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补贴与渔民家庭转产转业:微观证据及作用机制
2022-09-09赵艳娜苏子晓
孙 康,赵艳娜,苏子晓
(1.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辽宁大连 116029;2.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取得快速发展,渔民家庭作为沿海地区最小的社会经济单元,家庭生产决策受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国家政策等多重影响,其中转产转业政策与柴油补贴政策的影响尤为突出[1-2]。随着捕捞强度的提高及海洋污染的加重,我国渔业资源逐渐枯竭,鱼群呈现低龄化、低质化等特点[3]。为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促进海洋渔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相协调,国家大力推行减船转产工程,农业部于2002 年开始推出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政策。2002 年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整体持续走高,导致耗油量较大的捕捞渔船利润严重受挫,一些渔船被迫停港歇业,严重影响渔民生计[4]。为了降低渔民捕捞成本,维护渔民捕捞权益,我国于2006 年开始实施柴油补贴政策。转产转业政策旨在降低渔民的捕捞强度,养护渔业资源,柴油补贴政策旨在降低渔民的捕捞成本,维护渔民捕捞利益,先后出台的两种政策对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稳定渔区人民生计具有重要的影响[5-6],但是否存在政策间相互矛盾、相互制约,削弱政策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
自柴油补贴政策全面实施以来,针对柴油补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柴油补贴效应研究。多数学者认为柴油补贴会降低成本,提高捕捞能力,造成资源枯竭[7-10],但王颖等[11]认为在“双控”政策的作用下,柴油补贴并未提高捕捞能力,反而促使渔民将渔船功率作为融资工具进行借贷,形成金融效应。二是柴油补贴可持续性研究。柴油补贴虽然在短期内能有效改善渔民生计,但会削弱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违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含义[12]。为了保护渔业资源,部分学者呼吁取消补贴政策[13],但kumar等[14]通过分析渔业资源开采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发现取消补贴也不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并且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水平产生负面影响。三是柴油补贴结构研究。全球渔业补贴类型中,柴油补贴是最大的补贴类型,而中国是亚洲提供柴油补贴最多的国家[15]。在我国的渔业补贴结构中,柴油补贴比例过高,导致其他补贴份额减少,补贴结构并不合理。在此情况下,学者们提出调整渔业补贴结构,加大绿色补贴力度,建立统一、规范的监督和管理体系,以期最终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16-19]。
减船转产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对其探讨的视角主要分为转产转业的困境与路径研究和政策效果研究。在转产转业的困境与路径方面,多数学者认为渔民综合素质较低、沉淀成本大、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是阻碍转产转业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开展技能培训、加强政策扶持、鼓励水产养殖、发展多元化休闲渔业等建议鼓励渔民转产转业[20-23]。在转产转业政策效果方面,有学者认为减船转产是一种粗放式的转移[24],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渔业资源,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提高渔民经济效益[25],但大部分渔民转身投入海水养殖业,致使海洋渔业陷入高密度超容量的“过度养殖”困难[26],整个政策执行属于“部分成功”[27]。
柴油补贴政策的现有研究多关注于补贴对渔业资源的破坏、补贴政策的不可持续性、补贴结构的不合理,而对转产转业政策的研究多关注于渔民转业存在的困境、减船转产的政策效果,针对两种政策之间相互制约、互相影响的机制研究相对薄弱。基于此,本文利用Probit 模型分析渔民获得有差异的柴油补贴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意向的影响,根据渔民的异质性划分不同年龄组,进一步分析柴油补贴对老年渔民家庭转产转业和中青年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不同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来验证柴油补贴影响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完善柴油补贴政策,促进转产转业政策落实提供决策参考。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柴油补贴作为一种转移性收入,对改变家庭预期收益、调整家庭劳动力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28]。从预期收益视角分析,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人们会将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捕鱼劳动与转业劳动的预期收益是影响渔民家庭生产决策的主要因素,若捕鱼劳动的预期收益较高,则渔民会选择从事捕鱼生产,反之亦然。