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2-09-13周惠迪
◎周惠迪
(河北省邢台市达活泉小学,河北 邢台 054000)
一、引 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数学课程作为素质教育课程中的基础主干课程,教育改革也对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小学生的思维理解力、注意力、自我控制力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容易出现无法理解的局面,加之注意力以无意识注意为主,自我控制力低,很容易因为学习内容的枯燥或外在因素的吸引而分心.因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设置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过程,使小学生在数学课上能够保持注意力,兴趣度持续在较高的水平.新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有着全新的要求,小学数学课程明确要求教学的主体为学生,要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实践性、创新性、自主性、主动性等特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之前大量的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要想更好、更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更多地给予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机会,以便发挥学生的个性,避免一刀切,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对于数学的个人理解力,塑造科学的自我学习策略,从而有效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在当前新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不断被提上日程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探究式学习原本不被人们所广泛关注的教学方式的优势便得以充分体现.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究式的新型学习方法,它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其更好地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二、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数学课程是之后诸多课程的基础,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态度,还影响着数学的学习成绩和相关学科的学习效果,也从侧面决定了今后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不能再依靠此前传统讲授式、提问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小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式学习,而是课程真正的主人.新时代的课堂应是小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建立小组学习的学习过程,教师只是作为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把主体地位让给小学生群体.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改往日小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对于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究式学习是一个小学生能亲身参与体验,在体验中能丰富自身思维能力,并能学会分析、思考,提升学科知识与个人综合能力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
1.探究式学习的含义
探究式学习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是在20世纪60年代时,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首次提出的.探究性学习又被称为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从课本或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明确的课题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探究内容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主动去探索其中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及时对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操作与调查,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新颖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目的在于从小树立学生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目标,使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愿意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成为课程的主体,并发挥主体作用,最终达到提升学习成绩的预期目标.
2.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探究式学习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过程,它有着主动性、实践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等四个突出的特点.
主动性是指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
实践性是指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串学习活动的始终.
过程性是指探究性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传统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而探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
开放性是指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很灵活的,没有像知识目标那样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水平.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在探究结果的要求上也是开放的.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统一规定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环境.
三、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的意义及问题分析
1.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的意义
(1)有助于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的优势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于营造舒适的数学学习氛围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主观性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削弱.笔者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发现,许多学生在传统教学方法下出现精力不集中、学习压力大的现象,一些学生甚至出现了抵制数学课堂的情绪,这类情况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而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成功应用将使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可以充当辅助者的角色去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大提升.
(2)有助于促进数学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将探究式学习方法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数学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实践效果上讲,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对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都有着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探究式学习方法有助于改变他们的数学学习习惯,一些学生实现了由排斥数学到主动参与数学课堂、再到喜欢数学课堂的转变.这样的教学效果将有助于更多数学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2.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具有落后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让现在的小学生接触新信息、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但是数学教学理念却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当前小学生对新事物学习方法灵活性的需求,这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数学学习意识的开发都有所削弱.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落后的教学方法难以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习秩序和学习内容容易出现偏差.探究式数学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虽然课堂氛围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但课堂秩序也容易在学生天性得到释放的同时变得混乱,还有一些学生会趁机谈论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并不会针对课堂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不仅影响了正常课堂的有序开展,还对学生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造成了阻碍.在学习内容上,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开发,为了照顾绝大多数同学的课堂学习状态,在数学问题难易程度分析和问题深度讨论上不能有效平衡,难以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学习效率,以及增加知识学习深度.
四、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建构有利于探究的情境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授课教师怎样根据现有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规定,创造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首要环节.数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课程教学本身便是一个存在问题多且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授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主要载体,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具体的建构情境方式有以下几种:
(1)原型启发.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感性认识部分远大于理性认识,因此,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应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原型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设置疑问.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较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巧妙地设计问题,将小学生引入探究的情境中,跟随教师的节奏开展探究活动.
(3)巧用反思.学生在实际探究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在此时,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些机遇,让学生主动改正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2.采用多样化的探究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授课教师要改变过去教师一个人讲授、学生被动接纳的局面,尝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班级内部分组竞赛、模拟情景等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经意间跟随着教师的节奏和方向,主动进行探究和学习,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真正交还到学生自己手上,使学生从“教师让我学”变为“我要自己学”.
(1)探究方法多样化.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为学生营造出适合自主探究的机会.学生在使用多种探究方法的过程中,锻炼了发散性思维,激发了想象力.
(2)在实践中着手探究.小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事物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在实践中也能够发现很多事物最本质、最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实践也是掌握知识概念最有效且牢固的方式,相对于听课和背诵,实践的记忆效果最佳.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抽象符号、公式等内容是理论知识承载的媒介,这样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往往很难快速理解和掌握,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困惑,产生对数学学科的抵触情绪.探究学习就是给学生实际探究的机会,让小学生有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手头掌握的条件、合作交流,最终解决问题.通过实际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3.探究方式具有科学性
(1)制订良好的探究计划
设置探究方式时,教师要预想好探究的模式、内容、方法等因素,制订好探究计划,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空间和探索时间.探索学习是一个相较于传统讲授式来说相对缓慢的过程,更是一个集探究、观察、分析、推断、综合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是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探索的内容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本参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探究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当学生针对某个问题积极探究时,教师不要轻易打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探究学习氛围,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
教师在选择适宜学生的探究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的个人能力以及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选择授课方式时也要考虑好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三方面的特点,选择小学生能够探究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人学习需求,也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小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使小学生爱上数学课程.教师要将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探究活动之前教授给学生,以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将理论联系实际.
(2)加强合作式探究
最有效的学习并不是学生听取教师的讲授内容进行单纯的模仿或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共同合作努力中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小学生深入地进行探究.学生自主或由教师统一安排分组,各个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共同完成教师设置的若干问题,完成之后,每位成员都要进行探究结果交流和自我总结,这部分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参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探究结果,从而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吸收他人良好的经验,反思自己所出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在合作分享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锻炼.合作探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同理心.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和总结,及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利用评价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也会呈现出新的要求.探究式教学的特点使其成为当下教学方式中的必然方式之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探究学习的优势,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串课堂的始终.教师要发挥自身应有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亲自参与整个探究过程,选择科学的探究方式,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探究机会.只有如此,才能使小学生学会在今后更加复杂的情境中运用探究学习方法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逐步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另外,也能不断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