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先秦时期玉璧艺术风格和人文特色的思考

2022-09-15陈建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5期
关键词:玉璧玉器纹饰

陈建强

(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我国玉文化的发展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玉具有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早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发现和认识了玉石,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发展传承离不开中华玉文化的推动,玉文化已经深深印刻到华夏文化的血脉之中。虽然从本质上来说,玉石属于一种矿石物质,但被人类社会赋予了灵气和思想价值,人们认为玉是大自然的精华和馈赠,有天地和日月之灵气,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特殊物质,因此,玉石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铜器和铁器的生产和使用,为制作和雕刻玉器提供了有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条件。以玉璧为代表的中国古玉器,是我国古玉文化的成果之一,玉璧的制作和使用已经融入先秦时期统治阶级和百姓的生活和观念之中。玉璧成为一种幸福和吉祥的标志,深入人心,受到各阶层人民的喜爱。统治阶级也将玉璧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并在奴隶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包括国家祭祀和礼制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融入了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系统之中。

1 先秦各时期玉璧的基本材质和纹饰特点

玉璧一般是指中央有孔的圆形玉石制品。一般呈较为规则的圆形,厚度薄,表面光滑,便于佩戴和装饰。根据我国考古发现,玉璧的制作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历经各个历史时期至今,发展延绵不断,应用范围广泛。比如,在我国北方地区以及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等多处古遗址和古墓葬中都发现玉璧,但仍处于玉璧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些玉璧大小、材质和型制等各有不同,工艺特色和雕刻技艺也各有区别,玉璧作为日常生活和装饰器物,有的是王公贵族的陪葬器物,由此可见,玉璧在先秦时期已经成为百姓和统治阶级所喜爱的生活用品之一。

对于玉璧(图1)的材质和工艺,总的来说是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在各个历史时期也各有特点。比如,玉璧虽然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但总的来说,材质种类较少,材质较为粗糙,器形相对简单,缺少纹饰雕刻,风格粗犷,这也说明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较为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采用了磨制等简单技术。

图1 齐家文化玉璧

夏商至西周时期玉璧(图2),厚度不同,型制也不够规整和圆润,特别是玉璧被用于祭祀等活动,充分体现了玉璧的独特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做工方面与前代相比,玉璧的工艺有了较大的提升,纹饰更加丰富多样,比如,有谷纹、蒲纹、蚕纹、龙凤、祥云、走兽等饰样。这说明商周时期的玉璧工匠,已经熟练掌握了钻孔和雕刻技艺,在玉璧上雕饰出各种丰富的图案和花纹,玉器纹饰题材丰富,来源于当时社会和自然的现实生活,包括人物、动物和植物等各种纹饰。在材质方面,该时期玉璧有岫岩玉、青玉、黄玉、白玉、碧玉、墨玉等。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对宗法制度的规定相对前代有所减弱,而且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之间连年战争、社会动荡,不像商周时期社会相对稳固,体现在玉璧制作工艺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不如商周时期的玉璧显得厚重,但是精致方面有了新的提升,比如在纹饰方面,春秋战国玉璧上出现了龙纹、谷纹、云纹、蟠螭纹和蒲纹。

图2 西周龙凤玉璧

总的来说,从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玉璧制作工艺实现了不断传承和发展,后代吸收和继承了前代的工艺技术,并实现了不断传承和创新性的发展。春秋战国时代玉璧工艺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为玉璧制作工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工具,为丰富我国古代玉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玉璧的用途和功能来看,一般有如下几种用途。

一是最主要的装饰和佩戴功能。从人类社会出现时起,人们就追求美好生活和审美价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往往通过佩戴漂亮和价值高的饰品来装扮自己。因此,玉璧作为比较稀缺的资源,被工匠制作成工艺品进行佩戴,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结合玉璧的纹饰,还可以雕刻各种辟邪的图案,可以起到祈福和辟邪免灾的作用,受到各个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

二是作为相互馈赠的礼物。根据我国考古发掘显示,先秦时期出土的很多玉璧文物,就是当时各诸侯国属臣进献给王侯的礼物,显示了玉璧价值的高昂和稀缺性。比如,家喻户晓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就是把和氏璧作为国家宝物和象征,和氏璧价值连城,成为诸侯国之间政治和军事博弈的重要载体。

三是作为人们收藏的对象。一般玉璧相对其他玉器来说,其体量一般都不大,较薄,便于携带和交易,特别是材质稀缺和雕刻工艺精湛的玉璧,成为人们收藏和交易的热门对象。

四是作为祭祀所用。先秦时期,统治者为了统治的需要,一般将玉璧用于比较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中,成为国家宗教制度和活动的重要工具。

五是作为殉葬品使用。先秦时期的王公贵族一般都在下葬时放入各种玉器,包括玉璧在内,显示了墓主人尊贵的地位和阶级特权。

2 先秦时期玉璧所蕴含的人文历史价值

先秦时期,玉璧与礼制结合比较紧密,玉璧不仅作为贵族统治阶级的生活装饰品,而且还融入了国家的祭祀和宗法制度中,统治阶级将玉器与世俗文化交织在一起,实现了不同品质玉器的使用和等级划分,赋予了玉器的宗教性和政治性的一面,而且,他们还将玉器与神灵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图腾器物和象征,成为统治的手段和工具。此外,在殓葬过程中,玉璧也作为殓葬用玉和随葬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审美价值、社会习俗和人生观念,受到统治者特别的尊崇。对于玉璧的使用,在先秦的文献中多有记载,例如《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此外,《周礼》还对不同身份的社会阶层在使用玉璧等玉器的规格和纹饰方面作出了规定,这说明玉器与社会阶层的地位是相符的。又如文献记载《管子》称玉包括九德,大圣人孔子也有对玉有较高的评说,比如在《礼记·聘义》中记载子贡曾问孔子:“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碈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碈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碈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这段对话说的是,孔子认为玉石包括“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高贵的品质和气质。由此可见,玉石已经深深融入先秦文化思想中,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 国内文博单位收藏的部分玉璧艺术赏析

