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品质的作者资源是编辑工作基石

2022-09-13文|唐

出版人 2022年9期
关键词:成就奖类图书湖北

文|唐 瑾

抢占积淀深厚、独一无二的作者资源高地,来自出版社的战略眼光与思维;保持联系、挖掘积累的出版资源,则是出版人的智慧与情怀。

《 作 家 和 出 版 人 》()是一本译作,原作者是20 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出版人之一西格弗里德·温塞德(Siegfried Unseld)。阅读此书,让我联想到曾在湖北教育出版社从事过的编辑出版工作,不禁有感而发,就“作者与出版社,与出版人”这一话题写成此文。

在20 余年的编辑出版工作中,翻译界的人都知道我在翻译类图书方面做过的一些工作。记得我组编的《中国翻译词典》,从1989 年策划到1997 年编辑出版,历时8 年,1998 年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自20 世纪90 年代初开始,至2010 年我调离鄂教社,有21 年的时间,我一直全身心地致力于英语图书、翻译文化、翻译论著类图书的编辑策划和出版工作,“中华翻译研究丛书”“巴别塔文丛”“外国翻译理论研究丛书”等便是那时的出品。我也因这一类图书的编辑出版获得过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通过这一类书的编辑,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作者资源对于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性,出版社要重视抢占高品位的作者资源高地。

我工作过的湖北教育出版社,是一家具有优良出版传统的出版社。它一方面抓教育出版,另一方面重学术文化出版,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作家和出版人》一书说,出版社与出版人的工作从来有两面性,“他必须——正如布莱希特所说——生产并且销售‘神圣的商品——书籍’,也就是说他必须把思想和买卖捆绑在一起”。书里还说,出版人有三只眼睛,一只眼睛盯着作者,另一只眼睛盯着读者,他的第三只眼睛(被称为智慧之眼)还需要盯着利润。在西格弗里德·温塞德看来,“出版人的地位是特殊的,因为他为企业行为承担着思想上以及经济上的责任,因为他凭一己之力为这些书和他的企业担保,不仅要承担政治责任、道德责任、思想责任和法律责任,还要承担全部经济责任”([德] 西格弗里德·温塞德:《作家和出版人》,卢盛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年版,第6-7 页),这段话也恰好道出了出版社与出版人对自己地位的判别与责任的履行。湖北教育出版社的出版理念在于不以营利为唯一目的,始终坚持以教育出版为经济支撑,弘扬学术,传播新知,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出版了一大批教育科技、历史文化、学术专业等方面的高品位图书。这是我当年策划编辑出版一系列翻译论著、翻译文化、翻译作品图书的有利条件。至今,不仅我这个策划和责编对鄂教社充满敬意,就是翻译界的一大批作者,都感谢出版社对中国翻译文化事业做出的出版支持。

出版人想出版什么样的书?西格弗里德·温塞德说:“我想做有影响力的书。”(前引书,第40 页)这同样是出版社和出版人追求的目标。有影响的书其上源在作者。出版社、出版人需要一大批有影响、有杰出业绩的作者资源,来成就出版文化事业。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多品种多系列的翻译类图书,汇聚了全国最为庞大、最为优秀的作者资源。1997 年出版的《中国翻译词典》是最好的典型。关于这部词典,我已应全国政协《文史资料》之约写成专文,此处不赘述。读者将记住这些著名翻译家和这部词典,记住出版了这部图书的湖北教育出版社。

除了这部词典之外,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关译学方面的图书,完全称得上是有影响力的书。因为这些书的作者,每一位都是中国翻译界顶级翻译家与学者,是名副其实的一代翻译功勋。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中华翻译研究丛书”之一)的作者薛范先生在电话里高兴地告诉我,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由中国翻译协会2006 年设立,是表彰翻译家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薛范先生是音乐学家、歌曲翻译家,由他翻译的俄语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被国人传唱了60 多年。2022 年4 月1 日,在中国翻译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薛范先生与8位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各民族文化交流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同志获得“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在鄂教社的翻译类图书作者中,有好多位都获得过这一最高奖项,还有国外的翻译大奖。2002 年出版的12 集“巴别塔文丛”,记录了中国翻译界12 位著名翻译家所走过的翻译道路。这12 位翻译家有内地的、有香港的,语言涉及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多个语种。其中有3 位翻译家获得“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如文丛之一的《倾听人类灵魂的声音》的作者屠岸先生,于2010 年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他是著名诗人、英语诗歌翻译家、文艺评论家,译著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斯蒂文森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英美著名儿童诗一百首》、《济慈诗选》、《英国历代诗歌选》、《英语现代主义诗选》等。再如,2011 年9 月,在翻译日来临之际,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译外高层论坛暨“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大会上,授予《寻找与寻见》的作者李文俊先生“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李先生是美国重要作家福克纳、海明威、塞林格、麦卡勒斯、艾略特作品的传神译者,是最早将20 世纪奥地利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英译本译介到中国的译者,他翻译的每一本书都影响着中国的当代作家。《圆梦初记》作者,德语文学翻译家杨武能先生于2018 年荣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国外翻译大奖的有《寂寞是一座桥》的作者吕同六,他是我国意大利文学翻译最杰出的代表。他先后介绍和翻译了100 多位意大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文论家的作品,有《莫拉维亚短篇小说选》《葛兰西论文学》《皮兰德娄戏剧集》《意大利二十世纪诗歌》等30 多种译著。他是荣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爵士勋章和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三大殊荣的唯一中国学者。然而叫人非常可惜和痛心的是,吕先生于2005 年因病去世。其他的作者也都了不得,如《奇葩拾零》的作者林一安,是一位对拉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的翻译家。1982 年他在《世界文学》任职期间,率先发表了由黄锦炎等翻译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由他翻译的谈话录《番石榴飘香》影响了当时的一大批中国作家,他还首译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中华翻译研究丛书”中的《许渊冲与翻译艺术》所记录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于2010 年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 年他又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这些作者资源,对于出版社和出版人都十分难得!

