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沙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9-14赵娜邱国萍赵云艽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22期
关键词:罗沙红素性贫血

赵娜 邱国萍 赵云艽

现阶段,在大众健康问题中,慢性肾脏病占有重要地位,其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其中肾性贫血较为常见,同时,慢性肾脏病越严重的患者越容易发生肾性贫血[1]。目前,在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的治疗中,主要目标为改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促进患者血红蛋白含量提升[2]。本研究观察了罗沙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00 例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纳入标准:(1)均为成年人;(2)均符合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1)有活动性出血;(2)有严重感染。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重组人促红素组和罗沙司他胶囊组,每组50 例。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重组人促红素组给予患者皮下注射100~150 IU/kg 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生产厂家: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73009,规格:6 000 IU/支),每周3 次。罗沙司他胶囊组让患者口服罗沙司他胶囊[生产厂家:珐博进(中国)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8002,规格:50 mg],透析患者:体重<60 kg 患者100 mg/次,每周3 次;体重≥60 kg 患者120 mg/次,每周3 次。非透析患者:体重<60 kg 患者70 mg/次,每周3 次;体重≥60 kg患者100 mg/次,每周3 次。两组均4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包括乏力、头晕、胸闷、疼痛4 项,每项0~6 分,表示无~严重[4]。(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分别采集两组5 mL 空腹肘静脉血,采用血液分析仪法检测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TC)、红细胞计数(RBC)。(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铁代谢指标水平,包括血清铁(Fe)、铁调素(Hepc)、铁蛋白(Fer)、转铁蛋白(TR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总铁结合力(TIBC)。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4)比较两组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具有正常的血常规和铁代谢等各项指标水平,无各种症状;有效:治疗后患者具有较好的血常规和铁代谢等各项指标水平、各种症状较轻;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常规和铁代谢等各项指标水平、各种症状改变均不明显[5]。(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胃肠道反应、血压升高、血钾升高、肝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罗沙司他胶囊组女23 例,男27 例;年龄42~67 岁,平均(54.32±9.41)岁;体重:42~60 kg 31 例,>60 kg 19 例;病程:2~5 年14 例,6~8 年36 例;临床分期:3 期12 例,4 期20 例,5 期18 例;基础疾病:高血压37 例,糖尿病13 例;透析方式:血液透析25 例,腹膜透析9 例,非透析16 例。重组人促红素组女24 例,男26 例;年龄43~68 岁,平均(54.62±9.28)岁;体重:42~60 kg 30 例,>60 kg 20 例;病程:2~5 年13 例,6~8 年37 例;临床分期:3 期11 例,4 期22 例,5 期17 例;基础疾病:高血压36 例,糖尿病14 例;透析方式:血液透析24 例,腹膜透析11 例,非透析1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乏力、头晕、胸闷、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乏力、头晕、胸闷、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罗沙司他胶囊组均低于重组人促红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Hct、Hb、RTC、RBC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t、Hb、RTC、RBC 均高于治疗前,且罗沙司他胶囊组均高于重组人促红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铁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Fe、Hepc、Fer、TSAT、TRF、TIB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e、Hepc、Fer、TSAT 均高于治疗前,血清TRF、TIB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罗沙司他胶囊组血清Fe、Hepc、Fer、TRF、TIBC 水平均低于重组人促红素组,血清TSAT 水平均高于重组人促红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铁代谢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铁代谢指标比较()

表3(续)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罗沙司他胶囊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重组人促红素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4,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罗沙司他胶囊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重组人促红素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在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的治疗中,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或应用铁剂是主要传统方法,但是缺乏理想的效果,用药后患者有肠胃不适、铁元素过载等不良反应发生[6-8]。罗沙司他进入患者机体后能够对其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进行有效调节[9]。而在肾脏氧调节与感应的物质中,低氧诱导因子占有重要地位,组成成分主要为异源二聚体,同时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因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10-12]。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罗沙司他胶囊组患者的乏力、头晕、胸闷、疼痛评分均低于重组人促红素组(P<0.05)。治疗后,罗沙司他胶囊组患者的Hct、Hb、RTC、RBC 水平均高于重组人促红素组(P<0.05),因为罗沙司他进入患者机体后能够改善机体低氧诱导因子水平,进而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提升,为患者造血功能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对患者贫血状况进行改善[13-15]。

与正常人群相比,贫血患者的Fe、Hepc、Fer、TSAT 等铁代谢指标水平降低,TRF、TIBC 等升高,要想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就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其水平。患者重组人促红素用药后铁元素过载,治疗目标为降低铁元素水平,改善铁代谢,而罗沙司他胶囊能够实现这一治疗目标。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治疗前,两组血清Fe、Hepc、Fer、TSAT、TRF、TIB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e、Hepc、Fer、TSAT 均高于治疗前,血清TRF、TIB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罗沙司他胶囊组血清Fe、Hepc、Fer、TRF、TIBC水平均低于重组人促红素组,血清TSAT 水平均高于重组人促红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罗沙司他通过将Fe、Hepc、TSAT 水平下调,从而改善铁代谢[16-17]。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罗沙司他胶囊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00%高于重组人促红素组80.00%(P<0.05)。罗沙司他胶囊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重组人促红素组22.00%(P<0.05),说明罗沙司他的用药安全性高,患者具有良好的用药依从性、较高的耐受性,从而有效提升临床疗效[18-20]。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治疗中罗沙司他胶囊口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皮下注射治疗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罗沙红素性贫血
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性的研究进展Δ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萌宠小熊猫做体检
雷公藤红素下调NF-κB信号通路延缓肝细胞癌发生的作用研究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蔷薇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
芭芭拉和她的魔法游乐园
红酵母红素对氧化受损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