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财经新闻发展策略探析

2022-09-13刘新平胡敏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财经新闻发展策略困境

刘新平 胡敏

摘要:由于专业性强等原因,传统媒体的财经新闻大多呆板枯燥、沉闷乏味,本就很难抓住受众眼球。加上具备传播迅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积极等多重优势的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财经新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推进传统媒体财经新闻的全方位变革,成为当前传统媒体财经新闻转型创新的重要议题。文章阐述传统媒体财经新闻的特征,在分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财经新闻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探究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为其突出重围、破茧重生提供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财经新闻;困境;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6-0096-0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成为新闻发布、传播、接收的主要渠道。财经新闻越来越多地在新媒体平台传播,这给传统媒体财经新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带来极大挑战。由于专业性强等原因,传统媒体的财经新闻大多呆板枯燥、沉闷乏味,本就很难抓住受众眼球。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借力新媒体推进财经新闻的全方位变革,成为当前亟须应对的重要课题。

一、财经新闻的特征

(一)政策性

政策性是财经新闻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经济活动本就与政策息息相关,即便是很小的政策调整也会对经济活动造成影响,二是财经新闻的内容之一就是向受众传播、解读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要求记者和编辑要密切关注并深入了解国际国内政策。

(二)专业性

相较于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财经新闻的专业性更强。因为在新闻学之外,财经新闻还涉及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大量政策规定。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记者和编辑的专业能力、媒体平台的专业水准,二是对财经新闻进行分析解读的专业水平。

(三)服务性

财经新闻具备服务性特征。其不仅服务于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业,还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生活需要。从财经新闻的分类看,其服务对象呈现多元化特点。财经是财政和经济的合称,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经济政策、经济形势、资本市场报道,也包括中观层面的产经、产业、公司报道,还包括微观层面的消费市场扫描。由是观之,财经新闻应采取分众化传播模式,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形势、资本市场报道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官员、业界精英,产经、产业、公司报道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管理者,消费市场报道的服务对象是普通群众。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财经新闻面临的困境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财经报道暴露出内容生产僵化、传统方式固化、用户价值弱化等问题,这些问题致使传统媒体财经新闻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大为降低。

(一)内容生产僵化

与新媒体资讯内容的“短平快”相比,传统媒体财经新闻在内容生产上暴露出时效性不强、对新闻事件反应迟钝等问题。目前,内容生产僵化,已成为制约传统媒体财经新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应用,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加快捷,时效性明显增强,传播效率大大提升,财经新闻的传播内容也越来越可视化、多样化。

反观传统媒体的财经新闻,由于发布流程固化,内容生产效率不高,报道的时效性难以保障。而且,一些传统媒体在生产财经新闻时过于追求“高大上”,即便是简单的财经现象剖析,报道方式也是浅进深出,加深了受众的理解难度。同时,报道形式单一,也进一步加剧了内容的呆板、枯燥,严重影响传播效果。

此外,在信息服务方面,传统媒体的财经新闻表现欠佳。由于在产品研发和内容整合上缺少力度,财经新闻内容不接地气,与受众的贴近度低,无法满足受众需求。一些财经报道一味讲究高度、深度,却没有走近受众的实际生活,使财经新闻本应具备的服务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比如,在报道某项财经政策时,更多强调和着眼于政策的宏观层面,而忽略了宏观政策与普通群众日常生活的具体关联,导致受众产生距离感,久而久之将不再认可和接受这类报道。

(二)传播方式固化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财经新闻传播方式固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播渠道单一。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向受众传播财经新闻的渠道主要是报纸、电视、广播。报纸需要刊印发行,广播电视需要提前制备,这大大削弱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并且,通过这些渠道传播新闻,时间相对固定,灵活性不强。相比之下,新媒体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灵活性。受众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获取信息、查阅数据。二是传播形式单一。传统媒体时代,财经新闻的传播形式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为主。新媒体时代,财经新闻有了更多元、更新颖的传播形式,如短视频、H5、AR、VR等。

(三)用户价值弱化

传统媒体的财经新闻属于单向传播,媒体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极少,媒体无法及时接收受众反馈,了解受众需求,导致用户价值弱化。

新媒体的财经新闻则属于双向传播,互动性强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突出特征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受众逐渐从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生产者。如今,受众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表达需求。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受众的参与度、体验感明显增强。

三、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财经新闻的发展策略

信息技术的加持,让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严重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生存与发展,传统媒体必须转变思路、创新观念,打造具有独特视角的新闻产品。

(一)“新”一些

新闻重在“新”,因此应多在“新”字上下功夫,主要包括内容新、角度新、形式新。

1.内容新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财经新聞要想争得行业话语权,就必须强调“内容为王”,把好产品质量关,打造面貌一新的产品。例如,为应对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央视《中国财经报道》决定从“新”起步,2018年升级为《深度财经》,强化内容生产,以求打造一档调查有深度、表达有态度、发现有温度的全新深度财经节目。《深度财经》以“打开经济问号”为出发点,以“研究型报道”凸显“引领”特色,通过记者调查的方式剖解财经重大变革、争议话题和市场玄机,增强报道的纪实性和受众的代入感、体验感。同时,以“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联盟”为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平台,运用独家打造的数据库,联合多家权威数据机构,以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更快、更精准地为受众带来最新的报道与分析。此外,节目还提供独家的数据揭秘,挖掘财经新闻背后的深度内涵,做到每期呈现一份独家调查报告。

