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游戏的康复管理模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中的应用价值

2022-09-09张红梅杨尧舟沈成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3期
关键词:肘关节肱骨康复训练

张红梅 杨尧舟 沈成

肱骨髁上骨折属四肢骨折中的常见类型,是肱骨干和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1]。肱骨髁上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6.7%,占肘部骨折的60%~70%,常见肘内翻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由于儿童好动且肌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此病好发于儿童,尤其是5~8岁的儿童更为常见[3]。如未引起重视,治疗不及时或锻炼不当,很可能会导致患儿肘关节功能出现障碍,严重影响儿童肘关节骨骼的发育[4]。此外,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也不够成熟,所以其在骨折伤后易产生心理创伤,甚至还可能对医院有一定的恐惧心理[5]。这些原因都会影响其康复锻炼,导致患儿在康复锻炼时的不配合,从而影响肘关节康复和患儿康复周期的延长[2]。本研究采用基于游戏的康复管理模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研究其在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2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单侧肱骨髁上骨折,且为伸直型骨折。排除标准:(1)其他部位骨折;(2)其他脏器、组织严重病变;(3)精神系统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6例。研究组男49例,女27例;平均年龄(7.1±3.2)岁;Gartland肱骨髁上骨折分型系统:2型51例,3型25例。对照组男42例,女34例;平均年龄(7.4±3.3)岁;Gartland肱骨髁上骨折分型系统:2型47例,3型29例。两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康复管理模式。护理人员给患儿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设施和相关人员具体情况及其护理技术,讲解与肱骨髁上骨折相关的知识,使其能够正确认识患儿的伤情、临床注意事项及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和应对方法,从而提高患儿的配合程度。对患儿的情况首先做一个具体的综合评估,依此确定护理计划和护理内容。儿童骨折大多使用手术复位治疗,并采用外固定治疗。但由于儿童好动,可能导致外固定损坏,所以要选择石膏或高分子绷带等固定。护理人员应时刻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术后早期嘱咐患儿患肢保持在功能位,检查外固定的位置和松紧程度,如果外固定位置不正确或患儿有不适感及时调整,避免外固定位置偏脱;告知患儿并叮嘱家长监护避免患儿剧烈运动,防止其因碰撞、摔倒等导致的脱位加重患儿病情。日常护理中增加巡房次数,密切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情况、皮肤颜色等,出现不良指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及时告知医师。给患儿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合理的饮食有利于促进患儿骨折的恢复,由于骨折的恢复需要充分营养物质的摄取,所以叮嘱患儿家长多给患儿买一些富含丰富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另外多买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此外由于患儿年龄小,面对医院陌生环境可能存在恐惧和不安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耐心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状态,开导安抚患儿,消除其不良情绪。术后早期由于麻醉效果的逐渐消失,所以患儿的疼痛感可能在短时间内越发明显,可能出现大哭大闹等表现,护理人员应及时根据患儿表现判断患儿的疼痛程度,从而做出有效的应对护理措施,询问医生合理应用镇痛药物。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在术后休息2 d后第1周进行简单的手指屈伸、握拳等活动,5 min/次,3次/d,活动遵循适度原则;第2周,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上肩、腕关节屈伸活动,6~10 min/次,4次/d;第 3、4周,继续增强活动幅度,增加外展、耸肩等活动,10~15 min/次,3次/d;第5、6周,患儿在专业康复人员指导下完成肘关节屈伸、上臂旋前旋后等活动,20 min/次,2次/d。整体活动过程中要保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1.2.2 研究组 给予基于游戏的康复管理模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和喜好将本院的康复训练室装饰成患儿年龄阶段喜欢的风格,营造色彩鲜艳和具有童趣化的环境,室内配备投影播放动画片,在训练室四周墙壁张贴儿童喜欢的动漫卡通图案,地上铺上卡通风格的柔软地毯以保护患儿,防止其摔倒。训练室的角落处摆放毛绒玩具和乐高积木等。患儿同样在术后休息2 d进行活动,第1周通过捏橡皮泥,拽皮筋,拧小螺丝等游戏内容锻炼手指关节和肌肉的屈伸,5 min/次,3次/d;第2周,在上述基础上可让患儿捏大号的弹力球,15 s/次,每天进行若干次,每次活动后休息30 s。同时可自制趣味化关节操指导患儿进行肩关节训练;第3、4周,继续增强活动幅度,可让患儿敲打小鼓木鱼等或进行乐高积木游戏,10 min/次,2次/d。第5、6周可进行耸肩操:弯曲肘部、旋转手臂等从而带动肩部和肘部的训练,15 min/次,1次/d。同时可引导患儿适度进行电脑游戏,患儿进行一些运动冒险小游戏的同时也增加了手指和肩关节的运动量。后期还可进行轻度的体育锻炼,比如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同时在生活中也可增加一些日常训练,比如刷牙洗漱,整理个人用具等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患儿的训练要因人而异,不可使患儿感到疲劳感,护理康复人员应积极与患儿的家属配合,叮嘱家长多鼓励患儿,可设置适当的奖励激发患儿活动训练的积极性。如果患儿家属过于担心患儿的病情和康复效果,护理人员多给患儿家属讲解一些成功的案例,增加其信心。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康复治疗依从性:于干预后1个月护理人员参照Mariond的2000年评价分类系统,从中选取与康复治疗依从性相关的评价内容加以改良对患儿进行评分,分为不够依从、依从和非常依从三个等级,<70分为不够依从,70~85分为依从,>85分为非常依从。(2)肘关节恢复情况:于干预后1个月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从稳定程度、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能力几个方面进行打分,各项分别为10、20、25分,分值越高代表该项功能恢复的越好。(3)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于干预后1、7 d评估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评分0~10分,评分越高则疼痛越明显。(4)康复效果:于干预后1个月采用本院自制的康复效果评价表进行评价,分为良好,尚可和较差3部分。良好:临床症状消失,活动正常;尚可: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能进行基础活动;较差: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活动明显受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依从和非常依从占比均高于对照组,不够依从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2 两组肘关节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稳定程度、关节活动度、生活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肘关节恢复情况比较[分,(±s)]

