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思维的建构
2022-09-13潘冬平
◎潘冬平
(福建省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晋江 362251)
一、引 言
幼教专业的中职生毕业后多从事幼师职业,直接面对着幼儿开展幼儿教育.在中职教育中,教师主要将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准确掌握培养幼儿思维的教育技巧,并能够将其应用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教育人才,提升中职幼师专业教育的效果.
二、幼儿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滞后
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师要按照幼儿的认知规律及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而不能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因为幼儿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不相同的.目前,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观念相对滞后,如在教学中不能有效突出幼儿主体地位,教师过多地干预幼儿探索思考.教师垄断课堂的现象较为严重,每个环节几乎都充斥着教师讲解,教师把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强加给幼儿,而不是通过活动让幼儿自己获取相关经验与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失去了自主性,甚至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提出问题,只是机械地按教师的要求或提供的步骤进行学习,使幼儿不能进行自主思考,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尝试,这对于幼儿探究精神的培养是不利的.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幼儿的差异性,不能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无论幼儿接受能力高低,都一律采取同样的方式去进行教学,所提出的问题也只有部分幼儿能回答上来,另一部分幼儿被课堂教学边缘化,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缺乏与生活的联系
目前的幼儿数学教育比较缺乏与生活的联系.与数学理论及相关概念相比,幼儿对生活更感兴趣.数学教育活动离不开与生活的密切结合.一方面,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于理论性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所以教师需要采取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而生活是提高教学直观性的重要情境,生活情境可以加强幼儿对知识的体验.另一方面,幼儿活泼好动,教师需要开展幼儿感兴趣的相关活动,使幼儿充分参与.幼儿喜欢游戏,教师要注重设计生活化游戏,注重融入生活元素,这样不但满足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还可满足幼儿喜欢探索的心理需求,从而有效发展幼儿思维,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提高.
(三)忽视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会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以适合成人的教育方式进行理论性灌输式教学,使得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有效激发,问题意识难以形成.教师要发挥幼儿自身的潜力,根据幼儿学习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教师不要在提出问题后就让幼儿进行回答,或者教师自行回答,而应该让幼儿自主思考或合作讨论,这样一来,幼儿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答案.最关键的是,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探索问题,并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使问题得到解决.幼儿从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幼儿在合作探究中,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够结合生活现象及自己的实际去发现数学规律,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四)缺乏自主操作实践活动的开展
幼儿数学教学应该重视直观化教学方式,这是由幼儿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对于事物的认知处于直观与形象思维阶段,如果教师采取理论说教的方式,幼儿通常会无动于衷,因为他们对教师的说教不理解,也很难产生切身体验.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幼儿能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在实践活动中总结规律,并进行知识建构,从而形成数学思维.操作实践活动是适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之一,所以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掌握幼儿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的学习融入操作实践活动中,加深幼儿的体验.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通常是采取包办代替的教学方式,不能放手让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幼儿的实践活动,教师干预得太多,不能把幼儿的实践操作贯串教学过程的始终.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知识的发现与活动的设计,有的教师往往草草结束活动,或者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学不能完整实施,这些都会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幼儿数学思维的建构
(一)设计主题活动,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主题活动的设计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游戏中,也是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方式.在中职教育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设计有意义的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索
幼儿教师要学会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掌握提问的方式,用巧妙的语言来吸引幼儿,用鼓励性的话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然后用由浅入深的问题,一点点地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强化其对数学的认识.最终,幼儿能够逐渐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
例如,在“生活中的数字”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去看一看自己的衣服、裤子及家里的家具、生活用品上有哪些印有数字,将这些数字找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要运用提问的方式方法,这也是中职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职生应该学会渐进式的提问技巧,从最基本的、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由浅入深;从孩子们眼前的内容入手,让其逐渐联想和想象.“小朋友们,大家最喜欢在哪里玩?”“为什么喜欢在那里玩呢?是有什么东西吸引你吗?”“你观察过它吗?它身上都有什么?有数字吗?”“你能尝试说说都有什么数字吗?”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将幼儿带到了场景中.同时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产生正确的思路.幼儿可以遵循这个思路进行自主性的思考.
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引导,看似是在与幼儿进行互动,实则是对幼儿学习思路的一种引导.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幼儿很容易沿着老师铺设的道路去探索、去发现,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在今后的问题思考和观察中,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
2.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具体问题
为幼儿创设生活情境能够将幼儿更快速地引入情境中,教师在情境中创设问题,以引导幼儿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幼儿将生活与实际紧密联系,提升幼儿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中职教育中,教师应让学生准确掌握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新思路,将其更好地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从而使幼儿能够掌握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例如,在“元、角、分”的数学知识点中,幼儿教师应让幼儿掌握快速地了解元、角、分并且对货币有初步的认知的方法.在中职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授生活情境创设的方法,如通过摆设生活中的物品来创设生活情境,或通过预设某个商店,用购买物品的方式来创设情境.无论用哪种方法,幼儿教师都要将幼儿快速地带入情境中,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建立用钱来购买物品的社会意识,有进行货币运算的想法,从而真正地在生活中感知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并不难,在中职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理论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从中获得创新的想法,并积极探寻生活中的元素.这样一来,学生在以后的幼儿教育中能够迅速激发幼儿的思维,带给幼儿灵感,使幼儿教育更加绽放光彩.
