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OA”模型的西部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2-09-08刘东静陈帅阳刘利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研究生评估模型

刘东静,陈帅阳,邓 莎,刘利孙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2.桂林市雁山区城乡建设局,广西 桂林 541006)

0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1]。在空间地区对比上,东部发达地区人才总量充足,而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相对短缺,因此如何培养西部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成为目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为例,通过对西部地区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探索出发,构建“POA”理念指导下的研究生育人模型,评估“POA”模型在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效果,全面挖掘产出导向法在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

1 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

研究生培养模式伴随着研究生教育历史发展进程逐步形成与发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德国师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强调师生间的衣钵继承关系,导师个人负责研究生各方面的培养工作。美国将务实的精神注入研究生培养理念和具体实践中,由师徒式模式逐渐过渡到师生一对一培养模式,随后发展为同一学科的所有研究生在相关院系导师团队的教育和指导下,集体进行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该培养模式不仅有效地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也有效提升了研究生培养的效率。

与世界发达国家多样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存在着培养模式单一、学科协同缺位、行业责任偏弱、质量保障缺失的问题。从高校内部来看,组织机构之间界限分明,学科之间有着清晰的边界,学科的自然封闭性在人为作用下更加明显,学科壁垒成为研究生广泛摄取知识的鸿沟。从高校外部来看,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科研与社会实践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大学与科研机构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自为政,未能有效整合社会办学资源和科研条件,与企业行业间的合作培养远远不够,这种培养方式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研究生[2]。同时,我国的研究生导师们由于受到自身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限制,习惯于将自己的学术视野局限于本学科、本专业范围内,缺乏开展跨学科教学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更不善于进行跨学科研究[3]。研究生自身的学术背景与特长在培养过程中经常被高校和导师忽视,研究生往往被限制在导师固有的学科专业,他们自身原本的自主性、创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培养[4]。因此,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西部高校培养研究生的当务之急。

2 西部地区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1 构建“POA”理念指导下的研究生育人模型

构建“POA”理念指导下的研究生育人模型,即:结合研究生擅长内容和研究方向,联合企业的需求,制定研究生培养的方案;接着以产出指导学习,项目式开展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即时给出反馈,对研究生的学习内容作出调整,完善每一个阶段的目标。让“目标”“专注”“反馈”三位一体,指导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以“学用一体”,力求“学了就会行”,实现“学”和“行”无缝对接,主要利用成果产出指导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见图1,P52)。

图1 “POA”育人模型技术路线图

2.2 基于“POA”模型建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育人模式体系

社会、企业及时反馈人才需求类型,剖析西部地区研究生培育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研究生培育过程的差异性,定位研究生培育具有国际视野。政府宏观调控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专业的设置,注重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西部地区人才的需求性和差异性。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注重研究生个体差异性,培养“精”且“专”研究生技能。调研企业需求,联合企业导师制定培养方案和目标,定向输送培养研究生。

2.3 评估“POA”在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效果

以本人所指导的研究生为例,根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组装封装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避免以直接布置任务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培养研究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主观学习能力。参照“POA”模型“以学促行,以行践学”的要求联合企业工程指导老师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以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考核指标,同时以具有国际视野兼顾家国情怀的德育兼备为评价指标,评估“POA”模型在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效果。

评估效果主要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学习评估,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理论测试成绩和实操测试成绩等,反映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后对专业的认知度、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改变。第二层级是行为评估,包括研究生行为转变和学习思维改变、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反映研究生在行为和思维上是否有所改变。第三层级为结果评估,包括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和后期从事的工作等。

以在读生王同学为例,评估第一层级,该生主修可靠性工程(82分)、现代制造工程学(88分)、英语(88分)、数值分析(85分)、有限元原理及应用(89分)、传热学和热设计(86分)、工程优化设计(90分)、科技信息检索(82分)等课程。在学习相关课程后,对整个专业所需要的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自己在本专业的发展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在深入研究相关论文及其专业知识过程中也逐渐了解相关学科前沿,从中找到相关技术空缺和研究内容,培养良好的创新性。第二层级是行为评估,该生在研一初期的学习中,基本还处于本科阶段以教师授予为主的学习方法,而经过研究生三年阶段的学习,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首先建立合适的目标,接着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高效学习,在一个阶段的目标完成后及时给予反馈,以保证学习适合自己的内容。学习态度也变得更为主动去设定目标,自主学习。第三层级是结果评估,该生在读期间获得了多项学术成果,发表两篇SCI论文,一篇中文核心和两篇EI会议论文。即将从事的工作为基带工程师,主要负责器件选型和基带芯片电路原理图和PCB部分的设计,技术岗位比较符合该生的性格。在未来半导体行业,对通讯模块频率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基带和射频电路部分直接影响通讯模块信号的完整性,培养人才符合社会的需求。

3 结论

深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以“POA”理念指导下的研究生育人模型,建立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育人模式体系,评估“POA”在西部地区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效果。全面挖掘产出导向法在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使高校研究生培养不断朝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进取的方向前行。

猜你喜欢

研究生评估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
评估依据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