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童年逆境与健康结果的关联分析*
2022-09-14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100872)
耿 蕊 杜本峰△
【提 要】 目的 探讨童年逆境以及童年累积逆境对慢性肺部疾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健康结果的影响。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2014年数据,利用卡方检验分析童年逆境、童年累积逆境、老年人慢性肺部疾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健康结果的现状,利用回归模型分析童年困境以及累积困境对老年人健康结果的影响。结果 老年人在0~17岁经历母亲未接受过正式教育、忍饥挨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差、父母死亡、父母关系差、父母长期卧病在床、女性抚养人务农、父母身体残疾等童年逆境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84.46%、81.22%、46.74%、31.18%、26.96%、13.27%、7.00%、3.08%;59.49%的老年人遭受过四种及以上童年逆境,未经历过任何童年逆境的老年人仅为0.85%;老年人的童年逆境、童年累积逆境和健康结果在城乡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死亡、心理健康状况差、母亲未接受过正式教育、女性抚养人务农等童年逆境是老年人患慢性肺部疾患的主要压力源(P<0.05);童年父母长期卧病的老年人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P<0.01);父母死亡、父母关系差、忍饥挨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差等童年逆境是老年人患关节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童年逆境和累积逆境增加了老年人罹患慢性肺部疾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疾病的风险。
儿童期作为个体重要的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暴露于不良的环境事件或者人际关系中会对生命后期的发展和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1-2]。据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儿童期经历过一次及以上的不幸或者逆境事件的比例约为40%,可见童年期逆境是普遍存在的。生命历程理论指出,生命早期的事件或经历会影响后期资源的积累,从而形成个体的生命历程的轨迹[3];健康与疾病的发展起源假说[4]也指出,早期生活的环境压力会通过生理、免疫以及血管功能的改变作用于健康和疾病。目前国外的研究表明,童年逆境会影响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或长或短的负面影响[5-11]。国内的研究缺乏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和健康与疾病的发展起源假说探讨早年逆境对后期健康结果的影响,致使我国目前关于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以及干预措施也局限于筛查或阻断当下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和健康与疾病的发展起源假说,探讨童年逆境和童年累积逆境与晚年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为多方面、广角度地改善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证依据,有助于为我国慢性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又一全新的视角。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全国追踪调查数据和2014年中国居民生命历程调查数据。2013年全国追踪调查数据包含了丰富的个人和家庭各方面的信息,涉及到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结构和经济支持,健康状况,工作、退休和养老金、收入、消费、资产,以及社区基本情况等;2014年中国居民生命历程调查数据包括调查对象早年的基本信息,家庭信息,教育、健康、财富和工作史等内容。
2.方法
本文从2013年中国居民生命历程调查数据中选择60岁及以上老年人,统计性别、婚姻状况、城乡、受教育程度、相对经济状况、身体锻炼、医保参与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的相关数据;从2014年中国居民生命历程调查数据选取父母死亡、父母身体残疾、父母长期卧病、父母关系、忍饥挨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母亲是否接受过正式教育、女性抚养人职业等相关数据。剔除缺失的样本数据后,最终纳入研究对象3668名。
3.相关变量定义
调查使用CHARLS中的慢性肺部疾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来界定老年人的健康结果。根据CHARLS中“曾被医生诊断为患有慢性肺部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肺心病(不包括肿瘤或癌)”、“曾发作过慢性肺部疾患”为纳入标准界定老年人是否罹患肺部疾患;以“曾被医生诊断为患有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脏病)”、“曾发作过心脏病”为纳入标准界定老年人是否罹患心血管疾病;以“曾被医生诊断为患有关节炎或风湿病”、“曾发作过关节炎” 为纳入标准界定老年人是否罹患关节炎。
研究从解体家庭、问题家庭、困境家庭以及照料者特点等方面来界定童年逆境。通过被调查者在0~17岁之间经历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死亡来反映家庭解体情况;利用父母身体残疾、父母长期卧病、父母关系来界定问题家庭;利用在1958-1962 年间你或你的亲人(包括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是否有忍饥挨饿的情况来衡量困境家庭;照料者特点的衡量标准是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母亲受教育程度、女性抚养人职业等变量。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4个问题衡量,包括男女抚养人感到紧张和着急、容易感觉难过或害怕的频率,分别将选项逆向计分,加和得到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将总分=0定义为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好,将总分>0定义为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差。同时将被调查经历的童年逆境加和获得童年累积逆境,得到童年累积逆境的总分为0~7分,将童年逆境得分划分为0、1、2、3和4种及以上。