从上述《中国翻译词典》、“中华翻译研究丛书”和“巴别塔文丛”等一系列有关翻译研究、翻译文化的图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一大批中国译界的著名翻译家、翻译研究者、翻译文化人,皆因书与湖北教育出版社结缘。在他们的心目中,鄂教社不仅为学校教育服务,同时对翻译学术、翻译论著、翻译文化的出版也给予很大的关注与重视。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出版这些翻译文化类图书,让我的人生价值在工作中得到体现,让高品位的作者资源转化为出版社的生产力和翻译学术界的荣耀。出版这一系列翻译类图书不仅创立了出版特色和品牌,为出版社创造了社会效益,增强了湖北教育出版社在全国外语界、翻译界、文化界的影响力,而且总体上都是盈利的,也为出版社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至2010 年,鄂教社有关翻译类图书的作者已扩展到全国翻译领域和各地有名的高等学府,形成了一条通往全国翻译界、多个语种的优质出版资源链,建立了一支最有成效、最有影响力的翻译家、翻译研究者的作者队伍。湖北教育出版社、作者与出版人共同承担了一种角色与责任,这种角色与责任在于推动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翻译学术、翻译文化、翻译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引领了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学术研究的思路与方向,奠定了中国翻译学科建设的扎实基础,确立了翻译学科在中国学术界应有的学术地位。湖北教育出版社也在较长时间里成为全国翻译论著、翻译文化图书的出版重镇。一旦拥有,活力长久。在调离鄂教社8 年之后,我为湖北教育出版社策划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研究概论(1978—2018)》,是我作为曾经的出版人,利用过去的作者资源,再一次与译界专家学者的成功合作。该选题分别列入国家、湖北省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于2020 年获得第四届湖北出版政府奖。

抢占积淀深厚、独一无二的作者资源高地,来自出版社的战略眼光与思维;保持联系、挖掘积累的出版资源,则是出版人的智慧与情怀。这是我做编辑工作的一种观点,也是我作为曾经的编辑的肺腑之言。我注意到,这正在成为出版界的共识。2010 年左右,开发翻译文化资源便逐步成为各地出版社的一种出版思路与战略,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关注到翻译学术、翻译作品、翻译文化图书的出版。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都组织策划出版了翻译研究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自2012 年开始,组织出版了“通天塔”丛书;陕西师大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出版社都在翻译学术出版方面推出了系列新作。尤其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18 年,我在出席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成立仪式之际,遇见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先生,得知他们商务印书馆要出版有关江浙等地翻译家的译著丛书“故译新编”。而主编就是许钧先生和谢天振先生,他们除了都是江浙人,恰恰都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翻译研究丛书”中的主要作者(2020 年4 月谢天振先生因病去世)。共计21 册的“故译新编”译丛,由“五四”前后文学翻译家翻译的世界经典文学作品整理汇编而成,收入了21 位翻译家的译作,自2019 年至2020 年分两批出版完。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许钧先生主编的“中华译学馆·中华翻译研究文库”,目前列入计划的有40 种,于2019 年开始出版,现已出版20 余部,仍在继续出版中。除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还有更多的出版社都在挖掘翻译和翻译理论这一方面的出版资源,他们旗下的出版人与全国各地的翻译名家联系交往,出版他们的著译全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年出版的《从柔巴依到坎特伯雷·英语诗汉译研究》和2011 年出版的《英语短诗精粹·世界名著插图本》的作者黄杲炘先生,是一位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上,都有重大创获的翻译家。三联书店2021 年就与他联系,正式启动出版他的著译全集。而这些翻译家作者,几乎都是湖北教育出版社曾经的重要作者。行笔于此,我不禁想说,湖北教育出版社虽是最早抢占全国译界资源高地的出版社,然而自2011 年起与一大批译界名家的联系便日渐减少,这一方面的选题策划、图书出版也日渐稀少衰落。这也就意味着湖北教育出版社和出版人长久建立的、丰富的译界资源已经失去,不可再得。这不能不叫人感到十分可惜和遗憾。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抢占高品位的作者资源高地是何等重要。

有好的作者才能出好书。我衷心希望我们的出版社和编辑出版人,重视在自己的岗位上,下功夫磨炼抢占作者资源高地的胆识,努力开拓新的出版领域,获取高品位的出版资源,从而创造明天的辉煌。■

猜你喜欢

成就奖类图书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驰援湖北
第三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湖北武汉卷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新媒体环境下小说类图书的创意营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