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在场的初中地理复习课单元教学设计
——以“地形”学习单元为例
2022-09-14王学涛宋勇波罗春宇周玉琴
魏 伊 王学涛 宋勇波 罗春宇 周玉琴
(1.乐山高新区嘉祥外国语学校, 四川 乐山 614000; 2.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四川 乐山 614001;3.乐山市井研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四川 乐山 613199)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初中地理教学应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1]如何在复习课中彰显这一要旨,进一步落实减负提质要求,关键在于课堂,而课堂的核心在学生,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基于此,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应从“生命离场”迈向“生命在场”。本文以“地形”学习单元为例,通过探索单元教学与复习课的融合路径和实施策略,以期为初中地理复习课教学提供参考。
一、解构:打破碎片化的“内容单元”教学束缚
传统复习课以教材“内容单元”为主线,对章节知识点进行重复讲解和机械训练,以唤醒学生知识记忆、加强学生解题能力为目的。这种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教学理念和脱离主体、脱离情境的复习方式导致学生长期处于浅层学习状态,获得的是“浅、杂、碎”知识的堆砌,加重了学习负担,降低了学习积极性,致使复习课效率低下、效果甚微。
如何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站位,不应局限于追求知识教学带来的显性“高效”,应同时兼顾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隐性“长效”。初中地理复习课要敢于打破教材“内容单元”的限制,从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持久性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生命力绽放出发,重构“以学为中心”的复习课学习单元。
二、重构:构建系统化的“学习单元”教学模型
学习单元是以学生的“学”为立场,以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以课标内容要求达成为标尺,围绕某一主题优化重组学习内容,并在特定情境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系列化学习活动。相较于内容单元,学习单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情境性的特点。[2]它不囿于教材固有章节目的编写顺序和教材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可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单元主题和单元课时。
如何设计复习课学习单元?可以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逆向设计“学生如何学会”的思路展开设计。[3]“学会什么”指向学生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后应达到的目标;“学生如何学会”指向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通过何种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创建结构知识,创生关键能力,创立核心价值,以及采取哪种方式评价学生是否学会。由此可知,学习单元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大要素:单元主题、单元课时、单元目标、单元情境、驱动问题、学习活动、评价标准及单元作业等。根据以上分析,构建出初中地理复习课“学习单元”教学模型(见图1)。
图1 初中地理复习课“学习单元”教学模型
三、实施:以初中地理复习课“地形”学习单元为例
1.选取复习内容,开展基点分析
地形是自然地理的重要要素之一,本课例选取的复习内容为“地形”。“地形”学习单元的基点分析包括课程标准分析和学生学情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学习单元的内容重组要保持与课标内容要求的一致性。对照2022年版课标的课程内容,重组有关“地形”的内容要求,按照行为动词、认知水平和地理核心素养等几个维度,对内容要求进行梳理、分类和分析(见表1)。
表1 课标中与“地形”相关的内容要求分析
(续上表)
学情前测分析。在“地形”学习单元教学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前置性诊断,梳理出学生学习存在以下困境。
(1)五种地形类型的形态特征辨识不清晰。
(2)根据地形图识别基本地形的能力不扎实。未能完全理解立体地形与平面地形图之间的空间转换原理。
(3)根据地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形特征的思路不具体。
(4)分析某一区域地形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不全面。
(5)对地形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深刻。体会不到学习地形这一重要地理要素的意义和价值。
2.梳理复习知识,重构学习单元
梳理复习知识,即学生“学会什么”。教师要洞悉学习单元对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培养关键能力的要求。通过分析2022年版课标,有关“地形”的知识学习主要包括三点:一是了解地形类型——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二是描述地形特征——运用地形图描述某地的地形特征;三是分析地形影响——结合实例分析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三者之间相互衔接,由易到难,由理论到现实。下图为与之对应的学生知识建构过程和能力进阶过程(见图2)。
图2 “地形”学习单元的建构过程和能力进阶图
重构学习单元,即学生“如何学会”。教师要依据学习内容挖掘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理选择教学素材,优化重组教学内容,重构单元主题、单元课时、单元活动和单元目标,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深度参与课堂,亲历学习过程。下图为初中地理复习课“地形”学习单元整体构思(见图3)。
图3 “地形”学习单元的整体构思
3.创设驱动问题,创建学习活动
“情境—问题—活动”是学习单元重构的核心,通过主题情境化、情境问题化和问题活动化,驱动学生调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形成地理素养。“地形”学习单元具体的课时安排与教学设计如下。
(1)课时一:景观大道长啥样?——地形的描述(见表2)
表2 课时一教学设计
(续上表)
(2)课时二:景观大道美何处?——地形的影响(见表3)
表3 课时二教学设计
4.聚焦生命在场,贯彻多元评价
生命在场的课堂,关注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和观点碰撞,关心学生的过程体验和知行变化,以期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实现师与生的互相润泽。生命在场的课堂要着眼于学生“学得怎么样”,要创设多元评价机制,力求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主体参与高,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地形”学习单元教学前开展诊断性评价,以“学”的基础定“教”的起点,增强学生的复习信心;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对学生制作地形模型与观察能力、绘制思维导图与展示能力、综合分析地图与解说能力、获取区域信息与制定策略能力等实施表现性评价,以“学”的表现定“教”的进程,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5.践行减负提质,巧设单元作业
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如何做到“减负提质”。一是要注意与课时目标的一致性,不搞“题海战术”。二是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开放化和层次化,由“纸上谈兵式”走向“沙场演练式”,由“单枪匹马式”走向“群策群力式”。[4]“地形”学习单元中课时一的作业设计为“分小组合作探究大洲、地区、国家和家乡的地形特征”,课时二的作业设计为“分小组合作探究地形对大洲、地区、国家和家乡地理环境的影响”,以此减少复习内容反复机械、讲解乏味,减轻大量纸笔作业练习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
四、结语
复习课不是背诵课,更不是模板课,基于生命在场的单元教学与复习课融合是撬动复习课转型的一个支点。复习课提质增效的背后,更需要教师立足学情精准施教,加强教学环节的紧密联系,触发教学主体的情感共鸣,展现教学内容的学科价值。地理作为一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对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有独特的价值。[5]站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新起点,地理教师要充分领悟和践行课标精神,开启教学新征程,力求为培养时代新人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