分析《深度财经》的一系列举措可以发现,在新闻产品的“新”字上,央视下足了功夫。而这些以全新姿态展现出来的新闻版块,也为其赢得了更多受众的关注与支持。

2.角度新

相较新媒体,传统媒体在新闻素材的掌握、采编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媒体平台的公信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业人员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创新思维,多从受众的角度切入问题,筛选更具吸引力、更新颖的资讯看点,生产更多具有全新视野的新闻产品。

怎样才能做到角度“新”?从业人员面对经济新闻素材时,应抛开习惯性操作思路,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含义。比如,基于民生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剖析经济现象的内在因素,注重经济现象与百姓生活的关联,以更专业的视角观察和分析经济现象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并为之提供针对性建议,更好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

3.形式新

除了内容新、角度新,形式新也很重要。新媒体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来实现信息传递,很好地提高了信息传递速率、扩展了社会影响力,这一点值得传统媒体借鉴。

英国JPI Media执行主编蒂姆·罗宾逊说,“纸媒已经在突发新闻的战斗中失败了,成了特殊物种,这意味着我们的印刷产品必须提供一些不同的东西”。他所指的“不同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传统媒体必须在内容呈现形式上有所创新。比如,可更多地运用图片、插画和数据图表等视觉元素来强化主题、服务观点。数据和图表的运用,是使财经新闻更具说服力、更有深度的重要抓手。

(二)“软”一些

有资深媒体人总结,“做好报道,就是要把故事讲得出色”。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报道新闻,比较契合当今受众的阅读需求,因为故事中有具体的场景,形象、生动,使受众更容易产生代入感。

纵观当前媒体推出的财经新闻报道,大多都没有进行深入的采访和广泛的调查,基本都是由大量理论、数据堆砌而成,报道中缺少鲜活、接地气的案例,阅读起来甚是枯燥,很难引发读者共鸣。传统媒体的财经新闻要想走进受众、被受众所接受,亟须让文风“软”下来。在分析和解读社会经济现象时,少讲官话、套话,尽量站在普通受众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问题,以讲故事的方式,通俗易懂地把新闻事实呈现给受众。

2022年4月13日,重庆晚报在一版刊登《看呐,1架2架3架4架,咱农民开的飞机飞过来了!》。这是一篇有关数字化无人果园的经济新闻报道,报道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内容和标题进行了“软”处理,使原本事件普通、题材偏“硬”的农业经济新闻,实现了不一样的亲民效果。“硬”新闻“软”处理,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受众的接受程度,而且有利于提升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

(三)“深”一些

新媒体时代,一切皆朝碎片化方向发展,内容碎片化、信息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时间碎片化、空间碎片化、媒介碎片化、受众碎片化……[1]碎片化传播虽有其顺应社会发展的合理性,但由此导致的信息内容缺乏深度、传播效果支离破碎等问题不容忽视。此外,碎片化传播还会对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乃至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如逻辑思维能力衰退、情绪化偏见流行等[2]。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财经新闻应走差异化竞争道路,强化与碎片化传播截然相对的深度报道,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推出更专业的经济分析报道。

事实上,深度正是财经新闻的灵魂,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财经新闻的一大特色。传统媒体应围绕财经领域的重要话题和现象,采写更多富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深度报道,及时告知大众经济领域、投资市场的最新动态,提供更多观察视角和方法,解读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在此方面,《第一财经》走在了前列。为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第一财经》于2019年进行了创刊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转型和改版。转型的重中之重,便是报道内容全面转向深度报道和优质观点。该报除了每天前四个版刊登重大事件,后八个版均围绕财经领域的重要话题和现象,提供富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深度报道,包括独家调查、专业分析、重磅研究成果。

为何要进行如此重大的报道转型?用《第一财经》采编团队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只是及时告诉人们真相,还要提供更多的观察视角和方法、更多高质量的观点;不只是告诉人们当下经济领域、投资市场发生了什么,还要告诉他们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显然,《第一财经》的这一重大转型,找准了新媒体时代财经新闻的发展方向,更“深”和更“精”的新闻资讯,既满足了受众深层次的阅读需求,也让媒体在竞争中抢得了先机。

(四)“动”起来

财经新闻要接地气,就必须“动”起来。这里的“动”,是指要增强与受众的互动。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财经新闻除要强化常态化的网络互动外,还应在服务内容方面另辟蹊径,如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为受众提供各项服务等方式来吸引受众关注。

具体来说,可为受众提供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投资理财等讲座,或邀请专家进行相关理财知识培训,传授科学、合理的理财技巧等。待活动达到一定规模、积累一定社会影响力后,再进行商业化运作,通过门票、招商和冠名等,为媒体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优化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培育忠实的受众群体,强化媒体在当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话语权。例如,河南商报利用旗下微信公众号“郑州批发市场”,成功举办了两届批发商会议,很好地提升了批发商及各专业市场的社会影响力,发掘了一批行业口碑不错的物流公司,从而促进了各方合作。与此同时,媒体也在活动中挖掘了丰富的新闻素材,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报道,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各项特色活动的开展,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凸显了传统媒体与其他媒体的差异[3],不仅使其强化了自身特色,还增强了行业号召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结语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财经新聞要想突出重围并获得更大发展,必须创新思维、不断探索,科学、合理地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来扩大自身影响力、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信险峰.对“碎片化”一词的误用与误读:新媒体内容的另类完整分析[J].青年记者,2022(3):49-50.

[2] 乔智慧.浅析碎片化传播的新媒体信息对人们的负面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3):160-161.

[3] 孙静冉.《日本经济新闻》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及启示[J].中国出版,2019(15):70-73.

作者简介 刘新平,本科,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新闻学、新闻传播学。胡敏,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学、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财经新闻发展策略困境
困境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财经新闻报道的改进路径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关于党报财经新闻的艺术性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