协变量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健康行为、社会保障情况等四个层面。其中社会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城乡、受教育程度、相对经济状况;健康行为包括身体锻炼。身体锻炼量一级的标准为每周1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或每周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每周5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走路;二级标准为每周3次以下,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每周4~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普通步行;三级标准为每周3次以下,每次不少于30分钟普通步行;0级标准为不进行任何身体锻炼。社会保障情况包括医疗保险参保情况。
4.统计分析
应用stata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的方式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设定基本检验水准为a=0.05。
结 果
1.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共纳入3668个调查对象,年龄最小为60岁,年龄最大为86岁,平均年龄为66.03(95%CI:65.93~66.14)岁;其中女性共1993人(54.33%),男性共1675人(45.67%);城市老年人为1311人(35.64%),农村老年人共2357人(64.26%);无配偶老年人数为502人(13.69%),有配偶的老年人数为3165人(86.31%);未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为817人(22.27%),小学毕业的老年人为1473人(40.16%),中学毕业的老年人为1223人(33.34%),大学及以上的老年人为155人(4.23%);相对经济状况好的老年人为335人(9.14%),相对经济状况一般的老年人为1944人(53.01%),相对经济状况差的老年人共1388人(37.85%);身体锻炼量为一级、二级、三级的老年人分别有897人(24.45%)、75人(2.04%)、22人(0.60%),不进行任何身体锻炼的老年人有2674人(72.90%);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为340人(9.27%),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为2974人(81.08%),参加其他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为354人(9.65%)。
2.老年人童年逆境状况
从总体上看,老年人在很大比例上曾遭受过童年逆境,并且老年人童年逆境在城乡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老年人在0~17岁间经历父母死亡者1144人,占比31.18%;父母身体残疾、长期卧病在床、关系差的比例分别是3.08%、13.27%、26.96%;在早年曾忍饥挨饿的老年人2980名,占比81.22%;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差、母亲未接受过正式教育、女性抚养人务农的老年人的比例分别是46.74%、84.46%、7.01%。从城乡的差异来看,农村老年人在0~17岁之间经历父母死亡、父母身体残疾、长期卧病在床、父母关系差、曾忍饥挨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差、母亲未接受过正式教育、女性抚养人务农等童年逆境的比例均高于城市老年人,分别高出43.36%、53.21%、44.97%、35.49%、30.51%、38.62%、35.83%、36.56%。
表1 老年人的童年逆境状况(n(%))
3.老年人的累积逆境状况
从总体上看,仅有31名(0.85%)老年人未遭受过童年逆境,经历过一种、两种和三种童年逆境的老年人比例分别是2.64%、11.42%、25.6%,2182名(59.49%)老年人遭受过四种及以上童年逆境,且老年人童年累积逆境在城乡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2 老年人的累积逆境状况(n(%))
4.老年人健康结果
表3展示了老年人的总体健康状况以及在城乡上的分布。结果显示,罹患慢性肺部疾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的老年人分别为330(9.00%)、349(9.51%)、1240(33.81%)名,健康结果在城乡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老年人罹患慢性肺部疾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的比例均高于城市老年人患有相应疾病的比例。
表3 老年人的健康结果状况(n(%))
5.童年逆境对老年人健康结果的影响
调整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城乡、受教育程度、相对经济状况、身体锻炼、医保参与情况等因素后,父母死亡、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差、母亲未接受过正式教育等变量正向预测老年人罹患慢性肺部疾患的风险,女性抚养人务农负向预测老年人罹患慢性肺部疾患的风险;父母长期卧床对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产生正向的影响,即与未经历过父母长期卧床这一童年逆境的老年人相比,经历过父母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父母死亡、父母关系差、忍饥挨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差正向作用于老年人患关节炎的风险。具体来看,父母死亡、心理健康状况差、母亲未接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患慢性肺部疾患的风险分别是早年未经历父母死亡、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好、母亲接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患慢性肺部疾患的风险的1.690、1.321、1.565倍,女性抚养人务农的老年人患慢性肺部疾患的风险是女性抚养人非务农老年人患慢性肺部疾患风险的0.588倍。父母长期卧病的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1.545倍。经历过父母死亡、父母关系差、忍饥挨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差等童年逆境的老年人患关节炎的风险分别是未经历过父母死亡、父母关系好、未遭受忍饥挨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患关节炎的1.641、1.205、1.237、1.209倍。童年经历父母死亡是老年人罹患慢性肺部疾患(OR=1.690)和关节炎(OR=1.641)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童年父母长期卧病(OR=1.545)对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最大,见表4。
