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生对医患沟通能力的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22-09-09徐宸桢吴嘉雯谢颂平宋恒雅曾文慧
徐宸桢,吴嘉雯,谢颂平,宋恒雅,曾文慧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60)
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为实现特定的医学目的,围绕患者的病情及其相关问题,在疾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人际交往活动。在医疗活动中,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和良好互信的医患关系;对待患者态度冷漠、缺乏良好的沟通意识,将会影响医患沟通质量,甚至可能会产生医患矛盾[1]。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将沟通课程纳入医科院校的教学计划,并将沟通能力作为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和执业能力。由同理心、深度理解和有效表达3个要素组成的沟通素养被列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2]。通过对湖北省部分高校临床医学研究生对医患沟通能力的认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沟通能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将湖北省部分医学院校在校临床医学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32份,回收有效问卷219份,有效回收率为94.40%。
1.2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认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问卷共包含28个问题,问题选项包括是、否、不清楚,依次赋值为3~1分,内容涉及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医患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和情商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P<0.05表示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219名临床医学研究生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及其医患沟通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2.2 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46.58%的研究生认为自己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17.81%的研究生否认自己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35.62%的研究生不清楚自己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称呼患者方式方面,根据年龄使用对应称呼的研究生占56.16%,直接称呼姓名的占31.05%,用床号称呼患者的占11.42%,根据职称或职务称呼患者的占1.37%。在影响医患沟通效果的因素方面,43.84%的研究生认为态度占首位,29.68%的研究生认为是专业水平,24.66%的研究生认为情商起主导作用。
2.3 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性别、年级、专业、情商、学制类型、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有过社会兼职经历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得分高于低年级,这可能与实习过的研究生有一定社会经验,在沟通交流和人际交往方面更有优势;情商的高低也影响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P<0.05,见表1)。
2.4 交流能力对医患沟通能力的影响
从医患沟通频次、医患沟通主动程度、与依从性不好患者的沟通能力、面对患者言语攻击的反应4个方面评价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统计结果显示,交流能力的高低显著影响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其中,交流能力高的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得分最高,为(8.540±1.917)分,说明医患沟通能力高的研究生会主动与患者沟通(见表2)。
表2 交流能力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影响(±s,分)
表2 交流能力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影响(±s,分)
交流能力 医患沟通频次医患沟通主动程度与依从性不好患者的沟通能力高一般低P 2.513±0.556 2.351±0.566 2.246±0.651 0.082 2.385±1.067 2.324±1.028 1.971±0.804 0.033 1.103±0.307 1.333±0.474 1.667±0.475 0.000面对患者言语攻击的反应2.538±0.756 2.027±0.814 1.768±0.807 0.000总分8.540±1.917 8.040±1.711 7.650±1.580 0.036
2.5 医患沟通能力是临床医学研究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体现
人际交往能力体现在处理矛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沟通能力和感知情绪能力4个方面。医生的人际交往首要体现在医患之间,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医患沟通能力自评高的研究生,其处理矛盾能力、自我调查能力、沟通能力和感知情绪能力较强,从侧面说明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让研究生快速掌握对方的特点,围绕重点展开沟通,从而能更快适应以后的临床工作(见表3)。
表3 医患沟通能力对临床医学研究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s,分)
表3 医患沟通能力对临床医学研究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s,分)
医患沟通能力自评 处理矛盾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高低不清楚P 2.631±0.414 2.442±0.385 2.537±0.411 0.030 2.414±0.454 2.125±0.484 2.085±0.478 0.002 2.189±0.967 1.569±0.628 1.559±0.749 0.000沟通能力 总分10.234±1.476 9.038±0.976 9.079±1.145 0.000感知情绪能力3.000±0.000 2.902±0.324 2.898±0.443 0.263
3 讨论
3.1 问题分析
3.1.1 对医患沟通的认识不足 临床医学研究生所进行的医患沟通长期停留在病史等的询问上,认为医患沟通在医疗活动中不重要,或受带教教师影响,存在重视疾病而不关注患者的现象;带教教师对医患沟通未给予足够重视,重病而不重人,不愿与患者及其家属经常沟通或缺乏沟通技巧。在诊疗过程中,常因医生未能客观明了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病情,患者及其家属无法理解而引发纠纷,这对研究生产生了一定影响。