就理论层面来看,柴油补贴可能会提高渔民对捕鱼劳动的预期收益。一方面,柴油补贴具有激励效应。按功率发放的柴油补贴通常被视作与渔业生产相关的收入,因此补贴可以提高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率[9],从而提高捕鱼劳动的预期收益,激励渔民从事捕鱼生产。另一方面,柴油补贴具有财富效应,能改变渔户的风险偏好,使渔民家庭作出购买渔船的风险决策[29]。柴油补贴能够缓解先前受油价上涨的资金约束而未达到最优生产规模的问题[10],促使渔户购买渔船,获得规模化收益,改变渔民对捕鱼劳动的预期收益。从劳动供给视角分析,柴油补贴对转业劳动供给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柴油补贴促进渔户经营规模扩大,导致渔民劳动时间集中分配在渔业生产上[30],从而对家庭转产转业劳动供给产生不利影响。“收入效应”是指柴油补贴直接增加渔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缓解家庭消费预算约束,可能会造成渔民休闲娱乐时间增加,从而减少转产转业劳动供给时间。因此推测柴油补贴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整体影响是抑制的,由此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说:
H1:柴油补贴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柴油补贴对渔民转产转业的作用会受到渔民异质性的影响。根据曼昆经济学基本原理,人民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具体到劳动市场而言,生产率越高,工人工资越高,反之亦然。就年龄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而言,劳动力老龄化会降低劳动生产率[31]。由于我国渔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减船转产后基本从事偏重体力劳动和技术要求不高的行业,老年劳动力的经验积累效应不强[32],而中青年劳动力学习能力强,可以进行转业技术培训,人力资本具有潜在的积累空间,具有更高的能力面对生计风险[33]。企业在招工时的“自选择”,即对于年龄的要求限制,也反映出中青年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优势。捕捞生产不再是中青年渔民重要的选择,然而,老年渔民受文化水平、身体健康等因素制约,无法选择转产转业,无论柴油补贴如何变化,捕捞生产都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由此推断,与老年渔民家庭相比,柴油补贴对中青年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抑制可能更加明显。因此,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说:
H2:相较于老年渔民家庭,柴油补贴对中青年渔民家庭转产转业抑制性更为明显。
三、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选择
(一)数据来源
旅顺口区所辖的黄渤海渔港是渔民进行渔业活动的主要地点,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2019 年选择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从渔民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渔民生产特征、政策落实情况等四方面多维度了解渔民生产生活状况,问卷共有57个问题,题目形式包括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题。在黄海研究区域、渤海研究区域以及黄渤海交接区域针对有船的渔民进行问卷调查,对内陆研究区域采取随机走访记录的形式。问卷调查共收回600 份,剔除部分打工的渔民家庭和数据残缺的渔民家庭,有效问卷数共541份,问卷有效率达90%,其中黄海研究区域186份,渤海研究区域137份,黄渤海研究区域218份。
(二)变量选取
1.解释变量 本文解释变量为柴油补贴。问卷调查设计该题项为“2019 年是否获得柴油补贴?”,如回答“是”赋值为1,回答“否”赋值为0。对于回答“是”的渔民,则继续追问获得的柴油补贴金额,将获得补贴金额作为柴油补贴变量。
2.被解释变量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渔民家庭转产转业意愿,主要研究沿黄渤海地区柴油补贴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决策的影响。问卷调查中询问渔民是否有转产转业的意愿,回答“是”赋值为1,回答“否”赋值为0。
3.中介变量 本文中介变量主要选取购买渔船、降低成本、家庭捕鱼劳动率3 个指标,验证柴油补贴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作用机制。购买渔船方面,问卷调查中询问渔民是否有购买渔船的意愿,回答“是”赋值为1,回答“否”赋值为0。降低成本方面,选取问卷问题“柴油补贴是否缓解渔具价格上涨的压力?”,将回答“是”赋值为1,回答“否”赋值为0。家庭捕鱼劳动率方面,问卷设计“家庭捕鱼人数”“家庭人口规模”2 个问题,将“家庭捕鱼人数”与“家庭人口规模”的比值作为“家庭捕鱼劳动率”,通过数据统计,将“家庭捕鱼劳动率”超过0.5 定义为促进家庭捕鱼人数增加,赋值为1,反之赋值为0。
4.控制变量 为了控制各个家庭之间的异质性,增设个体层面和其他层面的控制变量,个体层面主要是户主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本地户口、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捕鱼年限。其他层面主要是渔民家庭特征、渔业生产特征、政策落实情况3 个层面,其中,渔民家庭特征层面加入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捕鱼人数、未成年人数、养老保险、公职人员等控制变量;渔业生产特征层面加入家庭总收入、捕鱼成本、家庭收入变化、渔业收入占年收入比例、销售市场、雇佣劳工、雇佣成本等控制变量;政策落实情况层面加入禁渔期满意度、政府管理满意度、政策信息获取方式等控制变量。