(二)科学投放游戏材料,让幼儿感知数量关系
材料的丰富性有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科学投放材料成为幼儿教师的一门必修课.在教学中,中职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幼儿游戏材料的性质,能够针对不同的幼儿活动进行科学的材料投放,加强幼儿对数量关系的感知.
1.丰富性,指导分类归纳
高中化学是一门深奥复杂的学科,其中的化学原理和现象都需要以化学的相关实验来进行学习,又由于学校实验设备和器材的缺少以及课时安排等因素,高中生只能从书本上学习抽象固定的知识和定理.而在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引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学生实验少、动手少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相关的实验现象,因此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能够极大地提高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效率.
丰富的游戏材料往往能让幼儿的脑洞大开,并且迅速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科学投放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同时能在游戏材料里正确地运用数字,感知数量关系,这是幼儿教师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中职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懂得材料投放的技巧,使得投放的材料能够帮助幼儿学会分类和归纳,产生同种类、同数量的意识.
例如,在“小小收藏家”幼儿游戏活动中,活动的设计初衷是帮助幼儿思考,使幼儿能够真正地学会将一个个“宝贝”进行分类和归纳.在幼儿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学会准确投放材料,主要从种类、色彩、材质、形状以及用途等方面进行材料的丰富.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也要学会用巧妙的方式指导幼儿分类,如向幼儿演示,让幼儿掌握分类的技巧;再如,和幼儿合作,一起动手完成.无论何种方式,幼儿都要自己去思考,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尝试,这样才能真正地产生归类和数数的意识,数字基础才能夯实.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的材料投放是基础,也是关键,这也正是中职教育中,学生应该学会和掌握的幼儿教育技巧.
材料的丰富性会带给幼儿更多的灵感,但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并不是材料越多越好,材料过多投放会让幼儿眼花缭乱,反而影响准确的判断,这是幼儿教师应该掌握材料投放技巧的原因.只有掌握好“度”,才能使幼儿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2.层次性,发展逻辑思维
材料的层次性体现在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上,总体来说,就是由浅入深的种类的划分.对于幼儿而言,在发展逻辑思维的过程中,幼儿需要有一个从接触到熟悉再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投放材料的层次性是非常重要的.中职教育中,教师应让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材料的层次性投放有一定了解,能够从最基本的内容入手,逐渐掌握方式方法.
材料的层次性投放能够帮助幼儿发展思维,同时带给幼儿多重感受.这种层次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形成逻辑思维,懂得事物的先后顺序,从而在今后的数学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有逻辑顺序意识.
(三)鼓励动手操作,培养空间思维
幼儿教师不仅会组织幼儿做游戏,更应具备引导幼儿的能力,并能够通过巧妙的方式,鼓励幼儿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这也是幼师专业学生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
1.比较辨识,抓住主要特征
有比较才有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的道理.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应该学会让幼儿在比较中辨别认识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在解答数学难题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抓住主要特征,分清主次,在实践中升华对问题的认识,有效地发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更好地形成数学思维.
例如,比较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不同,如果幼儿教师单纯地让幼儿去思考,他们很难掌握.而在幼儿游戏中,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大胆地去拿起三角形形状的物品和正方形形状的物品,将它们与其他东西进行拼接.在拼接与组合的过程中,幼儿会惊奇地发现它们的形状特点,同时会发现它们有不同的用途.针对这两个形状之间的不同之处,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探索五边形有哪些不同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去表达自己,这也是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开发.
对幼儿的培养不仅是思想上的引导,更需要解开束缚幼儿手脚的枷锁.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比较与发现,这样的印象更加深刻,也能及时帮助幼儿掌握不太好理解的知识,让幼儿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2.自由重组,激活想象力
自由组合是对幼儿进行思维培养的一种开放式游戏活动.在幼儿自由组合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先帮助幼儿找到游戏的主题,围绕主题,引导幼儿思考和想象,并将自己喜欢的内容融入其中,这种方式对幼儿今后解决数学问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幼儿教师专业的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
例如,在“小小七巧板”幼儿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熟悉七巧板的形状和用途,然后在活动中帮助幼儿思考,想象自己喜欢的图形.幼儿按照自己想象的内容,自由灵活地拼接.在拼接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去将自己的拼接图形描绘成某个动物、某个植物或某个景色,一边动手一边思考.拼接结束后,幼儿可以在幼儿教师的组织下相互之间讲一讲自己的设计,也可以在全体小朋友面前为七巧板上的图案编故事,让一个小小的七巧板变成幼儿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拼接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会随着七巧板的变化而变化,而幼儿也会对图形、数量等数学内容更有兴趣.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掌握对幼儿的语言引导和对幼儿活动的效果评估,让理论充分联系实际,将自己在中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更好的应用.
自由重组不代表幼儿可以随意拼接,幼儿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帮助幼儿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引导幼儿将想象与实际操作相融合,在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同时,激活其想象力,从而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四、结束语
幼师专业是一个实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在幼师专业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从不同角度来鼓励学生去思考和实践:如何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幼儿教育中,更好地建构幼儿的数学思维;如何让幼儿能够有一个愉快又有意义的园中生活,提升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从而让幼教专业的中职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