脑损伤后的患者体内S100B浓度会明显上升,且随着病情由轻到重,该指标的血液浓度也会随之上升[10-11]。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GCS评分体系下的中度患者和重度患者在入院首日测量的S100B指标通常没有明显差异,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复杂[12-13]。①当患者颅脑受到创伤时需进行院前急救,其中会使用大量的镇静剂缓解疼痛感,稳定各项生理指标,再配合神经阻滞剂等控制颅内压、血压等的升高情况,此时患者的神经系统均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合成和分泌S100B的效率会有所减缓,因此中度与重度病症患者间有较高概率无差异[14-15]。②S100B虽然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分泌,但也存在于肌肉、软骨、脂肪等组织内,而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有较大概率会出现躯体损伤,因此会产生S100B非神经细胞源性升高,也被称为“假性升高”[16-17]。在预后效果评估方面,由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阶段需长时间处于静卧休息状态,并且需要插管、置管等手段辅助,患者往来于病房和CT室的难度较大,也使得CT扫描下的病情评估工作相比于S100B检查更难以进行[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入院首日血清S100B检测结果(1.05±0.25)μg/L明显低于中度与重度组患者(P<0.05)。与余美红[19]研究中结果轻度组患者入院检测S100B结果(0.53±0.06)μg/L低于中度组患者检测结果(1.08±0.09)μg/L与重度组患者检测结果(1.23±0.80)μg/L相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可通过检测血清S1000B指标反映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准确性较高。

猜你喜欢

脑损伤创伤性中度
2004~2013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性脑损伤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小米手表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影响急诊非创伤性腹痛分诊准确率的相关因素探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