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视角下游戏直播中弹幕的情感传播研究
2022-09-13王韬越
摘要:弹幕是一种实时显示在屏幕上的评论类型,通常出现在视频和直播页面,是中国观众经常采取的一种互动行为。网络直播中的弹幕具有即时性和流动性,不同时空的观众都可以通过弹幕实时表达和交流观点,这使得弹幕比评论更具互动性。弹幕为游戏直播的观众群体营造出了新型话语空间,观众由此产生的交流互动是基于仪式规则而进行的情感传播。文章从情感传播的启动、情感传播的过程、情感传播的结果三个维度依次展开,以情感传播理论为核心,结合互动仪式链及符号学理论,探讨游戏直播中弹幕的构建与传播。此外,文章将进一步探讨梗所具有的符号意义与传播价值,以及在互动仪式完成后,以梗为载体的弹幕是如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继续进行情感传播的。
关键词:弹幕;情感传播;互动仪式;梗;游戏直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6-0004-03
一、引言
弹幕消解了空间距离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跨时空的互动仪式场。社会学家柯林斯于1986年提出互动仪式链理论,其核心机制是参与者的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柯林斯认为这种机制能让参与者在仪式进行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促进群体情感能量的融合。
在这一仪式场下,游戏直播的观众聚集在一起通过弹幕进行群体互动和情感联结,从而实现虚拟情境中的身体在场。在由直播间观众构建起的这一社会网络中,弹幕作为符码帮助传递和塑造了价值认同与集体情绪,达成了情感传播。文章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对这一集体仪式发生过程中的情感传播机制进行考察。其中,斗鱼直播、虎牙直播、哔哩哔哩等头部平台拥有大规模的中国游戏用户,且都具有弹幕式直播互动机制,因此文章的观察场景和文本收集以上述三个社区为主。
二、研究背景
在知网同时检索“互动”“弹幕”两个关键词,文献总数为2483篇,主题分布从弹幕视频到弹幕文化不等,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同时检索“互动仪式”“弹幕”,相关文献共计253篇,其中主题为“网络直播”的文献数仅20篇。再对主题“网络直播”进行可视化分析,时间起始点显示为2017年。
显然,弹幕互动已经成为一种广泛选择的传播学研究对象,而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直播弹幕研究则刚刚起步。将互动仪式同游戏直播这一情景组合起来,有助于直播弹幕的研究从符号表层转向情感的生成机制,并溯源游戏弹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三、情感传播的启动机制
(一)身份符号
群体成员的身份一致性是互动中集体意识产生的必要条件,因此互动仪式的产生需要对局外人设置屏障。游戏直播间在这一点上具有先天门槛,这是由直播内容和观众群体决定的,观众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游戏理解能力,才能在网络直播间获取情绪价值。因此在自我身份的认知上,作为游戏爱好者的个人身份是观众参与弹幕互动最直接的网络群体身份特征,共同的兴趣身份在游戏直播间内聚集,产生了相互的心理场域[1],进而推进弹幕互动向一种集体性仪式演化。
(二)情感能量
由于游戏比赛紧张刺激,观众往往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下观看游戏直播。不论是“杀疯了”“666”等夸赞型弹幕,还是“下饭”“就这”等嘲讽类弹幕,都是观众用以情感释放所生产的物料。这些弹幕在呈现观众想法的同时也充当了直播的文本,成为其他观众的消费对象。
当游戏直播间出现精彩画面时,随之而来的回应弹幕几乎同时出现并刷屏,此时观众的情感反应建立在弹幕与直播共同结合的文本上。进行情感释放的观众消费了其他观众发送的弹幕和直播内容这两种文本,同时他们所生产的弹幕也被其他观众所消费。在观众们互相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情感能量得以交换。因此,觀众之间情感和意义的共享是由直播和弹幕共同建构的。
直播内容是由主播决定的,但是弹幕却是观众得以参与直播的关键媒介。观众通过弹幕给予自己的情感反馈,感受其他观众的情绪价值,情感能量得以借助弹幕在观众间流动。因此,多元化弹幕互动的背后,其实就是直播观众的情感传递[2]。上文提到,观众在进入游戏直播间后,就已经确立了彼此的身份符号,此时情感能量的生发,满足了互动仪式开始的前提条件,进而推动仪式开始运转。
四、情感传播的过程分析
(一)共同的关注焦点
