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培训机构发展路径研究

2022-09-14姜家鹏崔性赫

经济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体教机构

●姜家鹏 杨 林 崔性赫

2020年8月31日体育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根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2020年10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发展群众体育意见》,其中就明确的指出,推动各地区委托专业机构集中运营学校的体育场馆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建身设施,了解学校场地的开放情况,找到决策人,确认是否给予专业的运营机构,是否可以参与竞标或找到委托机构,让培训机构快速进入学校。2021年9月28日体育总局办公厅提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促进和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课外体育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严格把关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对体育培训机构而言是机遇也是机会。从这三份文件看出近年来我国对体育越来越重视,我国体育教学将进入新时代,体育培训机构的春天来了,但是也会暴露出体育培训机构的各种问题。通过“体教融合”改变体育培训机构现有问题,加快体育培训机构良性发展。体育培训机构调动当地资源强化本身让自己全面化,教练员的培养要更加全面和专业化、招生引流有效化、体育产品创新化,建设新的发展模式并和社会接轨。在体育部门跟教育部门之间的亲密无间的配合下,为我国培养大量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

一、相关概念

“体教融合”是把体育和教育两个方面进行融合,“体”是指竞技体育,“教”是指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体育教育资源。融合的根本是人,融合的关键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目标融合为方向,提高各方自主性、以理念融合为引导,提高各方的一致性、以机制融合为基础,提升各方行动性、以资源融合为支柱,发挥各方能动性、以措施融合为推手,推动各方创新力。“融合”是为了解决现在和过去出现的问题,是维度更深的发展。

“体教融合”的发展目标更明确,是将体育和教育深度融合,并解决体育和教育出现的问题。“体教融合”的创新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体育和教育共同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解决了“体教结合”中出现的问题。

二、体育培训机构困境

(一)体育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体育培训机构蓬勃兴起,但还是处于启蒙阶段,体育培训机构行业的逐步形成且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相对于欧美国家这样的体育强国而言,我国在体育培训方面有许多需要借鉴的地方:欧美国家的运动氛围浓厚、体育明星带动着体育培训产业,让体育产业迅速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体育培训机构发展的并不完善,不能够及时地适应市场环境并做出调整。很多培训机构之间存在着恶意竞争想通过价格战来压垮对方、教练专业水平参次不齐、招生困难、体育课程单一等问题都在使体育培训机构的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然而,这些现象使得最终受到伤害的恰恰是这些机构本身以及学习体育技能的青少年们。相关监管部门应对体育行业积极调节管控,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体育培训机构缺少专业体育人才

随着体育行业的发展,在体育培训机构中,全职教练大部分由退役的职业运动员或是体育院校毕业生来担任,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可以上岗工作。但是,运动员退役后本身是否有当教练员的资质仍然值得商榷。研究发现,高校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单一、体育培训机构没有能力培养或者提升教练专业技能、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各种“爱好者”充当全职或者兼职教练的情况使体育行业岗位配置人员达到饱和状态,体育专业毕业生很大一部分不能从事体育行业的工作,导致专业的人不能干专业的事,造成市场环境恶性循环。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政策,高校要增强培养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的体育人才策略,它是体育行业的改革方向。

(三)体育培训机构招生困难

很多培训机构为了节约成本,采用“教销”一体的模式。教练员,除了要教课又要销售自己的课程产品,而且培训机构又没有一套完整的销售体系,教练员只能通过传统的“地推”方式,耗时耗力,效果也不显著。销售人员不好招聘,导致体育培训机构招生困难。

(四)体育培训机构缺少专业创新的体育课程

体育培训机构缺少专业的创新课程,在课程本身的设置上缺乏完整的体系,让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相对艰难。新知识扩冲范围小,缺少时代特色。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学内容单一重复,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体育培训机构应重视体育课程的创新,体育课程才是体育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三、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培训机构发展模式

(一)体育培训机构发展路径

2021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课外学科类培训机构逐渐消失,属于非学科的体育类培训迅速升温,同年9月央视财经报道,新增3.3万家素质教育机构,较上年同期相比数目增加了99%。现在体育进中考,体育学科分数逐年拉大,专项体育培训机构成为家长眼里的“香饽饽”。现在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应该打破惯有的传统思维和方式来运营体育培训机构。首先,体育培训机构要有互联网思维,通过大数据推算,为需要体育项目的人员进行跟踪服务,从而达到精准服务的目的。其次是体育产品思维,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满足用户需求和痛点的课程产品。最后是成长思维,打破固有的经验主义,要具有一个开放的,尊重的,友善的,拥抱变化的思维。

教育部推出促进学生健康行动,提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目前校园内体育资源并不丰富,体育教师的缺乏以及体育设施匮乏再加上其他的辅助条件也不占取优势。把优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和学校体育教育相衔接,学生的提分和个性化的需求就需要体育培训机构来满足。体育培训机构还提供了社交和比赛等服务,从而一举两得。未来的体育培训机构遵循轻资产,“小而美”机构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清晰地规划未来以及权力、责任制度分明,打造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才是体育培训的发展之道。

(二)全面培养教练的专业技能

随着体育行业的发展,对体育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教练员不仅会专业的技能指导,还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高校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塑造高技能高理论体育人才。

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体育机构要和高校建立协同发展培训基地,体育培训可以解决高校体育系实习和就业问题,反之高校也可以定期为体育机构教练员进行技能和理论培训,大幅度提高教练员的专业能力,也提高了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三)多途径招生引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机构在招生上要改变传统老套单一的宣传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去引流获客。机构可以开设自媒体账号,根据流量的精准客户找到公域的流量池,通过机构的策略,转化到机构私域流量,形成从私域流量到邀约到线下的转化,再到转介绍,再到复购,一个完整的闭环思维。加强在网络上广告投放,提高体育机构宣传,积极调动市场资源,从而跟周边异业合作,达到双方共赢的结果。

(四)优化体育培训机构专业体育课程

在体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问题上,要根据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开设专业的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结合当地社会体育发展,开设特色体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性。体育机构应把校内学到的知识与社会结合,有助于扩大体育课程的深度。结合社会需要,开设创新的体育课程,青少年课程上不单单只有教与练,还要设置比赛环节,比赛就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具有指向性和目标性。除了培训技术成果的检验以外,更能培养发展其全面人格。通过比赛,让孩子们学会有规则下的竞争,培养了团结合作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提高了专注力,判断力和抗挫能力,还激发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四、结束语

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优化体育培训机构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体育体系,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优化体育机构的目的。体育培训机构应与各界优质教育、科学教育、市场环境、互联网创新等相结合,促进体育培训机构创新可持续发展,达到循环推动的效果。通过优质的体育培训机构来培训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体教机构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