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书屋建设实践探析
—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为例

2022-09-15段诗洋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5期
关键词:旧址红色旅游书屋

段诗洋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陕西 西安 710004)

0 引言

从2009年开始,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下文简称“全国‘红办’”)联合中国旅游出版社,计划在全国开展建设红色旅游书屋活动。至今,红色旅游书屋(下文简称“红色书屋”)已成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一种方式和途径,一定程度满足了游客对红色文化日益高涨的需求,提升了红色旅游的文化品质,丰富了游客增强文化自信的渠道。

红色旅游景区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建设高品质的红色书屋,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本文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下文简称为“八办纪念馆”)为例,就红色书屋的建设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1 建设发展红色书屋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不仅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有在近现代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精神财富,是文化自信的现实源泉。传播好红色文化、传承好红色基因,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所以,文化自信的提升必然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使人们在红色文化多样化的形式中,潜移默化地汲取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力量,尤其是激发青少年爱国、爱党的热情,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红色旅游景区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传播红色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红色旅游大力投入,红色旅游得到快速发展,深深融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实干中。

红色旅游景区发挥创新功能建设红色书屋,一方面延长了展线,丰富了游客拓展红色文化知识面的渠道,一定程度满足了一部分游客对深入了解红色历史、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需要,一方面使游客在红色书屋沉浸式体验学习的同时,得到休息,实现了传统教育与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丰富了参观体验,提高了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

2 八办纪念馆红色书屋建设发展概述

八办纪念馆红色书屋建设发展目前经历了两个阶段,实现了从利用革命旧址自力更生创建红色书屋到与全国红办、中国旅游出版社联合创建红色书屋的发展。将革命旧址由单一的复原陈列展示转变为集旧址陈列展示、休闲学习为一体的场所,把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呈现出因地制宜、空间利用充分、配套活动丰富等特点。

红色书屋的创建包括创建的方式、图书的来源、场所的建设。创建的方式:一是自行创建。八办纪念馆第一个红色书屋(图1)就是自筹资金独立创建的。二是联合创建。八办纪念馆第二个红色书屋,是全国“红办”联合中国旅游出版社,免费赠送大量种类丰富的图书,纪念馆负责提供房间、书架、桌椅等硬件设施和管理人员等软件配套服务。

图1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创建的第一间红色书屋

图书来源:一是自行购买。八办纪念馆在创建第一个书屋时,从自身运转经费中挤出一万余元用来购买抗战类图书。二是社会捐赠。八办纪念馆创建第二个红色书屋时,获赠全国“红办”和中国旅游出版社联合捐赠的3000余册图书后,又从社会征集了400余册。

场所的建设:一是利用旧址创建。八办纪念馆在革命旧址内增添与旧址风格一致的书架、桌椅等,并不改造房间本身。二是新建书屋。八办纪念馆创建第二间红色书屋时,重新装修、打造了一间与旧址风格一致的书屋。服务对象主要是景区游客、社区居民和景区工作人员。

2.1 在革命旧址内创建红色书屋

八办纪念馆2014年在革命旧址建设了第一间红色书屋,自购抗战类图书、少儿读物、纪念馆自编书共380册投放其中,吸引了众多游客、市民在此读书(图2)。

图2 游客在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旧址阅读

由于八办纪念馆所在地七贤庄是民国时期的院落,场地条件有限,红色书屋选址在旧址区域。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下文简称“八办”)旧址位于七贤庄内,七贤庄面积较大,旧址、展览区域较多,易将游客分流。红色书屋的选址并非游客重点参观区域,平时幽静,适合学习、阅读。

2.2 新建红色书屋

根据调查和游客反馈,因红色书屋的硬件条件与实际需求尚存差距,需建设一个可容纳人数较多的书屋。根据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2017年《关于申请红色旅游书屋建设的通知》,“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计划在陕西省建设一批红色旅游书屋”,八办纪念馆在全国“红办”和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支持下,2018年建设了第二个红色书屋。选址虽避开了旧址,仍位于景区游览路线必经之处。

