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优化与创新

2022-09-14贾佳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田径体能训练身体素质

文 / 贾佳

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田径运动中的表现。通过对目前大学生田径运动体能训练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能素质。

1 目前高校田径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1 对体能的内涵没有正确的认识

美国和俄罗斯等发达国家,都十分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尽管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体能训练,但是一些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含义和功能还没有完全的了解,认识还不够透彻,甚至在训练时候的观点也不统一。[1]

1.2 对专项体能训练理解不够清晰和深入

笔者在采访了几所大学的田径体育生后,发现很多学生把专业体育与普通体育相混淆,认为体能训练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优秀学生在运动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越自我,他的身体素质还不够好,要想更进一步,就需要专门的训练。哪些问题限制了技术的进步,需要特别制定具体的培训目标。体能训练并非一成不变,也非一劳永逸。[1]田径专项训练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职业学生在完成了常规的身体训练之后,就必须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专门的训练。

1.3 对体能训练方式的创新意识较低,训练方法较为滞后

在体育教学中,缺乏创新性的体能训练方法。有些数据显示,早在数千年以前,人们就开始锻炼肌肉的强度和抗阻能力。古希腊人对运动和运动的重视程度很高,首次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前,就有许多人在训练场地进行增强体能的训练。19世纪,人们开始重视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教学迅速发展。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中,体能训练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专业化。

举个例子,美国的鲍勃用拳击运动来锻炼自己的肌肉神经,芬兰的一些学生为了锻炼身体的耐力,在各种地形上进行锻炼;德国早期就让田径选手将短跑、中长跑和长跑三种跑步方式结合起来,以锻炼他们的耐力。而国内一些大学教师则是因循守旧,只采取了一种单一的体能训练方法。在新的训练方法和内容上,大多是机械的复制和引进,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2]

高校教师之间也缺少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体育项目最多的就是田径。高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特征,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但现实中,体育教师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所教的科目上,缺乏有效的沟通,无法进行有效的单一、综合训练。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培训手段和经验,无法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

1.4 学生身体素质大大下降,学校被迫降低训练强度

近几年,随着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家长、学生、老师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学生们平时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了学习上,而体能训练和锻炼身体的时间却很少,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身体状况不佳,无法进行正规的体能训练。大学生在进行运动训练时,身体受伤、晕倒、猝死等事故时有发生。这部分原因也迫使教师们不敢进行常规的训练,从而无法取得正常的训练效果。

2 以体能训练为核心的高校田径训练教学方法创新及优化策略

这个部分是作者重点论述部分,请作者减少直接引用,结合自身工作,用实际训练中的经验来表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大学生身体素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提高和改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田径是一项普及率很高的体育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的身体状况,例如耐力和训练强度。然而,在现实的大学体育训练中,许多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不高,体能训练方式单一,缺乏体能训练的兴趣。为此,我们必须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改革,并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优化,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3]

2.1 强化培训方案的优化与完善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要让大学生在长期的训练和训练中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和身体素质,积极打破常规的体育训练模式,积极学习、引进其他田径教学的先进经验,拓展体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体能训练。为了让学生在身体训练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点,同时要了解其自身的不足,并针对其发展阶段的动态变化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最后,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由于不同的学生在田径比赛中的表现会有所不同,所以通过合理灵活的调整训练项目,可以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缺陷和问题,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2.2 深刻理解专项体能训练的内涵及意义

思想的理解决定了行为的高度,在进行体能训练之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体能训练的内涵和作用。要意识到身体素质是一个人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同时要意识到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平衡、爆发力等都是身体素质的体现。在此基础上,要正确地区别普通体育与特殊体能训练之间的相似性与差[3]异,不要进行混淆。教师要在此基础上,以专业的理论为指导,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保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4]

