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科研人才松绑赋能激发创新活力

2022-09-14冯启海张林

中国石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领军人才评价

□冯启海 张林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要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和石油行业重要创新策源地,必须强化油田企业科研人才的基础性支撑,消除制约科研人才发展的瓶颈,多方施策、多措并举,为人才松绑赋能,培养造就一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技术创新的科技人才队伍。

对标领先企业、知名科研机构,油田企业科研人才创新活力稍显不足,主要原因是:对科研人才减负力度不够,难以高度集中精力专注科研创新;对领军人才前瞻性、针对性培训不够,高端前沿培训相对欠缺;对科研人才评价精准度不够,不同类别人才评价机制还未完全到位;对科研人才系统性激励不够,特别是重大科技项目、核心骨干人才等激励措施还需配套完善。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探索提出激发油田企业科研人才创新活力的措施办法,持续优化完善体制机制,打造良好的科研人才生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牢固树立“以人才为本”的工作理念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破除“像管行政干部一样管科研人才”“把人才管住”等惯性思维,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才服务”等工作理念。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统筹规划科技创新发展和人才发展,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以保障科研人才专心专注科研为着力点,推进减负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减少科研人才参加各类会议、公差勤务等行政性、事务性工作,进一步合并压缩需填报的各类表格和材料,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工作,静心钻学问、做研究。

持续完善科研创新机制

钱学森曾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技术开发,都属于困难重重、复杂缜密的脑力劳动,具有灵感瞬间性、路径不确定性等特点,难以做到目标明确、路径清楚、进度可控。要充分尊重科研特点,破除制度藩篱,建立以信任为基础、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创新机制,鼓励科研人才潜心向学、一心攻关,在专业领域放开手脚,大胆探索。

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竞技”等,做到不问出身、不论资历、不设门槛,公开竞聘团队成员,赋予技术路线决策权、经费使用权、资源调配权等,推动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注重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潜能,设立青年科技基金项目,开展原创性、基础性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

丰富拓展领军人才培养平台

领军人才作为科研人才队伍的“宝塔尖”,在重大课题攻关、核心理论创新、关键技术应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以我为主、强强联合,建立领军人才资源优势。瞄准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制定领军人才培养规划,组织赴科学家工作室、知名高校、重点实验室学习交流,畅通参加高端学术交流、技术峰会绿色通道,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进步的领军人才。

秉持“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以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工作格局,通过专家合作、项目联合等,引入知名专家教授、学者精英,为科研领军人才队伍添动力、增活力。

健全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

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把科研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人岗两相宜,让科研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实施科技攻关“大兵团”联合作战。围绕东部老区大幅度提高采收率、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页岩油、西部勘探开发等重点领域,组建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联合攻关团队,发挥勘探开发一体化综合研究优势,完善高度协同运行模式,促进专业融合、经验融合、平台融合、成果融合,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大协同创新攻关,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推进人才资源共享与高效配置,引导支持科研人才向急需领域、重大项目、重要工程和新兴业务流动,确保各类人才都能各展其才、大施拳脚、大有可为,使人才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完善人才精准评价和激励机制

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健全完善涵盖素质品德、知识技能、专业能力、业绩贡献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区分基础研究人才和应用研究人才考核评价侧重点,推进科研人才精准考核评价。对基础研究人才,重点评价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成果学术价值、学术水平;对应用研究人才,重点评价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经济效益。

胜利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深入现场取样,摸准“第一手”研究资料。张林 供图

继续采取措施为“帽子热”降温,改变以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建立以科研为中心的薪酬结构体系、以业绩为导向的差异化分配机制和专项精准激励机制,提高科技成果奖励标准,增设重大项目过程奖励、重大试验过程奖励、高等级成果配套奖等,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的积极性。

大力营造良好的科研人才生态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发挥人才作用的肥沃土壤,要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管理上减压,积极为科研人才撑腰鼓劲,让他们潜心创新创造。

营造信任人才、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关爱人才的浓厚氛围,真心诚意地包容那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个性”科研人才,激励那些自由畅想、大胆假设、挑战前沿的“冒尖”科研人才,使他们有用武之地,有动力苦练内功,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广阔空间。

注重培养科研人才的科学家品质,引导科研人才秉持责任担当,心怀“国之大者”,以“钉钉子精神”专注科学研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在创新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领军人才评价
人才云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组织奖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