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补平泻手法穴位针刺在LDH患者术后残余下肢麻木中的应用
2022-09-09郭进发陈海鹏李文娴
郭进发 陈海鹏 李文娴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为临床常见神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腿痛、感觉障碍、下肢放射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现阶段,临床主要采取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DH,可通过解除神经根压迫,缓解疼痛症状,且作为微创手术,术后恢复较快;但神经根长期受压,部分LDH患者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症状,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中医理论认为,LDH属“痹证”范畴,残余下肢麻木主要病因病机在于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劳损久伤,加之风寒湿邪侵及经络,经脉失养,气阻血瘀日久致“痹证”;故中医针刺疗法辨证治疗LDH下肢麻木主张行气通络、活血舒筋化瘀、滋养经脉,故选穴位针刺[2]。本研究选取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LDH术后残余下肢麻木患者,以观察平补平泻手法穴位针刺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LDH术后残余下肢麻木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LDH中医辨证标准:腰部有疼痛病史,局部感觉减弱或异常,活动受限,伴下肢麻木症[3];(2)符合LDH西医诊断标准:存在腰部疼痛、感觉障碍、下肢放射痛症状,经CT、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4];(3)18岁<年龄<78岁;(4)于本院进行椎间孔镜术;(5)术后均为单侧残余下肢麻木;(6)术后麻木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排除标准:(1)下肢疼痛症状术后未改善;(2)伴有腰椎感染或肿瘤疾病;(3)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4)存在腰椎畸形、腰椎管狭窄症;(5)对本研究针刺治疗方法不耐受;(6)存在骨结核等严重病变;(7)伴有认知功能、语言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8)哺乳期、妊娠期或备孕期女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配对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9~77岁,平均(47.20±6.38)岁;病程1~9年,平均(5.12±1.55)年;病变节段:2个节段19例,1个节段11例。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1~75岁,平均(48.04±6.42)岁;病程2~9年,平均(5.56±1.52)年;病变节段:2个节段22例,1个节段8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了解本研究并当面签订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两组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椎间孔镜术,术前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操作:后入路操作,采用克氏针进行病变椎间隙节段定位,于定位上方(3~4 cm)正中线旁开 8~12 cm 处,标记定位为进针点。尖刀作切口,穿刺至侧位片显示病变节段,以扩张管扩大通路,进行小关节前上方磨除(钝头空心磨钻);经C臂透视于椎间盘后方上关节突前方放置工作套管。连接椎间孔镜显示突出髓核及纤维环,采用髓核钳对突出髓核进行反复挟出,至解除神经根压迫。封闭纤维环。术后给予止痛、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于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0.5 mg/次,3次/d,持续用药25 d。观察组给予甲钴胺片+平补平泻手法穴位针刺,甲钴胺片剂量用法同对照组。针刺治疗于术后第2天开始,针刺选穴:大肠俞、肾俞,患肢承山穴、委中穴、阿是穴、悬钟穴、环跳穴。配穴:寒邪证加腰阳关;血瘀证加血海穴、膈俞穴;热邪证加曲池穴、大椎穴;湿邪证加足三里、阴陵泉。采用 0.25 mm×50 mm、0.25 mm×40 mm、0.25 mm×70 mm统一规格无菌针灸针,辨证选择配穴,以平补平泻手法行针,待产生局部酸胀感后留针20 min。针刺1次/d,12 d为1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针刺治疗,结束1个疗程后休息1 d,共治疗25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基本治愈,麻木VAS评分改善>90%;显效,麻木VAS评分改善61%~90%;好转,麻木VAS评分改善25%~60%;无效,麻木VAS评分改善<25%。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2)下肢麻木程度:采用针刺试验、尼龙绳试验评分及麻木VAS评分评估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5 d后下肢麻木程度。尼龙绳试验:在感觉麻木皮肤处采用单尼龙丝(10 g)划动,共划过10次,观察是否有感觉,7~10次有感觉为正常(计3分),1~6次有感觉为减弱(计2分),0次有感觉为消失(计1分)。针刺试验:于感觉麻痹皮肤处进行压力针刺(40 g),疼痛计1分,无疼痛计0分。麻木VAS评分:患者于标注为0(无麻木)~10(最严重麻木)分的直线上自行标注刻度,分值越高说明麻木越严重。(3)功能障碍:对比治疗前、治疗25 d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包括站立、步行、坐位、提物、睡眠状况、疼痛强度、生活自理项目,每项计分0~5分,分值越高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4)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对比治疗前、治疗25 d后两组SF-36量表评分,包括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躯体疼痛等维度,每个维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5)腰椎功能:对比治疗前、治疗25 d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总分29分,得分越高腰椎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下肢麻木程度比较
