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工程管理中质量与进度的合理控制

2022-09-09宁夏公路管理中心何梅芳

人民交通 2022年15期

文 / 宁夏公路管理中心 何梅芳

近年来,为打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我国逐年加大公路工程建设力度,公路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然而,在公路工程建设期间存在着诸多变量因素,工程建设质量与工期进度受其影响,管理效果有待强化。鉴于此,本文对公路工程的质量进度管理难题开展探讨,提出质量与进度的合理控制策略,以此来提升工程综合管理水平,提供管理思路。

公路工程质量与进度的管控难题

工程建设规模庞大与整体性强

随着施工技术与机具设备的更新迭代,现代公路工程的建设规模较为庞大,质量与进度管理涉及到材料、现场环境、气候等方面,对工程管理水平与应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现代公路工程的整体性较强,各阶段施工活动与管理要素间保持紧密联系,如果任意环节出现突发状况与质量问题,都将以此为诱因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出现。

例如,在路基修筑过程中因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不当造成路基沉陷、塌方等质量问题时,需要消耗额外时间与物资材料开展返工作业和修补结构破损部位,从而增加工程造价成本与延长工期时间。

易出现施工误判与质量变异问题

从现场管理角度来看,由于公路工程现场环境较为复杂,存在诸多隐蔽工程,在工序检验与现场巡查期间,难以发现全部的质量问题,出现施工误判现象,对工期进度与工程建设质量造成深远影响。

同时,受到偶然性和系统性因素影响,质量问题与突发状况时有出现,且一部分问题有着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特征,尽管施工企业建立风险防范措施和开展风险识别、评价工作,但仍旧无法提前发现所有风险隐患。

工期与质量存在矛盾

工期控制与质量控制二者存在矛盾性,唯有始终维持二者的动态平衡关系,同时兼顾工期进度与质量控制目标来制定施工组织计划与管理方案,方可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但是,根据实际管理情况来看,受到管理理念、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很难做到这一点。

例如,在某公路工程中,由于前期出现返工、窝工状况,施工企业为追赶工期进度,将剩余的20天工期任务缩短至15天,缺乏足够时间来开展工序交接检验、隐蔽工程验收等质量管理工作,最终,虽然工程如期竣工交付,但却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公路工程管理中质量与进度的合理控制策略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为保证公路工程施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减小各方面因素对工程建设质量与作业效率造成的影响,准备内容如下:

1.技术准备

做好图纸方案会审工作,补充标注施工图纸上的缺漏模糊信息,将方案审查意见反馈至设计单位来修改方案内容,解决技术层面问题。同时,在现场选择一处代表性路段作为试验段,或是运用BIM等数据工具来模拟公路施工过程,预测工期进度与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防治措施。

2.材料设备准备

在入场环节全面检查各批次材料与机具设备的外观质量、规格型号,随机抽取少量材料送至复检,开展机具设备试运行试验,退回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设备。同时,定期开展材料清查判断与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检修故障设备与补充现场存量低于警戒值的材料物资,避免因此影响到作业效率和施工质量。

3.现场准备

合理规划现场作业区域、物资材料堆置区域、场内道路等功能区域的分布位置,将调试检查完毕后的机具设备运至指定位置安装就位,并在现场周边摆放施工警示标志牌,做好入场管理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设备与车辆滞留现场。同时,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掌握现场水文地质条件,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软土地基等不良地质问题。

4.人员准备

以施工方案内容、相关技术资料等作为凭证,编制作业指导书,开展人员培训与技术交底工作,采取引入三级交底机制、运用BIM技术进行可视化三维交底、制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计划等措施,使施工人员领会施工意图,掌握正确操作方法。

健全工程管理体系

考虑到现代公路工程有着整体性强的特征,需要推动工程管理体系的集成化发展,统筹开展质量、进度与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适应全新管理环境,避免因沟通不及时而造成管理滞后。