该书屋使用面积为60平方米、可一次性容纳至少16位读者同时阅读,增加了图书的种类和数量,藏书种类包括党建、文学、旅游、历史、抗战、人物传记、生活、少儿读物等,共3000余册。

3 八办纪念馆红色书屋建设的特色

3.1 因地制宜,空间利用充分,充分运用八办元素

为保持与旧址风格一致,位于旧址的红色书屋增添了与房间风格一致的书架和桌椅。利用旧址普通内容的房间作为红色书屋,丰富了旧址参观内容,增加了游客沉浸式体验感,也缓解了游客因参观内容相仿、重复的视觉疲劳。

由于八办旧址空间资源紧张,第一个书屋最多同时供三人使用。2017年,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八办纪念馆提出了大胆设想—将旧址变为随处是图书、到处能学习的场所。纪念馆购买224余册抗战类书籍投放旧址,散放在一些参观内容较普通的房间里。

第二个红色书屋(图3)陈设与旧址风格一致,墙上挂有和八办相关的历史名人的读书格言,窗台上仿照当年办事处的照片种植花草,书桌上摆着按照周恩来住室仿制的台灯,印有八办人物介绍的书签挂在墙上供游客阅读时使用,也可作为纪念品带回家。

图3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第二间红色书屋

3.2 图书更新快、实时性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设置图书专区

第二个书屋建成后,图书大多来自社会捐赠。除建设初始,中国旅游出版社赠送3000册图书外,八办纪念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纪念馆微信平台及书桌上的提示牌,大力号召捐书赠书活动。赠书主要来源于出版社、大专院校、党史部门及个人的捐赠。2021年仅个人赠书就收到200余本,实现社会图书资源的有效共享。社会捐赠的图书给纪念馆节约了一大笔资金,极大丰富了图书种类和数量,也使红色书屋藏书变得流动,更新速度变快,使红色书屋对游客更具吸引力。

党史部门对八办纪念馆红色书屋大力支持,提供了大量图书,为八办纪念馆以后新进党史类图书作为指导和范例。此外,八办纪念馆精心挑选了一些与抗战史、党史、八办历史相关的红色图书,内容优质,可读性很强。

为此,在书屋最醒目的书架上设置了党史图书专区(含陕西党史、西安党史专区)、党建图书专区、八办纪念馆自编图书专区,配合了纪念馆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设置图书专区旨在进一步将近年党史研究成果转换成推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深入感悟党的奋斗历程和历史成就提供丰富的文献史料、党史故事和人物传记,进一步引导大家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既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及党史爱好者的阅读需求,又能更好地激发党员干部学党史的热情,进一步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阅读氛围。

3.3 配套活动丰富,教育的延展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红色书屋环境优美,书香怡人,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丰富的优秀党史书籍,纪念馆经常在此举行党建活动,开展党课,举办多种形式的党史宣传,使之成为党史学习宣传的阵地,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党史阅读与学习,传承红色基因,感受红色信仰的伟大力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由于八办在抗战时期是通往延安的红色桥梁,途经此处的革命先辈、仁人志士成千上万,纪念馆工作人员经常在红色书屋接待当年途经此处的革命先辈的后代。接待时,来访者口述前辈经历时可以便利地查阅资料,游客也可以亲耳聆听到生动的历史故事。

八办纪念馆红色书屋不仅面对游客,还对纪念馆工作人员开放。自2017年起,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纪念馆都会举办面向全体工作人员的系列活动,如“美好人生、始于读书”活动、“七贤朗读者”活动和荐书品书活动。“七贤朗读者”活动是由4~6位讲解员在八办旧址朗读一段抗战时期途经七贤庄的文艺工作者所创作的文章或抗战时期的爱国青年所写的回忆录,拍摄制作好视频后,由八办纪念馆微信平台发布。荐书品书活动是从2017年4月23日起,每周在微信平台由5~8名纪念馆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推荐自己喜爱的图书,并分享读书心得,一共推出4周。读书活动开展以来,不仅丰富了纪念馆文化活动,还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深受纪念馆工作人员喜爱。