实时弹幕与直播内容联系密切,弹幕主题会随着时间不断更新。从游戏装备到游戏输赢,再到主播的技术水平和说话艺术,直播间内的任何游戏操作和解说词都在不断形成话语文本。因此,直播弹幕有时会显得杂乱无序,这是因为观众在根据自己选中的话语文本给予反馈。但每当有冲击性事件出现时,观众的关注焦点就会立刻集中,使基于同一文本回应的刷屏式弹幕瞬间迸发。观众迅速达成情感联结并高度共振,弹幕狂欢也就随之出现。
(二)共享的情感状态
观众对刷屏弹幕的效仿表达,体现了对该弹幕情感意义的认同。因此,在共同关注的焦点下,越来越多的观众达成情感共识并参与到刷屏弹幕的发送中来。观众通过情感认同完成与群体的情感互动,互动仪式也因此持续运作。
共同的关注焦点会将观众的情感反应融合成一种集体共享情感,共享的情感体验又反过来强化了互动成员的身份认可。彼此的相互促进最终达成情感能量的聚集,推动实现集体兴奋。
观众通过弹幕分享自身的情感状态,采用效仿、回应他弹幕等方法进行情感交换,从而共享彼此的情感状态[2]。在游戏直播间,弹幕群体凭借共同的关注焦点和共享的情感状态实现在虚拟社区中的互动。
(三)重复的话语模因
在游戏直播这样一个全新的信息生产机制下,弹幕作为观众之间的多文本互动,构成了网络游戏直播内容的主要意义。由于观众对文本的解读是碎片化的,因而观众生产的内容是自由流动的意义碎片。在这些意义碎片中,有一些符号成为标志性话语并被重复使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梗”。梗流行的原因是某一符号被不断演绎,被赋予新的意义后重复使用[3]。道金斯将这种与日常生活失去明确联系的重复性表达界定为“模因Meme”。
梗一般不是对原有语境中全部内容的展现,而是一些概括性的元素。梗在创作加工的过程中,往往经过了拼贴、引用、谐音等词语变形。例如,某个主播用来表示对Uzi(职业选手)爱慕之情的“永远滴神”,在被观众使用拼音缩写并跟风发送后,就变成了热梗“YYDS”。再如,“Good Game”(不错的游戏)最开始是游戏双方互相称赞的礼貌性用语,在被采用缩写“GG”后,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并具有了嘲讽之意,如今经常被观众用来调侃主播败局已定。在观众的戏谑表达下,初始文本的能指与所指关系被解构,建立起了新的能指体系。观众建构出具有新型表达形式的文本,即娱乐性和互动性极强的网络梗。
有些文本是在不断发送中变形的,有些则是原本就精简后的短语。2021年的网络热梗“啊对对对”就是对原有片段的提炼,“啊对对对”来源于哔哩哔哩游戏主播“CSGO久菜合子”。有次他在游戏中战绩领先却被队友不断嘲讽,忍无可忍的他有了下面这番言论:“下骂上,边骂边滚刀(不认真),有人问你,啊你就开始滚(不认真),啊对对对,啊对对对,希望你对你的人生也是这种态度,好不好?到时候人家问你怎么有车?你说啊对对对,开摆就完了呗,对不对?在单位里头人家问怎么不干活?你说啊对对对,桥洞里你盖小被儿,你说啊对对对,对就完了呗。”
在观众们兴奋地模仿久菜合子时,只会发送“啊对对对”这一弹幕。因为“啊对对对”就是对该主播话语的提炼,其在原有文本中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讥讽之意,具有幽默色彩。观众们经常借用该短语进行敷衍搪塞,传达出不想合作的心理态度,并将自己从一段辩论或一段关系中抽离。这种逃避式的话语,具有浓厚的消极色彩。但这一短语在脱离原有语境后,就很难被不知情的网友理解。这正是梗的基本特点,它的意义表达和理解是隐晦的,是建立在互动双方的相同经验及知识的基础之上的[3]。
只有互动双方具备相同的认知水平,才能对梗的含义有一致的理解。因此,观众对梗的模仿和传播,就是在不断建构与强化个人对群体身份的认同、归属感与价值共识[1]。在这一过程中,梗作为不断重复的话语模因,能够持续促进群体的情感互动与身份认同,并最终在情感传播结束后,成为互动仪式中不断唤起集体兴奋、维系群体情感状态的团结符号。
五、情感传播的结果:群体符号的出现
在网络文化场域下,发送弹幕这一网络互动形式,很多时候是以梗为符号进行的,而不断发送的弹幕也能演化成为梗。弹幕和梗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建构的,其背后的弹幕文化与梗文化都已经成为直播观众情感联结的主要空间。
观众通过缩写、化用、拼贴等方式发送弹幕,促进梗的产生,并推动情感传播持续进行。部分弹幕在情感传播的过程中逐渐具有了排斥性和隔离性,如“777”“kale”等经典游戏弹幕,这决定了部分弹幕是独属于游戏观众的互动符号,这些互动符号就是在仪式结束后生成的群体象征符号。
群体象征符号融入了参与者的情感能量,能以符号的形式焕发持久的活力[4]。重复出现的梗将观众同游戏直播间发生的事情联结起来,并反复强调。因此每当观众看到该类弹幕出现,都能瞬间联结自己的情感记忆,唤起自己在先前互动仪式中产生的情感,并激发情感能量再次参与互动。因此,这些特定的群体符号能在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并唤醒情感[5]。
通过弹幕互动这一仪式,观众的情感能量被激发,并相互感染形成一致的群体情感,最后演变为梗这一群体符号。梗作为象征符号保存了仪式的情感能量,并帮助形塑个体的自我认同与群体的身份认同[4]。