为实现这一目的,当务之急在于完善现有的工程管理体系,首先,根据管理内容与方法手段的变化,重新界定各部门岗位的职能范围、工作内容,梳理部门间的从属关系,由项目经理与总工程师组建领导团队,负责统筹开展工程管理活动、提供指导意见。同时,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将质量管理与进度管理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任务,并将任务内容进行指标量化处理,用于客观评价管理效果和任务完成情况。

其次,综合运用大数据、BIM、信息传感等技术手段,搭建信息管理平台,为各职能部门与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沟通渠道,还可帮助管理人员远程掌握工程现场情况,通过信息平台与终端设备向现场人员实时下达管理指令。

最后,组建质量控制小组和进度控制小组,负责专职开展现场巡查、工序校验、工期进度动态评估、现场突发问题应急处置等具体工作。

保障工期进度与工程质量动态平衡

保障工期进度与工程质量二者的动态平衡关系,是公路工程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因此,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准确评估质量管理与进度管理活动间造成的具体影响,从中寻找两者平衡点,避免因盲目追赶工期进度而忽视质量控制,或是因侧重质量控制而延误工期时间。同时,采取优化工艺操作方式、更新管理手段的措施,同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与作业效率。

例如,在处理路基病害问题时,应用全新的柔性基层技术,使用沥青作为基层材料,在处理病害时铺设沥青上面层、中面层以及柔性基层,既可以改善路基结构,预防裂缝集中向上发射现象出现,同时,还可以缩短作业持续时间,简化凿除原基层、施作半刚性基层等工序环节。

此外,考虑到公路工程的施工流程较为繁琐,存在大量变量因素,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管理人员难以凭借自身处理海量数据、正确评估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相互间造成的具体影响。

针对于此,需要应用到BIM技术,使用BIM软件自带工具开展施工模拟试验,导入施工方案、工程相关资料与管理计划,模拟未来一段时间的施工过程,直观反映进度与管理控制措施在实施期间造成的具体影响,如是否会延误工期进度和形成质量隐患部位,在其基础上对管理计划内容加以优化调整,辅助管理人员始终维持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二者的动态平衡。简单来讲,则是帮助管理人员处理远超自身能力极限的数据信息,提高管理效果预测精度。

工艺过程质量控制

工艺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现场巡查、工序检验、质量事故应急处理。其中,现场巡查措施为,由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巡查,要求各施工面的巡视检查频率不得少于每天2次,工长与质检员需要在质量通病高发部位与关键工序开展旁站工作。同时,在巡视检查期间,纠正不规范操作行为,向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指导,而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则向施工班组发出返工整改处理通知,待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后由质检部签发复工令。

工序检验措施为,在工序交接环节,对上道工序成果开展自检、互检、专检作业,检查成果质量是否达到施工要求,标记质量不达标部位进行返工处理,待质量检验通过后,方可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手续,进入下道工序。

例如,在石方路基施工完毕后,全面检查路基压实度、边坡度、纵断高程、平整度、宽度、中线偏位值等参数。而质量事故应急处理措施为,提前预测公路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和造成影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在后续施工期间出现各类质量问题时,在现场管理人员指导下,实施对应的应急处置预案,及早恢复正常施工秩序,妥善处理质量隐患部位。

工期预测与施工计划动态调整

首先,在公路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管理人员持续收集水文地质条件、技术资料、气象资料等相关信息,根据同类项目施工案例与以往施工经验,准确预测公路工程的工期时间,并设置一定的冗余量时间来应对返工、物资材料供应不及时、出现恶劣气候等突发状况。

其次,采取动态管理方式,运用BIM、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持续收集工程建设期间产生的信息数据,在系统中自动生成与实时更新曲线图,直观反映预期工期进度与实时进度,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工期进度偏差情况,针对性采取调整工序流程、增加机具设备数量等纠偏措施,用于追赶工期进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公路工程中,为切实满足日益提高的工程管理需求,持续提升工程综合效益,预防质量通病和工期延误问题的出现,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对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的重视程度,正视当前面临的管理难题,落实上述管控措施,做到对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目标的同时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