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桡动脉途径行子宫疾病血管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

2022-09-09歆,杜兵,贾楠,黄胜,杨武,罗莹,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5期
关键词:桡动脉入路部位

廖 歆,杜 兵,贾 楠,黄 胜,杨 武,罗 莹,青 卓

(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介入科 四川 南充 637100)

子宫疾病为近年临床较为高发且常见的一类疾病,对女性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以往临床在治疗时多采用手术和药物治疗[1],虽可获得尚可的疗效,但治疗过程中患者较为痛苦,其生理和心理均需承受较大压力。随着近年医学微创技术的改进,介入治疗已逐步运用于子宫疾病治疗中,如子宫肌瘤等[2],对患者治疗创伤和治疗痛苦均有明显降低作用。而在确定介入治疗入路方式时目前也存在一定争议。股动脉入路、桡动脉入路均为常用入路方式[3]。目前经桡动脉入路血管介入方式多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可显著降低神经损失、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但有关经桡动脉入路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疾病的报告非常少见[4]。现本文共纳入2019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疾病患者分组重点论述经桡动脉入路血管介入治疗的优势。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0~58岁,平均(43.65±1.02)岁;已婚23例,未婚17例;20例患者有生育史;疾病类型:18例出血性疾病,12例子宫肌瘤,10例子宫腺肌症。观察组患者年龄31~59岁,平均(43.69±1.05)岁;已婚24例,未婚16例;21例患者有生育史;疾病类型:19例出血性疾病,11例子宫肌瘤,10例子宫腺肌症。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婚育状况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各患者均满足血管介入治疗指征;②患者可提供完整、详细的病历;③未发生严重性失血休克症状者。排除标准:①穿刺位置存在炎症者;②全身重度感染者;③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④明显过敏体质者或碘过敏结果为炎性者;⑤精神、智力障碍者;⑥中途脱离研究者。

1.2 方法

指导患者术前4 h禁水,用碘伏擦洗腹股沟部位,每日1~2次,禁性生活,在腹股沟部位做备皮处理,做碘过敏试验,置入尿管。用利多卡因1%做局麻,用Sledinger技术在股动脉部位做穿刺(对照组),观察组则在右侧桡动脉最强搏动部位进行穿刺,喷出动脉血后,顺着穿刺针置入短导丝,拔出穿刺针,置入5F导管鞘和血管扩张器,拔出扩张器和短导丝,完成置管。做子宫动脉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明确病灶位置,实施动脉栓塞。导管固定后,用500~700 μm明胶海绵治疗栓塞,观察出血患者无出血后,再实施造影检查,确保无病灶或成功止血后,勿过度栓塞。成功栓塞后拔管,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平卧24 h,观察体征指标,并给予抗感染治疗,3次/d,0.5g/次,保持机体电解质稳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体征指标:检测其治疗前、治疗后心率、血红蛋白、收缩压等指标;②穿刺用时:记录两组患者开始穿刺至完成穿刺之间的时间;③并发症:记录便秘、尿潴留、血肿、穿刺点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例数;④疼痛状况: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6]判定其疼痛状况,分值0~10分,得分越低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体征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率、血红蛋白、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体征指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术前心率/(次·min-1) 血红蛋白/(g·L-1) 收缩压/mmHg观察组 40 96.68±4.21 79.65±11.21 100.21±10.21对照组 40 96.67±4.23 79.61±11.20 100.23±10.25 t 0.0106 0.0159 0.0087 P 0.9916 0.9873 0.9930组别 例数 术后心率/(次·min-1) 血红蛋白/(g·L-1) 收缩压/mmHg观察组 40 80.32±4.21 94.54±10.21 118.65±4.21对照组 40 80.36±4.23 94.58±10.23 118.69±4.23 t 0.0423 0.0175 0.0423 P 0.9663 0.9861 0.9663

2.2 两组患者穿刺用时的比较

观察组穿刺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穿刺用时的比较(,min)

表2 两组患者穿刺用时的比较(,min)