表2 两组肘关节恢复情况比较[分,(±s)]

组别 稳定程度 关节活动度 生活能力 总分对照组(n=76) 3.23±1.35 10.84±3.25 9.31±3.21 23.37±7.83研究组(n=76) 6.36±1.79 15.92±3.87 19.32±4.23 41.62±9.89 t值 12.171 8.763 16.268 12.613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1、7 d的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s)]

组别 干预后1 d 干预后7 d对照组(n=76) 4.12±0.83 3.02±0.46研究组(n=76) 3.31±0.43 1.23±0.15 t值 7.554 32.252 P 值 <0.001 <0.001

2.4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康复良好和尚可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较差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患儿骨折后早期的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伤口的愈合和肘关节功能恢复[6]。但由于儿童多动,再加上这个年龄段儿童大多比较调皮,所以患儿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比较差,即便配合也很难坚持[7]。另外因其年龄较小,所以理解能力也相对有限,所以康复人员如用语言沟通进行康复训练难度较大且效果也不尽理想[8]。同时传统的康复管理模式不易吸引患儿兴趣,久之反而还可能会激起患儿的抵触抗拒心理[9]。结合多方因素考虑,将传统康复训练与更能吸引儿童兴趣的游戏模式结合对患儿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游戏的康复管理模式通过小游戏和趣味小活动等内容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提高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0]。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还能学习到一些技能和知识,有利于帮助儿童依从性的提升进而促进康复效果[11]。基于游戏的康复管理模式能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降低儿童的排斥性,有效减少患儿骨折后因活动受限和环境的陌生等因素所带来的恐惧心理,放松了患儿的身心[12-13]。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依从和非常依从占比均高于对照组,不够依从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游戏的康复管理模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肱骨髁上骨折儿童的依从性,分析其原因为基于游戏的康复管理模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利用了游戏的趣味性更容易吸引患儿,引导其配合康复治疗人员完成康复训练内容从而提高了患儿的依从性。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稳定程度、关节活动度、生活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个月,研究组康复良好和尚可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较差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游戏的康复管理模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的肘关节功能和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为基于游戏的康复管理模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儿更科学且持续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有效指导并加强患儿的肘关节运动幅度,同时患儿学到的一些技能技巧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能力,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和肘关节功能。研究组干预后1、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游戏的康复管理模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缓解肱骨髁上骨折儿童的疼痛程度,分析其原因为适度的趣味小游戏促进了患儿肘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疼痛,始终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增加了患儿对疼痛的适应性和耐受性,也有利于疼痛程度的降低。同时,一些趣味游戏能够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分散疼痛。

综上所述,基于游戏的康复管理模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肱骨髁上骨折儿童的依从性,缓解肱骨髁上骨折儿童的疼痛程度,有效改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的肘关节功能和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肘关节肱骨康复训练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胳膊肘僵硬是咋回事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铰链式外固定器重建肘关节稳定性的进展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性肘关节脱位临床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