各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如表1 所示。受访渔民中有转产转业意愿的渔民共有145 人,占全样本的比例为26.8%,无意向的渔民396 人,占全样本73.2%。渔民的平均年龄是52.63 岁,50 岁以上的渔民有319 人,占总样本的59%,50 岁以下的渔民有222 人,占总样本的41%。获得补贴金额低于6 000元和6 000~12 000 元的渔民中,分别有9.2%和9.05%的人倾向转产转业,获得补贴金额处于12 000~20 000 元和高于20 000元的渔民中,分别有5.5%和2.7%的人倾向转产转业。
表1 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选择
由于被解释变量为0-1变量,因此选择二值选择模型——Probit模型。为了考察柴油补贴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影响,构建如下基准模型:
式(1)中,changecareersi代表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意向,表示渔民家庭i是否选择转产转业的虚拟变量;subsidyi为渔民家庭i获得的柴油补贴金额的变量,β0为常数项,β1表示对柴油补贴的回归系数,衡量柴油补贴对转产转业决策的影响;controli表示控制变量,β2表示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εi是随机干扰项。
四、结果与分析
(一)Probit模型结果分析
运用Stata14.0 软件进行柴油补贴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Probit 模型回归分析,表2 模型(1)展示了柴油补贴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影响估计结果。回归结果显示,柴油补贴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影响和显著性是稳定的,始终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且影响方向为负,表明获得柴油补贴越多的渔民家庭,选择转产转业的概率越低。通过计算可知,柴油补贴的边际效应为0.017,即获得柴油补贴金额每增加1%,渔民家庭选择转产转业的概率降低1.7%。基于此,H1得以验证。
控制变量方面,性别、年龄、家庭人口规模3 个变量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通过检验,其中性别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具有负向影响,年龄、家庭人口规模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具有正向影响。养老保险、雇佣劳工的估计系数分别在5%和10%的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家庭捕鱼人数估计系数在10%的统计水平上负向影响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由此可见,相较于女性,男性选择转产转业的概率更低,而捕鱼人数多的家庭由于生产规模较大,也不利于转产转业。老年渔民、具有养老保险的渔民、家庭人口规模大的渔民、生产雇佣劳工的渔民更容易选择转产转业。
(二)稳健性结果分析
为了增加模型结果的可靠性,分别采用以下3 种模型估计进行验证。一是增加遗漏变量模型估计,在原来的变量基础上追加“政府管理满意度”“禁渔期满意度”等其他控制变量,以尽可能减少遗漏变量所带来的估计误差。二是Logit 模型代替Probit 模型估计[34],采用Logit 模型对相同的变量进行回归检验。三是替代核心解释变量模型估计,将核心解释变量柴油补贴金额替换为柴油补贴金额占总成本的比例,其他控制变量保持一致进行回归检验。表2 的模型(2)~模型(4)的估计结果与Probit模型回归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均是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抑制渔民家庭转产转业,因此,说明H1研究结论稳健可靠。
表2 Probit模型回归结果及稳健性检验 n=201
(三)年龄分组样本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呈现出“人口空心化”的状态。根据样本年龄分布情况,渔民平均年龄约为50 岁,因此选择50 岁为分界点,将50 岁以下的渔船主家庭定义为中青年渔民家庭,50 岁以上的渔船主家庭定义为老年渔民家庭,进而分析受柴油补贴影响的中青年家庭和老年家庭对于转产转业的决策变化。表3 回归结果显示,柴油补贴对中青年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估计系数在5%的统计水平上负向显著,而对老年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估计系数在10%的水平上负向显著,即与老年渔民家庭相比,柴油补贴更显著抑制中青年渔民家庭选择转产转业。据此,H2得以验证。
表3 柴油补贴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影响:年龄分组结果
影响老年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控制变量中,受教育程度、捕鱼年限、未成年人数、渔业收入占年收入比例、政府管理满意度、捕鱼成本6个变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策信息获取方式、家庭总收入2个变量具有正向影响;影响中青年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控制变量中,健康状况、渔业收入占年收入比例的估计系数均在5%的统计水平上负向显著,本地户口、政府管理满意度、政策信息获取方式的估计系数均在5%的统计水平上正向显著。分析发现,影响老年渔民和中青年渔民转产转业的变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渔业收入占年收入比例同时负向影响两组家庭转产转业,政策信息获取方式同时正向影响两组家庭转产转业,说明无论是老年渔民还是中青年渔民家庭,渔业收入占年收入比例越高,越不容易调整家庭收入结构,不利于选择转产转业,而获取政策信息的方式偏于数字智能化设备的渔民家庭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容易转产转业。