3.1.2 总体情商不高,情绪控制能力不足 情感智商又称情商,是指在对自我和他人情绪识别的基础上,管理控制自己情绪以适应外界变化的一种能力[3]。情商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医患和谐交流沟通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6.89%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认为自己情商高。情商的形成及发展主要依靠后天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高年级研究生的情商优于低年级,说明情商随着临床工作经验的积累得以提升。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总体情商不高,临床工作中难以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可能会导致其与患者进行无效沟通,不利于临床工作的展开,甚至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医患矛盾。
3.1.3 人际交往能力欠佳,不善于把握他人情绪 在临床工作中,只要医生对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病情时多一些耐心和沟通技巧,就可避免一些纠纷的发生。调查发现,在情绪把握方面,大部分研究生能感知他人情绪,部分研究生则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研究生人际交往情况不容乐观。我们认为可能原因为:(1)临床医学研究生要面对临床、科研、家庭等的压力,无法妥善协调这些压力的研究生则会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2)部分研究生情商不高,无法及时感知他人情绪的变化,导致与人交流时常陷入尴尬境地;(3)部分研究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产生担忧、畏惧的情绪,不愿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在交往过程中做出回避行为[4]。
3.1.4 医患沟通水平亟待提高,沟通方式不妥当 普林斯顿大学对10 000份人事档案进行研究,发现个人成功与否7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沟通,而传统认为最重要的智慧、专业技术和经验却仅占25%[5]。医患沟通是医生与患者互动的过程,医患沟通能力的高低是避免产生医患纠纷的关键[1]。调查发现,46.12%的研究生擅长与患者沟通,并且医患沟通能力随着研究生情商的提高而提高。称呼患者的方式展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也是医患沟通能力的体现,56.16%的研究生能根据患者年龄使用对应称呼,直接称呼患者姓名或床号的占42.47%,说明临床医学研究生与患者间的沟通情况并不理想,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
3.2 对策与建议
3.2.1 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情商培养 新型医疗模式要求医务人员拥有高质量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还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服务质量[6]。以能实现对自我和他人情绪的认知、个人对冲动的克制及人际关系管理等为内涵的情商教育符合此类要求。情商高的临床医学研究生一方面能在生活上与同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情商高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可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能有效防范医患矛盾的发生,有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因此,医学院校应加强情商教育,开设含有人文关怀、医患沟通和自我情绪调整等内容的临床课程,通过定期组织情商教育宣讲、开展人文课程学习、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情商。同时,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对提升情商也有着积极作用[7],所以医学院校应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引导研究生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沟通以提高自身情商。
3.2.2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对医生的核心要求之一,是促进医患双方相互理解尊重的桥梁,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医患纠纷的保障[8]。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医患沟通复杂且敏感,传统的课堂教育难以实现沟通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首先,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相结合,使理论知识与模拟实践有效融合,在提升研究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医患沟通能力[9];通过实施标准化病人培训、角色扮演等,以期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其次,鼓励临床医学研究生主动参与临床工作,积极与患者交流,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提高沟通水平。最后,通过自我评价、团队成员互相点评、带教教师指导等方式及时发现自身在医患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正。
3.2.3 优化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典型示范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带教教师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在实习阶段接触最密切的人之一,教师的言行对其医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有一定的影响[10]。因此,要求带教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临床技能,又要有较高的情商、医患沟通技巧和责任心,能结合自身经历将理论知识融入鲜活的实例中,充分展示医患沟通重要性;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既要在医患交流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也要及时指出研究生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正建议,这有助于研究生情商和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另外,医学院校应开展沟通技巧和人文素养相关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通过定期考核和反馈评价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3.2.4 学会共情、倾听和微笑,提高研究生责任心 患者在医患沟通中感觉没有被理解是医患矛盾的根源之一。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期待在减轻病痛的同时,医务人员能理解自己的感受。有研究发现,沟通中的情感表达和信息传输,语言只占7%,声音(音量、音调,节奏等)占38%,体态语(主要是面部表情)占55%。医务人员要通过言谈举止彰显自己善良、宽厚的形象,要时刻以患者为中心,感知患者情绪变化,及时做出反馈,营造和谐的医疗氛围,还要从患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从而增强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11]。
4 结语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有效防范医患矛盾。在日益复杂的医疗环境下,加强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实现意义。通过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情商培养,使其学会共情、倾听和微笑,提高研究生责任心,优化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途径以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