治疗25 d后,两组针刺试验评分、尼龙绳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麻木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针刺试验、尼龙绳试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麻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麻木程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下肢麻木程度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针刺试验评分 麻木VAS评分 尼龙绳试验评分治疗前 观察组(n=30) 0.19±0.05 6.42±1.77 1.32±0.56对照组(n=30) 0.20±0.06 6.16±1.94 1.26±0.53 t值 0.701 0.542 0.426 P值 0.243 0.590 0.672治疗25 d后 观察组(n=30) 0.86±0.36* 2.98±1.05* 2.02±0.63*对照组(n=30) 0.48±0.12* 4.01±1.72* 1.59±0.63*t值 5.485 2.780 2.644 P值 0.000 0.003 0.011
2.3 两组功能障碍比较
治疗25 d后,两组站立、步行、坐立、提物、睡眠状况、疼痛强度、生活自理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站立、步行、坐立、提物、睡眠状况、疼痛强度、生活自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功能障碍比较[分,(±s)]
表3 两组功能障碍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站立 步行 坐位 提物 睡眠状况 疼痛强度 生活自理 总分治疗前 观察组(n=30) 3.96±0.43 3.57±0.37 3.91±0.35 4.17±0.54 4.37±0.42 4.02±0.43 4.27±0.46 28.25±3.12对照组(n=30) 3.90±0.46 3.52±0.39 3.95±0.36 4.11±0.58 4.31±0.44 3.93±0.39 4.23±0.44 27.91±3.29 t值 0.522 0.509 0.436 0.415 0.540 0.849 0.344 0.410 P值 0.604 0.612 0.664 0.680 0.591 0.399 0.732 0.683治疗 25 d 后 观察组(n=30) 1.20±0.15* 0.53±0.06* 1.11±0.09* 1.05±0.05* 0.50±0.06* 1.01±0.08* 0.64±0.08* 6.06±0.58*对照组(n=30) 2.36±0.30* 1.25±0.15* 1.97±0.17* 2.14±0.29* 1.26±0.27* 1.63±0.18* 1.57±0.13*12.21±1.52*t值 18.943 24.410 24.488 20.288 15.050 17.240 33.371 20.705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SF-36评分比较
治疗25 d后,两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躯体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表4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s)]
时间 组别 生理功能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治疗前 观察组(n=30) 53.14±19.02 41.18±12.57 57.18±12.49 52.15±10.52对照组(n=30) 56.46±18.68 44.01±13.17 60.16±13.26 53.86±10.68 t值 0.682 0.851 0.896 0.625 P值 0.498 0.398 0.374 0.534治疗25 d后 观察组(n=30) 84.48±20.05* 68.42±17.26* 74.18±13.58* 69.67±11.26*对照组(n=30) 73.66±19.29* 56.11±12.75* 67.17±12.85* 61.77±9.10*t值 2.130 3.142 2.054 2.989 P值 0.037 0.003 0.045 0.002
表4(续)
2.5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5 d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分,(±s)]
表5 两组腰椎功能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5 d后观察组(n=30) 15.82±3.48 25.32±2.59*对照组(n=30) 14.97±3.52 22.23±2.62*t值 0.940 4.594 P值 0.351 <0.001
3 讨论
LDH患者术后残余下肢麻木原因复杂,可能与疾病类型、神经根未彻底减压、椎间盘钙化、术中神经电刺激引发神经根粘连、损伤、局部血肿机化等因素相关。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可通过扩大椎间孔,利用内镜去除突出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缓解腰腿疼痛症状,但手术过程神经根牵拉对经络产生一定损伤,可能引发局部水肿、微循环障碍、神经根缺氧缺血等,导致术后残余下肢麻木[5]。
中医理论认为,LDH下肢麻木属“痿证”“痹证”等范畴,其病机主要在于肾气不足,风寒入络停滞于经脉,加之气血运行失司,气滞血瘀,日久致局部筋脉失养,见下肢麻木[6]。《证治准绳·腰痛》曰:腰痛“有风、有湿、有寒……皆标也。肾虚,其本也”。《名医类案》有载:“麻者,气馁行迟……”。因此,中医治疗LDH术后下肢麻木需遵循健脾补肾、活血行气、化瘀通络的基本治则[7]。平补平泻手法穴位针刺选穴:大肠俞、肾俞,患肢承山穴、委中穴、阿是穴、悬钟穴、环跳穴。针刺大肠俞具有通经活络之效;针刺肾俞具有调理肾气、活络通经之用;针刺患肢承山穴具有理气、通络、舒筋之效;针刺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络之功,可治下肢痿痹;针刺阿是穴具有祛瘀止痛之功;针刺悬钟穴可治下肢酸痛痿痹;针刺环跳穴具有除湿祛风、通经活络、止痛宣痹、强腰健膝之效[8-9]。以平补平泻手法对腰部及患肢穴位进行针刺,并辨证配穴,具有行气通络、活血舒筋化瘀、滋养经脉之功效[10]。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平补平泻手法针刺治疗LDH有利于减轻炎症因子局部沉积,改善神经根局部微循环,进而缓解LDH患者术后残余下肢麻木[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25 d后,观察组针刺试验、尼龙绳试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麻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站立、步行、坐位、提物、睡眠状况、疼痛强度、生活自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命活力、心理健康、躯体疼痛评分及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平补平泻手法穴位针刺应用于LDH术后残余下肢麻木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平补平泻手法穴位针刺应用于LDH患者术后残余下肢麻木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麻木症状,促进功能障碍恢复,对患者病情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