六、仪式外的情感传播:弹幕文化的传播
游戏直播的观众在消费文本信息的同时,也在用独特的语言创造出属于游戏直播的亚文化图景。在弹幕的狂欢盛宴中,观众不仅是符号的传播者,而且能主动生产语言符号。这种开放性特质使得弹幕不断创新迭代,并逐渐成为一种泛在的语言符号和文化现象。
在互动仪式链视角下,象征团结与社会关系的符号在形成后,会发挥团结集体、区隔局外人的作用,但该机制在弹幕传播这里变得不同。部分弹幕文化能与其他小众文化结合,在游戏直播间外继续传播并感染其他文化群体,从而实现文化破圈。因此在仪式结束后,弹幕的情感传播仍在继续,并帮助网络空间中的其他文化群体构建互动仪式。
“我躺了,你随意”游戏弹幕经过传播演变后发展出“我放弃竞争了,你看着办吧”的主流含义。毫无疑问,该弹幕传达出的意义与现代强调奋进的主流价值观并不相符。但该弹幕依旧成了一个网络流行梗,并作为一种躺平文化符码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频繁出现。躺平文化是近年来兴起的亚文化之一,其主张拒绝竞争、退出内卷。这种文化叙事通过主动降低心理预期,从而使人们先行远离可能出现的纷争。作为能够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自我调适,躺平文化有着广大的青年拥趸。因此,不止游戏直播觀众,几乎整个青年群体都参与了该梗的传播,并掀起一场反传统文化话语叙事的先锋实验。他们并不会思考该梗背后的躺平文化会对社会价值观有哪些冲击意义,只是单纯地进行情绪输出,并通过情绪共鸣达成彼此情感能量的联结,从而启动躺平文化空间内的互动仪式。
情感认同依旧是弹幕的符号意义在仪式空间外被理解、传播的重要基础。如果说“我躺了,你随意”的中心文化是躺平文化,那么“啊对对对”的内核就是丧文化的具体体现。“啊对对对”的出现,有利于丧文化群体的情感表达与释放。他们借助该梗表达对巨大生存压力的抵抗态度,并通过对这种文化符码的使用与传播,构建出一种反抗叙事仪式。
数字信息时代,有着高强度、复合纵深的信息交换。不断与小众文化结合的弹幕文化借助社交媒体的推动力,与主流文化的碰撞频率越来越快。包括微信官方于2020年上线的“666”“裂开”两个表情符号,也都源自斗鱼游戏社区的弹幕文化。
在弹幕群体通过互动仪式完成情感传播后,部分弹幕就被赋予了极强的情感属性。这些易传播的弹幕可以与丧文化、躺平文化等多种亚文化结合,从而具有广泛的情感认同受众。因此,这些弹幕能在游戏直播外继续发挥着话语空间塑造能力及煽动能力,并掀起亚文化的新型话语共鸣。
七、结语
弹幕作为观众思想情绪的记录载体,是构成游戏直播内容的重要文本。观众借助弹幕这一符号实现与群体的情感互动,并使得群体身份得到认同和强化,最终在仪式空间内构筑起象征群体身份符号的梗。
如今,弹幕互动已经成为游戏直播观众进行情感释放的日常仪式。相比电商、颜值等类型网络直播,游戏主播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天然存在欠缺,因为游戏主播更需要把精力放在游戏上。弹幕互动的存在就填补了这一空白,其在强化用户参与感的同时,也丰富着用户的互动内容。观众借助弹幕互动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享的情感体验与身份认同,并逐渐生成集体狂欢式的弹幕文化。而弹幕文化又能反过来激发观众的情感能量,使观众保持高涨的互动热情,继续投入弹幕文本的协同创作中,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一个多元丰富的媒介生态圈。
参考文献:
[1] 陈伟军,张伟韬.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新媒体事件的发生机制与行动过程:以“江山娇之问”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1,21(3):76-80,98.
[2] 张晓丽.主流视频网站的弹幕互动仪式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1.
[3] 陈钢.符号互动理论视角下玩梗互动行为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20.
[4] 谷学强.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网络表情包的情感动员:以“帝吧出征FB”为例[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71(5):27-39.
[5] 倪洋.互动仪式视角下网络游戏社群的情感传播机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0.
作者简介 王韬越,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文化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