五、柴油补贴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作用机制验证
经调研预判,柴油补贴通过购买渔船、降低成本、家庭捕鱼劳动率3 个中介变量作用于渔民家庭转产转业意向。借鉴温忠麟[35]的中介效应检测方法,进一步验证柴油补贴对中介变量的影响,以及中介变量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决策影响。运用probit模型进行回归,表4 展示了柴油补贴对购买渔船、降低成本、家庭捕鱼劳动率的估算结果。模型(5)结果显示柴油补贴对购买渔船的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就边际效应而言,家庭获得柴油补贴的金额每增加1%,渔民购买渔船的概率增加1.04%,说明柴油补贴金额促进渔民家庭购买渔船,扩大生产规模。模型(6)结果显示柴油补贴对降低成本的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计算边际效应得出,家庭获得柴油补贴的金额每增加1%,降低成本的概率增加1.07%,柴油补贴有效的降低了渔民捕捞成本。模型(7)结果显示柴油补贴对家庭捕鱼劳动率的估计系数在5%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就边际效应而言,家庭获得柴油补贴的金额每增加1%,捕鱼就业率就增加0.78%。究其原因,是柴油补贴改变了渔民家庭的经营预期收益,促使渔民萌生购买船只的意愿,扩大生产规模。
表4 中介变量回归结果 n=540
柴油补贴降低生产成本,鼓励渔民购买渔船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化收益,经营规模越大意味着渔民必然将更多的家庭劳动力投入到渔业生产中,因而降低了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概率。通过模型回归分析,模型(8)~模型(10)显示,3 个变量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负向显著,即购买渔船、降低成本和提高家庭捕鱼劳动率增加会降低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概率。就边际效应而言,购买渔船的意愿每增加1%,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概率会降低11.89%,捕捞成本每降低1%,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概率会降低21.81%,家庭捕鱼劳动率每增加1%,渔民家庭转产转业的概率降低17.8%。
综上,柴油补贴确实会通过购买渔船、降低成本、提高家庭捕鱼劳动率3 个中介变量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产生影响,即柴油补贴会促进成本降低,鼓励渔民购买渔船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劳动力投入量,获得规模化收益,从而改变家庭转产转业的决策,降低渔民家庭转产转业概率。
六、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运用2019年黄渤海地区541份实地问卷调研数据以及沿黄渤海渔村的访谈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柴油补贴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同时对渔民进行异质性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柴油补贴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柴油补贴主要通过促进购买渔船、降低成本和促进家庭捕鱼劳动率的提高,进而改变渔业生产决策,降低渔民家庭选择转产转业的概率。第二,控制变量方面,性别、家庭捕鱼人数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人口规模、年龄、养老保险、雇佣劳工对渔民家庭转产转业具有正向影响。第三,根据年龄分组分析发现,相较于老年渔民,柴油补贴对中青年渔民家庭转产转业抑制效果更加明显。此外,影响老年渔民和中青年渔民转产转业的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只有渔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同时抑制两组渔民家庭转产转业,政策信息获取方式同时促进两组渔民家庭转产转业。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调整渔业柴油补贴依据。建议针对渔船实际耗油量量化管理,依据实际耗油量和作用类型、主机功率,采用阶梯型补贴标准对渔民家庭进行合理补贴,以防柴油补贴刺激渔民购买渔船。第二,提高渔民对养老保险的重视。政府需要加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电视、手机、报纸等媒体方式,促使渔民对养老保险进行全面了解。其次,针对不同收入群体,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参保需求,进而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积。渔民晚年生活得到保障,才能促进转产转业政策的落实。第三,拓宽政策宣传渠道。建议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精准化政策宣传,针对青年群体,各街道部门可创立相关时政普惠类公众号及小程序等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针对老年群体,建议在社区文化中心设置LED 显示屏,全天播放政策信息,同时,加强广播宣传,确保群众了解政策传达度,作出可预期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