组别 例数 穿刺用时观察组 40 7.21±1.02对照组 40 13.65±1.06 t 27.6877 P 0.0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2.4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30 min、术后6 h、术后24 h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穿刺用时的比较(,min)

表4 两组患者穿刺用时的比较(,min)

组别 例数 术后30 min 术后6 h 术后24 h观察组 40 5.35±1.02 1.87±0.21 0.81±0.21对照组 40 6.26±1.01 3.25±0.23 1.65±0.35 t 4.0094 28.0235 13.0158 P 0.0001 0.0001 0.0001

3 讨论

流行病学报告称,子宫疾病多发于育龄阶段女性人群中,其发病率达20%~40%,而围绝经期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达70%[7],且近年发病率出现逐年增高的状态。因目前暂不完全明确子宫疾病发病具体原因,推测可能与机体雌激素和相应受体存在关系,从此方面来看也可将其称为激素依赖性病变。子宫疾病患者发病后,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量或月经期发生异常性变化[8],可合并流产、不孕、下腹坠胀痛、性交痛、白带增多、尿频等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有学者报告称,子宫疾病对育龄期女性生育功能有直接性影响[9],诱发高流产率和低妊娠率,患者自身心理和其家属成员均承担较大生育压力,甚至直接影响家庭氛围。

随着医学技术革新,介入治疗凭借自身具有住院费用低、操作简单、安全、疗效理想、术后恢复速度快、治疗时间短、微创特征等优势[10],已日益得到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可、肯定。现临床治疗子宫疾病采用血管介入治疗的实施率已达60%左右[11-12]。血管介入治疗采用经桡动脉入路方式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主要利用手术操作把大小适量的栓塞微粒球栓塞至子宫动脉部位[13],将病灶部位血液供应阻断,让病灶因缺氧缺血而出现萎缩症状,或坏死,达到治疗肿瘤、出血等疾病的目的,进而改善疾病症状[14-15],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的血管介入治疗,结果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率、血红蛋白、收缩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穿刺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术后30 min、术后6 h、术后24 h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经桡动脉途径血管介入治疗子宫疾病,患者机体体征指标不受影响,穿刺用时得到缩短,并发症低,疼痛程度轻。此结果与以往报告结果相符。其原因为桡动脉与股动脉两者的解剖位置存在密切关联。股动脉解剖部位较深,处于人体股三角中,邻近髂耻骨梳韧带、股神经、股静脉,所以,穿刺时间较长,且易损伤到神经[16]。患者术后加压、制动穿刺部位、体位固定、长时间卧床等,均会加大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度,增高术后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因其身体不适而多次活动,会压迫到穿刺口,诱发血肿、穿刺口出血等并发症[17]。而桡动脉部位则较为表浅,独立从前壁外侧,附近未分布重要静脉和神经,所以,其穿刺时间相对较短,不会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各患者体位较为自由,术后1 h则可自行下床活动,显著降低了疼痛等感觉,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并可降低便秘、尿潴留等发生率,术后穿刺口采用压迫器进行压迫,可确保压迫效果,进而降低血肿发生率和穿刺口出血率。经分析并总结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后认为,经桡动脉途径入路血管介入方式治疗子宫疾病的技术要点和难点在于桡动脉的穿刺、怎样预防桡动脉痉挛,以及猪尾导管怎样通过主动脉弓到达子宫动脉等。成功穿刺桡动脉为此方式治疗的前提,而提升穿刺成功的方式有:在确定穿刺点时最好选择腕横纹3 cm之上的部位,此部位桡动脉走向较直,且在配合穿刺时,可将腕垫放在患者手腕下,让手腕保持过伸位,利于扪及动脉搏动最强部位。

综上所述,临床在治疗子宫疾病时,可考虑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入路血管介入方式,相比于经股动脉入路血管介入治疗,可显著缩短穿刺用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更轻。

猜你喜欢

桡动脉入路部位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外周血管有哪些并发症该怎么处理
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喜欢什么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