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9-08卢龙彬桑国庆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力学课程思政

卢龙彬,桑国庆,王 海

(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过,“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人才建设要坚定立德树人的中心地位,利用好课堂教学的关键途径,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共存与并行,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全程、全面、全方位育人[1]。有关资料调查显示,专业课教师占高校教师比例约五分之四,且大多数高校学生表示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是其成长的关键性因素[2]。由此可见,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关键在于专业课的思政建设与深化,其建设目标的关键是教师、建设的重点是学生、难点在教学模式创新突破上。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各类专业课就好比各种食材,让盐充分溶解到各种食物中的自然吸收才是做成一道“好菜”的最好方式。理论力学在工科类专业培养课程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水利工程、交通机械、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工程等诸多行业领域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特点。理论力学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实现,其首要环节就是要进行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创新[4]。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充分研究教学内容挖掘理论力学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理论力学课程隐性存在的如同盐一样的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人文素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该课程“汤底”中,实现“学科育人”目标[5],使学生“品尝”到既有“专业知识养分”又有“思政元素盐分”的“营养汤”。

总而言之,如何抓准抓实抓牢机遇、找准定位、深入推进《理论力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对这门课程来说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信息化向智慧化的过渡,促使基于智慧化的学习环境成为学习发展的必然走势。基于信息技术的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创新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综上所述,《理论力学》作为水利专业创新型人才塑造过程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如何抓住课程思政建设的契机,把握机遇,找准定位,深化理论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改革,为水利工程专业培养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的优质生源是我们长期面临的挑战。本研究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为导向,以增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智慧化、智能化技术环境为依托,探索“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新型教学设计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理论力学课程思政的高度融合,在推进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同时全面提升师生思政素养,对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水利专业复合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基本要素及设计原则

1.1 选取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是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组织和实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6]。其中,教师在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的作用;学生本身对知识意义的构建起主导作用;以网络资源和教材为主的教学内容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得多种多样的演示平台、交流平台及网络资源搜集平台,为整个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提供有效技术支撑[7]。

图1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流程图

1.2 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原则

1.2.1 以授课对象(学生)为中心

在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以授课对象(学生)为中心,引导和帮助授课对象(学生)积极参与到理论力学知识的构建以及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悟,促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一是充分发掘、培养学生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二是通过现代智慧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提供多种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三是锻炼授课对象(学生)实现主观学习的自我反馈[8]。

1.2.2 注重授课对象(学生)非智力品质培养

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好比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二者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地构成了授课对象(学生)的学习活动[9]。纵观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总体情况,非智力品质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渗入理论力学课程中,将崇高的理想信念与课程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竞争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2.3 各教学环节设计应协调紧促、衔接紧密

教学活动中往往包含多个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多环节、多过程的学习既收获了知识,专业技能、智慧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同时情感、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升华。“课程思政”到理论力学课程的融入,关键在于使各教学环节设计得协调紧促、衔接紧密,将思政元素自然地、流畅地、清晰地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让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更快、更好、更自然地被授课对象(学生)所接纳。

2 基于信息技术的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基于信息技术的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主要包含教学过程前端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评价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四个部分,如图2(P123)所示。

图2 基于信息技术的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逻辑图

2.1 教学过程前端分析

此教学过程环节一般指针对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等综合进行分析。

2.1.1 分析学生学习的需求

针对理论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质量问题,立足学生的年龄结构、身份特点、学习时长和知识层次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由内到外地立足学习动机去挖掘学生们的学习期望。

2.1.2 分析学生学习的内容

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两部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分析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深入剖析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通过搜集互联网平台的网络教学资源对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扩充。

2.1.3 分析学习对象本身

夯实专业课知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是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对理论力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及其与时政的关系实时、充分把握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良好的互动和理论力学“课程思政”过程真正融入。

2.1.4 分析学生所处学习环境

智慧地球、智慧教育、智慧校园等概念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应运而生,要清晰地认识到基于智慧化、智能化的现代学习环境已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的学习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既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是核心,更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学生个体差异,针对理论课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细致、系统的设计,既能让学生高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2.3 教学活动评价

教学活动的评价是促进理论力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在动力和实践尺度,是调控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8]。科学地实现对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既有助于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又能全面助力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因此,充分发挥教学活动评价指挥棒作用,激活教师群体教学实践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助推理论力学“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

2.4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智慧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的有效结合,是适应国家对高教事业提出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新要求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实现理论力学课程教育教学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前进的有效助力。信息技术的多元辅助功能决定其可以很好地适应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还可以助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们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

3 结语

理论力学基础课程教学覆盖水利工程学科多个方面,要实现理论力学专业课和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以教学设计模式创新作为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突破口,通过梳理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基本要素及设计原则,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新型教学设计模式,以期实现理论力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与并行,为推动现代大学“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模式创新提供有效支撑。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力学课程思政
仿生设计模式的创新应用探索
力学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力学 等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