6.累积逆境对老年人健康结果的影响
童年累积逆境的老年人罹患慢性肺部疾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的风险分别是1.300、1.166、1.312倍,见表5。
表5 童年累积逆境对老年人健康结果的影响
讨 论
本研究利用CHARLS的2013年全国追踪调查数据和2014年中国居民生命历程调查数据,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和健康与疾病的发展起源假说,探讨解体家庭、问题家庭、困境家庭以及早年照料者的特点等方面的童年逆境以及累积逆境对老年人健康结果的影响,为确定童年逆境以及童年累积逆境与晚年期罹患慢性病的关系提供数据支持,为从生命早期经历防控慢性病提供参考依据。
提示我国有较大比例的老年人曾遭受过童年逆境。在0~17岁间经历各种类型童年逆境的农村老年人均明显高于城镇老年人,说明我国的农村老年人更容易暴露于童年逆境中。在累积逆境方面,59.49%的老年人遭受过四种及以上童年逆境,未经历过任何童年逆境的老年人仅为0.85%,且经历过三种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比例均远高于城市老年人比例,提示有99%的老年人曾经历过童年逆境,农村老年人更容易遭受累积逆境。在老年人的健康结果方面,大约三分之一的老年人罹患关节炎、接近10%的老年人罹患慢性肺部疾患和心血管疾病;且农村老年人更易暴露于以上三种疾病。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父母死亡、心理健康状况差、母亲未接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患慢性肺部疾患的概率高于早年未经历父母死亡、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好、母亲接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父母长期卧病的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经历过父母死亡、父母关系差、忍饥挨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差等童年逆境的老年人患关节炎的概率高于未经历过父母死亡、父母关系好、未遭受忍饥挨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父母死亡、心理健康状况差、母亲未接受过正式教育等童年逆境是老年人患慢性肺部疾患的主要压力源;父母长期卧病的老年人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父母死亡、父母关系差、忍饥挨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差等童年逆境增加了老年人患关节炎的风险,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相一致,童年经历对人群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早年不幸直接减少人群的健康存量[12]。童年逆境对心血管代谢健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均有影响[13-16]。研究结果还表明童年经历父母死亡是老年人罹患慢性肺部疾患和关节炎的重要的影响因素,童年父母长期卧病对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最大,可以发现童年经历家庭解体以及照料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差对老年人健康结果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对经历家庭解体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和引导,并增加社会照料的投入以弥补童年期家庭照料的缺失。
童年累积逆境对老年人健康结果影响的分析显示,老年人罹患慢性肺部疾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的风险随着童年累积逆境的增加而增加,提示经历的童年逆境越多,老年人罹患慢性肺部疾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的风险越大。先前的研究也发现,累积的童年逆境暴露对成年期的负面身心健康结果有影响[17]。
综上,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和健康与疾病的发展起源假说,本研究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了童年逆境以及童年累积逆境对老年人罹患慢性肺部疾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健康结果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进行老年人慢性肺部疾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疾病的防治提供数据的支持。目前针对防控慢性肺部疾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的政策措施多停留在工作史、行为方式、饮食方式等方面的危险因素[18-21],尽管这些因素对于防控慢性肺部疾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慢性病至关重要,但本文的研究重点将影响健康结果的因素追溯到童年期,强调将童年逆境纳入防控慢性肺部疾患、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评估措施的重要性。关注童年期逆境有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减少童年期逆境的发生,从而减少童年逆境和累积逆境对晚年期健康结果的影响,这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