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分层作业设计
2022-09-15沈祎萍俞红燕江苏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沈祎萍 俞红燕(江苏: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的形式更加多元化,而且新课标政策提出,不能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课堂记忆。这就给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而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当先让学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再扩大其数学视野,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分层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经常采用书面作业的形式给学生设计并布置作业,而且作业难度和内容几乎统一,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虽然回顾了课堂的知识记忆,却丧失了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而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分层作业,避免书面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又能对数学产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这就帮助学生发散了数学思维,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但是传统的数学课堂和数学作业并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需求。所以教师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设计分层作业并落实新课标精神,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独特乐趣,并且引导学生实践学习内容,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寻找、发现数学元素,在数学学习中也能还原生活、感受生活、反思生活、创新生活。这就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且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自己的数学”,能力水平也必将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学生综合探究意识形成的同时,也完成了培养整体学生数学水平的目标。
(三)拓展学生的学习形式
在小学时期,学生学习数学的形式比较单一,而且由于学习能力不足,所以教师总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学基础知识,但却忽略了学习技巧的传授。而分层教学能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运用思维导图等整理数学知识,既能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数学。除此之外,教师通过游戏、生活情境等教育形式,在帮助学生减轻数学学习抗拒心理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接触数学游戏和情境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数学的独特乐趣。
二、分层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贯彻以生为本理念,对学生合理分层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更加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成效,以及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所以造成学生虽然完成了数学作业,但是学习态度却逐渐冷却的现象。而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拥有了更多设计作业的形式,而学生在分层学习下也能得到针对性的知识学习。而将这两者结合,教师就可以融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形式,给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符合各自层次的数学作业,以此提升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教育的有效性,也让学生通过合理的分层分组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作业完成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延伸教学作业设计的综合效益。如:在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这一节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改变自身的教育策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层。教师先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通过哪些途径娱乐,如看电视和玩游戏等,然后将这两类学生进行分层,并根据学生所热爱的种类进行分组。在分组完毕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作业,让学生以网络调查的形式了解下载量或者播放量,然后让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绘制条形统计图或制作统计表的方式表现出来。各个分层学习小组在自己兴趣的引导下,既回顾了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又从作业的完成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创新作业形式,丰富学生作业体验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以量取胜的原则设计小学数学作业,通过让学生大量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作业的完成程度给予学生评价。这种形式并不适合当代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需求。所以教师在分层作业开展的基础上,应当落实新课标政策的目标,丰富数学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独特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多给予学生引导。让分层分组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作业的完成,通过多种形式了解自己的数学综合水平,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改革课堂教育策略和作业设计的形式。如: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节课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三种不同形式的作业。教师先给擅长平移学习的学生布置了手工绘制图形的任务,在第二节上课之前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平移的操作;而对旋转环节学得较好的学生,教师则选择让其制作创意画,然后让画在旋转的作用下呈现华丽的一面,以此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对轴对称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教师则是选择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画出一个图形,然后教师给学生画一条对称轴,让学生画出另一半。这就丰富了每一个层次学生的作业体验,也落实了创新作业形式的目标。
(三)设计实践作业,加深学生体悟
数学学科源自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更是如此。但个别教师在开展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重视的是课堂教育效率,在布置作业方面没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就造成学生只掌握了理论知识,却不会运用,不利于学生在数学道路上的长远发展。所以教师在分层作业的基础上,设计数学作业时,要多重视实践作业的作用,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探究的自信,使学生提升数学实践能力。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层,然后给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设置不同但都是在生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实践作业。对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先是拟定固定主题,让学生通过实践调查和网络调研的形式搜索数据并整理;而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则选择让学生自主搜索所感兴趣的数学元素并整理;而对表现有所欠缺的学生,教师则是在强化学生课堂记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搜集数据的一些看法和困惑,而教师结合思维导图辅助学生完成数据的整理。大多数学生在完成本次数学作业后,了解了生活和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完善分层评价制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小学生自尊心较强,所以渴望在学习中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虽然免去了数学书面作业,但是仍然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鼓励下完成数学知识的实践。在传统的评价制度下,学生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励,所以教师在落实新课标政策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应当完善分层评价制度,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也帮助学生强化自主探究能力,了解自己学习的优缺点,以此促进班级整体学生数学思维的完善。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思维和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分别给予评价。在作业完成过后,教师可以对每个层次当中表现优异、学习态度良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数学学习的建议和经验,让其他学生借鉴和吸收。而对分层教育中因态度不端正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教师先是表扬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一些亮点,再通过客观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之后通过给予学生相应的建议,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建议下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许多学生经过本次的评价过后,能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就使学生更愿意发挥自己的数学优势,完成数学实践作业,获得教师的鼓励,而教师通过表扬也帮助学生建立了对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自信,以此促进学生强化数学素养,也推动教师在“双减”背景下设计分层作业,提高评价制度的综合效益。
(五)发挥思维导图优势,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后,完成作业的能力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学习过后总是产生数学思维混乱的现象。这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顺数学思维。但是仍然会让学生认为数学学习的难度较大,对学习数学产生畏惧的心理。而随着思维导图的出现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极大地便利了教师在新课标政策下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降低学习难度。如:在数学课堂的结尾阶段,教师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中迅捷导图功能创建思维导图,让学生将其复刻到自己的笔记本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思维导图。学生将自己所制作的思维导图拍照发给教师,教师便可结合学生所整理的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之后,教师再帮助学生梳理思维导图,尽量不要对学生创作的思维导图过多改动,否则会打击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整理了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作用下,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应当改革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形式,并且给予学生合理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在尊重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构建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既能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案例,对作业的模式和分层作业的设计进行完善,使其更契合当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长远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