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改革探析*
2022-09-13李怀彬杜黎丽
李怀彬 杜黎丽
(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 安徽合肥 23001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应该而且必须积极落实这一要求,积极构建全覆盖、多类型、多层次、互渗透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思政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践,以理念明确导向,以实践检验效果,相辅相成,知行合一。
一、新媒体技术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课程思政是指在各类学科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元素,坚持思想教育与技能教育同向同行,互融互通,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一种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综合性教育理念。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将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等多元化育人平台有效融合,共同参与,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导向,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基于新媒体技术视角下课程思政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媒介是多元化教学组织,内容包括在学科课程中渗透的思想政治元素,如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具有环境、交互、智能及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的鲜明特征。
(一)环境特征
新媒体技术能够构建一种友好型的学习环境,不断满足用户碎片化、个性化的使用需求。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多领域中的渗透,它也被广泛用于教学活动中,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实现了多渠道、多维度、跨时空的信息传递模式,为课程思政的有效渗透构建了一种宽松的、灵活的、多样性的泛在化学习环境。
(二)交互特征
首先,智慧教育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特性,将海量的网络资源融入其中,大大提高了整合课程思政元素的便捷性,思政元素也根据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其次,学生可以借助移动终端主动与教师一起挖掘教学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寻求自然切入点,拓宽了师生交流渠道。最后,借助智慧教育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以外的拓展环节,以便学习更多的课程资源,同时接受更加丰富的政治熏陶。
(三)智能特征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教育平台能够充分发挥智能化的优势,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它能持续地跟进学生日常学习动态,反馈学习效果,生成阶段性数据,形成学生成长自画像,为教师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能积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实现教师点评、生生互评、企业点评等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目标。
(四)显性与隐性相统一
显性与隐性是思政元素的两大特性,前者在教材或教学案例中直接彰显出来,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它一般直接用来作为思政课程的主要核心内容,如中职学校的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政治与经济等课程。后者是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凝练教材或教学案例中的深层次思想政治素材,一般是指各类专业课,如学科核心素养、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社会责任等。两者既有形式的区别,又有目的上的统一。
二、新媒体技术下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思政元素的有效渗透,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来支撑,传统教学模式信息传递呈线性特征,受时空限制,不可逆,不利于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因此,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立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工具以图文并茂、音视频、虚拟仿真软件(VR)、增强现实软件(AR)等形式多管齐下,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课前任务预习、课中案例教学、课后作业拓展等环节中;渗透到教材、教学项目、教学案例中。
另一方面,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入挖掘知识与技能背后的思政元素,开发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真实教学项目和课程资源,积极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让课程思政全方面、多维度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课前,教师以趣味故事将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微课发布至智慧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自主预习、讨论、模拟实践;课中,秉承“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完成任务的同时,感悟思政元素内涵;课后,通过拓展任务、社团活动等形式学以致用,在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升华思想元素。这样,就能形成一种基于新媒体技术平台支撑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
三、新媒体技术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思政隐性元素之一,应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有效渗透。以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
(一)“解构+重构”深化教材改革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根据中职学校专业特点,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达成与思政元素的落实设计如表1所示。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达到情感上的升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表1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设计
(二)“实用+适用”渗透时政热点
结合时政热点,提炼与课程内容相关思政元素。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既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又能了解当下热点。比如,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模块教学中,通过影像资料渗透国家快速发展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切身感受国家发展力量;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教学中,设计制作以“致敬抗疫英雄”为主题的数字媒体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伟大的抗疫精神,体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演示文稿”模块教学中,设计制作以“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演讲PPT和“学党史实用图册”,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
(三)“无形+有形”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各行各业劳动者对所从事行业的工作持以锐意进取、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在有形的教学案例中,将工匠精神融化于无形,自然呈现,恰如其分。
(四)“强化+优化”实施多元评价
评价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学评价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打破了一张试卷考到底的传统评价方式。有效运用“互联+”技术强化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过程性评价,以增值性评价为导向,优化了结果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多维度、多视角、全过程、全方位的方式全面考查教学效果。
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分析
(一)德育元素自然渗透入脑入心
隐形元素以碎片化的形式在教学中渗透,能发挥出其自身的优越性。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宜的隐性思政元素进行自然渗透。这样既不会显得那么突兀,学生又易于接受,更不会破坏教学任务的完整性。
(二)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效果显著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尤其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发挥了其优越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海量网络资源已悄无声息地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智慧化、多元化的育人平台已在各类学校广泛应用,开设智慧课堂。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教师深挖教材,结合时政热点,凝练思政元素,配套开发丰富的面向时时处处人人的泛在化课程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线上资源进行学习。
(三)教师教科研能力全面提升
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通过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碎片化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感悟思政元素的基本内涵。
依托新媒体技术,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更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学生的学习激情更能得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理念更能得以革新,教学手段更能得以丰富,教学活动也变得更具活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能得以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