我国各级博物馆中不乏先秦时期的玉璧文物精品,笔者根据有关玉璧文物藏品的造型和纹饰特点,对有关文物精品进行初步的艺术赏析。

安徽长丰县出土了一件战国晚期龙凤玉璧。该玉璧属于战国晚期,这一时期的玉璧龙形比较富有特色,龙凤雕饰图案的玉璧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也比较常见,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这块龙凤玉璧造型新颖,雕刻工艺精湛,龙口、龙身和龙头等都采用了浮雕手法,立体感强,线条遒劲有力,而且玉璧上还有云纹图案,使飞龙有更加传神的效果。龙身下有一对凤鸟图案作为映衬,浑然一体,体现了龙凤呈祥的艺术效果,是战国时期难得的玉璧艺术精品力作。

齐家文化是我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类型,主要位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齐家文化相对马家窑文化而言,遗址的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同时,齐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分支,为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留下了很多灿烂的文化瑰宝。根据考古发现,齐家文化遗址上出土的玉器十分精美,材质好,器形雅致,做工精细、上乘,品种多样,器形美观、制作精致。该玉璧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片状玉璜,齐家文化出土的三璜联璧,其三件玉璜的尺寸和大小基本相同,纹饰和色泽也基本一致,该玉璧直径约15厘米、孔径约6厘米,厚度将近3.5厘米。玉璧的质地为白色,三块玉璜的材质应该为一块玉料制作完成,玉璧上有沁色,玉璧表面由于受到地下埋藏环境的侵蚀和影响,表层出现了风化和开裂的现象,此件三璜联璧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对研究齐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物价值。

许昌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战国晚期的玉璧(图3),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玉质为新疆和田玉材质,直径达10厘米,它似烧饼大小,做工考究,玉璧表面有油脂一样的光泽,因埋藏在地下千年,已有部分沁色形成,此外,玉璧上有谷纹雕饰图案。谷纹是我国古代玉器较为常见的纹饰,谷纹的雕饰说明中国古代主要为农业社会,以农业为本,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首要地位,谷物为百姓和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玉璧上雕饰谷纹,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粮食作物的崇敬,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期盼丰收的喜悦和美好期待,谷纹是中华传统玉文化的吉祥图案之一。经过专家考证,此玉璧属于随葬器物,体现了当时王公贵族阶层的身份和地位,是先秦时期玉璧中的精品。

图3 谷纹战国玉璧

山东博物馆馆藏鲁国大玉璧(图4),该玉璧是山东博物馆的馆藏精品文物,属战国晚期文物。20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对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进行发掘,共发现周代墓葬100余座,分别属于殷商时期和周代墓葬,其中在一座墓中发掘出了这件较大的玉璧,此玉璧直径达32厘米,孔径达11厘米,厚度约0.6厘米,玉质呈碧绿色,玉璧上刻有双身龙纹,中间有谷纹雕饰,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战国时期尺寸最大的玉璧。经过考古发掘,这座墓葬中发现的玉璧多达18件,这些玉璧作为随葬品一方面是为了显示墓葬主人地位的尊贵,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2011年,在观众最喜爱的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中,鲁国大玉璧凭借其独特的工艺特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位列其中。此玉璧也是山东博物馆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之一。据悉,山东博物馆主体建筑遵循“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主体建筑为方形,建筑顶部为圆形顶,顶部有仿鲁国大玉璧的装饰效果,进入博物馆大厅后,给人以大气和神秘的感觉,让参观者印象深刻。

图4 鲁国大玉璧

4 先秦玉璧收藏市场看点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效应

先秦时期的玉璧文物不仅是我国宝贵的文物资源和文化遗存,还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收藏价值,是收藏人士追求的热点之一。据媒体报道,在近年的苏富比香港春季拍卖会上,有一件乾隆把玩过的玉璧在2015年时就估价高达四百万元人民币,品相和价值极高,成为拍卖行业的焦点之一。目前,市场上的玉璧多数为汉代以后至明清时期的,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仿先秦时期的玉璧工艺较多,因此,也给收藏者辨别真伪带来了较多的难度。

总而言之,先秦时期玉璧文物为后代各历史时期的玉璧制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参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当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与玉璧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也十分丰富,玉璧在文创市场上主要以工艺品定位,成为人们所喜欢的时尚商品。先秦玉璧上的精美纹饰,也为众多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者提供了灵感和素材,目前,其已经出现在各种陶瓷、服饰、生活器具等产品形象设计中。比如在良渚文化的文创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就将良渚玉璧的文化元素融到餐具、挂件、配饰、竹编等文创产品中,其中的麦饭石玉璧壶的设计理念就是来自玉璧。这些有文化内涵和实用性的特色文创纪念品,让更多消费者和游客感受到良渚文化的特色,为弘扬和传承文化遗产、活跃文化旅游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5 结语

我国玉文化发展已经历经8000年,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以先秦玉璧为代表的玉器文化可谓光辉灿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物遗产,同时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也是玉璧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华民族热爱玉文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玉璧的文化和价值与当下的文旅融合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了古为今用的当代价值,因此加强对先秦玉璧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动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是实现文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玉璧玉器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吉庆祥瑞的东汉吉语璧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中华文明的第一块基石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玉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