3.4 注重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

八办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之纪念馆所在社区中小学众多,故在建设红色书屋时特别注重对青少年和儿童人群的关注,在红色书屋较低的书架设置了少儿图书角,为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及少年儿童提供相关读物,如少儿红色书籍、连环画、青少年心理辅导及适合年幼孩子的画本,可以让带孩子的游客放心阅读。墙上还挂有《少儿历史地图》《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等,便于青少年和儿童学习。

3.5 完善制度,日常管理和维护责任到人

红色书屋平日有两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书屋,一人负责接收社会赠书,不定期更新藏书,策划、组织读书活动等,一人负责保持书屋的整洁和维持阅读的秩序。红色书屋内悬挂书屋管理制度,书桌上摆放保持安静和书屋整洁的提示牌。除此之外,放置留言簿在书桌上,可以及时了解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做出调整,尽力满足游客需求。

4 发展困境和应对措施

4.1 图书分散不易管理

在旧址投放图书时,考虑到资金不足等原因,无法配备专人看管。为了减少丢失现象,特制印章,在每一本书的侧面醒目地印有“你有你的家 我有我的家 请别把我带回家”的字样,并在书架摆放警示牌提醒游客文明举止。可2014年至2021年,第一间红色书屋图书丢失率约63%,旧址散放图书丢失率约12%,而第二间红色书屋由于有专人管理,几乎没有出现丢失图书的现象。

经调查研究,有效减少图书丢失现象的措施有:一是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不仅可以及时制止不文明的现象,对损坏的图书及时维护、修补,而且能维持书屋整洁。

二是合理配置图书,受游客欢迎的、容易丢失的图书,如通俗类历史读物、人物传记、小说、科普、抗战类漫画以及纪念馆自编书等可以放在有人管理的书屋,无人看管的书屋可以放置一些收藏价值、利用价值小一些的图书,如回忆录、口述抗战史,且能增强旧址的沉浸式体验感。

三是完善制度,将巡查图书制度化,并对聘用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4.2 旧址区域图书不易管理和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八办纪念馆在旧址散放的图书分布在多个房间和地点,不容易查阅和管理,出现图书丢失的现象后不能及时了解情况。在旧址中也时常出现正在读书的游客影响到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正在参观的游客也影响到其他游客读书的现象。另外,有相当数量的图书处于闲置状态,翻阅次数较少,主要原因是此类图书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如各地旅游指南、职业教育教材等。

针对以上问题,解决方法如下:一是以图书集中收藏的书屋为主,旧址散放为辅。在新建红色书屋建成后,旧址内读书的游客减少了很多。也有将旧址图书带到新建书屋阅读的现象。基于对以上情况的考虑,2019年将散放在旧址的图书集中到了新建红色书屋统一管理,图书散放旧址的模式作为一次实验暂时完成了过渡的任务,保留图书数量增多后继续尝试的可能。

二是改变图书陈列方式。根据游客需求适当调整图书的陈列,学习实体书店的做法,将受游客欢迎的图书和希望游客阅读的图书,如与党史学习教育相关、与旧址内容相关的图书,以及与当地历史文化相关的图书等,集中摆放在醒目的书架上,可以借助新颖的陈列、展示的方式,便于读者查询。

三是继续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和纪念馆内宣传红色书屋,号召社会捐书,在红色书屋开辟“共享书架”,在游客、市民和工作人员中开展“交换闲置图书”的活动,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5 结论

红色旅游书屋逐渐成为红色旅游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红色旅游景区增添了提供社会文化服务的多样性。红色旅游景区在建设红色旅游书屋时,应因地制宜,在景区的历史文化、空间特点、地方特色上下功夫,努力打造适合景区发展、有风格、可持续发展的红色旅游书屋,提高红色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红色旅游的文化品质。

猜你喜欢

旧址红色旅游书屋
好消息!第二所“钱学森书屋”建成啦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大树里的小书屋
油画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