2.3 重视创新意识,提高训练效率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体育教学改革是田径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单调的、老套的训练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厌倦,进而产生对此项运动的反感,其训练的成效可想而知。在田径运动会的46个项目中,有很多都是有技术含量的比如,跨栏跑,起步的时间、跨栏的节点、抬腿的高度都是有最佳方案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体能训练的时候,要在训练方式上有所创新。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调整。例如,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组织同学们去郊游,通过竞走、马拉松等方式步行,锻炼他们的耐力。

2.4 丰富教学内容。实行多元化训练

体能训练是田径训练的"硬件",高校体育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问题,改变以教师为主的田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把教学主体性还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改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和运动能力,设计出更加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比如把顺口溜的灌输到田径训练中,充分运用趣味游戏,把体能训练的内容和体能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就拿110米跨栏来说,这项运动需要很高的平衡性、柔韧性和爆发力,同时也要注意动作的技术,但因为平时的训练比较单调,而且学生们对110米跨栏技术动作的了解也比较少,所以在训练中容易开小差。在此期间,老师可以根据体能训练和110米的技术训练,写一首顺口溜,让同学们记住,看谁说的最流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的了解110米的动作要领,也可以增强他们和其他同学的交流,让他们更好的投入到110米跨栏的训练中去。还有就是,在长跑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体力,但由于学生的意志力不够坚定,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并不高,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一些知名学生的训练视频,来激发他们的长跑热情。通过上述实例的分析,阐述体育教学改革内容,使学生获得体能训练的乐趣,并对110米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5]

2.5 结合经验,创新田径训练教学方式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历,认清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其心理成熟度,界定大学生体能训练的认识范围和水平,尊重其自尊心和表达意愿。为此,应从大学生心理特点入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大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但他们更希望通过游戏来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造出一种游戏式的教学环境,改变以往的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的体能训练习惯。比如,把体育教学和体育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采用团队式的学习方法,开展"铁十字"比赛,使学生在参加竞赛的同时,得到体能训练,充分了解体能训练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相互配合。又或者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将班级里的同学按照不同的分组进行,进行追逐和接力赛,老师们会制定出相应的竞赛规则,让学生们在田径运动中,保持团队合作、应变、耐力、跑步速度等方面的能力。[6]

2.6 提高身体素质的辅助条件

采用科学的体能训练方式,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大学田径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还应根据学生的竞技状态、体能训练的结果,对学生的生活习惯、睡眠质量、饮食习惯等进行调整和训练。体育教学要合理引入现代体育器材,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的体育器材,实现对学生体能的远程指导和监测;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定期组织体能训练人员进行交流,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体育的整体水平。

2.7 改善体能训练方式的多样化

为克服单纯的体能训练方式带来的厌倦,教师必须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和体能训练中,提高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方式,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厌倦感。因此,要提高学生参加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必须积极改变体育教学方法,营造体育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参加体能训练的积极性,逐步打破自身体质的限制。高校体育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提高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就需要在提高体能训练方式的多样化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体能训练水平。

2.8 采用更为灵活的身体锻炼计划

在体育教学中,教练员应结合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后蹬力量和摆动手臂力量,教师可以针对长距离动员情况,在灵敏度训练中设置负重跑、台阶耐力接力等训练项目。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教练员在增加耐力训练的同时,对一些运动项目进行机械的反复练习,有些教练还会在比赛中加入插旗比赛,这样既可以提高训练的乐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在体育教学中,教练可以适当地运用各种灵活的训练方案,并通过游戏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训练热情。有些教练则是结合资讯时代的大环境,将柔韧性的训练方法通过微信群、短视频等形式传送到手机上,让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自行进行锻炼。在进行训练时,教练和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无线通讯手段进行联络和交流,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训练的整体质量。总之,大学体育教育必须加强体能训练,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大学生体育素质的目的。高校体育教练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大学生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田径运动水平的目的。

3 结语

总之,体育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紧密合作,不断丰富体能训练内容,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构建标准化的体育训练体系,注重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实行特色化的高校田径体能训练教学模式,为提升高校学生整体素质和体能素质提供教学参考,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田径体能训练身体素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