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中心”视角讲好良渚故事的思考
2022-09-13桂祖武
文 桂祖武
良渚是复杂的分层社会,良渚古城是都城,玉架山类似邑,茅山是村子,构成完整的都、邑、聚三个层级。目前在杭州东部有古城、临平两大良渚文化遗址群,有良渚考古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在建)和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等重点展示平台,形成杭州大遗址保护传承利用的核心轴线。从规模、等级上看,古城、临平两大良渚文化遗址群是有主次区别的,但从学术研究和讲好良渚故事的意义上说,二者应该同等重要。
临平良渚文化遗址群位于皋亭山、超山、临平山之间,依托横山、茅山和北横山等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丘而存在。该遗址群起于茅山,兴于玉架山,盛于横山,衰亡于茅山,持续积淀了约2000年,是一个规模巨大、人口众多、文化内涵丰富且具个性、文明程度较高的次级中心遗址群,对于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复杂化程度、社会结构和生产力水平具有重大价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横山墓葬是良渚文化时期最高等级的显贵墓葬,茅山遗址80 多亩规整农田是史前中国东南地区大规模集约化稻作农业生产的杰出范例和珍贵资料,玉架山遗址6 个数千到2 万平方米的环壕组成的聚落群在同时期的良渚文化聚落群中具有唯一性和重要性。
临平良渚文化遗址群跟良渚古城遗址群一样,都是文明起源阶段世界早期复杂社会的代表,只不过在发展路径上,二者各具特色,形成城市与乡村、中央与地方、贵族与平民、政治与经济等显著区别。就讲好良渚故事而言,良渚古城遗址和良渚博物院无疑是个制高点,但也不能忽视临平良渚文化遗址群的作用。从研究、展示良渚文化的农业生产、基层聚落以及由来、存续和结束的角度来讲,临平良渚文化遗址群甚至更有优势,并由此可以得出很多重要结论,借以丰富良渚故事。
良渚文化相关话语体系的建构一般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具体包括内隐的文化信仰、文化理念(即精神文化层),外显的文化符号、文化产品(即物质文化层),居间的文化仪式(即制度文化层)等内容。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以“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 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为中心的叙事体系得到国际权威机构认可,为进一步拓展良渚文化和文明发展东方模式的话语影响力开辟了广阔空间。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此后相关主流媒体连续发表重磅文章,为推动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和良渚文化相关话语体系优化提升等提供契机,也为构建良渚文化“双中心”展示利用体系提供了可能。
现有的良渚博物院是综合展示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的平台,古城遗址群中的良渚古城遗址、瑶山遗址、老虎岭水坝遗址等遗址点着重展示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系列遗址,在实物展示丰富多彩的基层聚落生活和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则相对不足。
在后申遗时代,讲好良渚故事,要坚持开放思维和多元视角,不断完善良渚文化遗址群话语体系,全面提升临平良渚文化遗址群的话语建构能力,尽快形成杭州东部讲好良渚故事的“双中心”工作格局,建构从王国到基层聚落、从水利系统到稻作农业生产、从早期复杂村落社会到中国江南早期人类典型定居模式的展示利用体系,更好发挥良渚文化在讲好中国故事中的作用。
一要突出价值提炼,全方位打响早期复杂村落社会和中国江南早期人类典型定居模式两大世界性品牌。如果说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的第一参观点,那么临平良渚文化遗址群就是良渚文化第二参观点,同时还是早期复杂村落社会第一参观点和中国江南早期人类典型定居模式必看点。建议在叙事视角上从早期复杂村落社会和中国江南早期人类典型定居模式两个角度予以拓展,进一步加强临平良渚文化遗址群遗产价值的研究宣传阐释工作。注重强化对世界同时期文化遗产的比较分析,强化对江南社会、江南模式的延伸解读,增强观众对文明起源阶段东西方文明发展水平的认识,强化对东方文明发展道路和物质生产、社会治理、观念形态等方面的认识,增强对临平良渚文化遗址群遗产价值的认同。
二要突出文明重现,高水平打造中国良渚文化古村落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和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两大标志性载体。要在积极维护良渚古城遗址这张世界级“文化金名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改建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为中国良渚文化古村落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其与良渚考古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的联动发展。要通过临平良渚文化遗址群的遗产展示和考古研究,深入宣传阐释早期稻作农业生产及其对东亚文明的影响、东西方生态文明观的不同及影响、中国江南早期人类典型定居模式对当代社会的启示、理性平和的文化心理与东亚社会发展等内容,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三要突出公众需求,多元化推动线上线下两大感知体验系统建设。一方面,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进一步阐释好良渚故事,讲好精湛的玉器、石器和黑陶,大规模标准农田、大规模犁耕稻作农业,大量雕刻人面或兽面纹的玉琮、柱形器、三叉形器、锥形器等器物所表征的社会礼仪制度,早期科学技术思想、审美艺术和人类沉稳内敛、精于治理、积极进取的精神特质等故事;另一方面,在充分利用考古遗址、博物馆基础上,加强科普读物的开发建设力度,推动良渚文化相关主题的文旅及文创产业发展,科学回应“良渚人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当时的社会性质如何?良渚文明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消亡的?良渚文化基因的内核是什么?在后续发展中有否得到延续?”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进一步营造良渚文化研究、宣传、利用的浓厚氛围。同时,注重借助“互联网快车”,以更丰富、更新颖的内容和形式,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让更多人爱上博物馆,感受优秀历史文化的强大魅力。
四要突出精神升华,大幅度提升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两大精神成果。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不仅意味着它所代表的中华5000 多年文明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也改变了世界对东亚文明的认识,具有重大进步意义。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维护现有省、市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格局,力争将临平良渚文化遗址群的保护利用工作纳入到省、市良渚文化保护利用框架,并进一步提升其地位和影响。另一方面,要全面展现临平良渚文化遗址群独有的风采和价值,并积极推动良渚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宣传阐释,积极弘扬良渚文化的外拓、血勇精神,努力使临平区成为良渚遗址保护利用的样板,成为弘扬良渚精神、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典范。要进一步加强稻作农业、定居生活、精耕细作、等级有序等文明基因的研究、宣传,形成对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和文明发展中国模式的清醒认知,强化对中华文化独特的生态文明观和天人合一、命运与共等思想的认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激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