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税收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9-08靳迈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税务系统征管税务

靳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70)

一、大数据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现状

(一)税收风险管理政策和现状

风险管理是一种衡量降低风险的收益和成本,并根据管理流程来决定采取哪些步骤的过程,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及不断改进的管理闭环,是一种能实现双赢的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广泛运用,税收征管也不例外,有序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和组织行为,即为税收风险管理。国家税务总局于2002年首次提出将风险意识引入到税收征管中,自此我国税务部门开始对税收风险管理进行探索;又于2014年发布《关于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了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即完善我国税收征管体系;国家税务总局于2016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对税收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对健全国税总局和省税务部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职责及工作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可见,以上的文件都提出要强化税收风险管理,保证税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虽然我国在税收风险管理领域起步较晚,但仍取得一系列成就,并对国际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作出一定贡献。中国是世界税收论坛(FTA)的重要组成成员,在全球税收治理、推进风险管理工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验,得到国际税收专家的一致好评,为世界税收征管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大数据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的发展概况

大数据具有5V特点,即多样(Variety)、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真实性(Veracity)、低价值密度(Value)。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新经济模式促进了数字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人类经济活动乃至经济运行模式带来颠覆性改变,也给税收风险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中纳入大数据应用,是大数据环境下税务系统内外部涉税数据的全面采集,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大数据处理技术,形成数据产品,从而对具体案源实施精准应对。

我国税收风险管理平台以金税系统为核心,金税三期系统于2016年10月在我国上线并正式运行,后续促成了“国地税”数据的合并。2020年11月,政府公开采购金税四期项目,标志着自此金税四期系统全面上线。据悉,日前金税四期建设的顶层设计已完成,形成了征管方式从“收税”到“报税”再到“算税”,征管流程从“上机”到“上网”再到“上云”,征管效能从“经验管税”到“以票管税”再到“以数治税”的智慧税务蓝图。可见,“金税四期”将充分运用新一代大数据技术,实现各个部门的数据共享,实现税务监管智能化及税务智慧化。具体来讲,纳入“非税”业务是其亮点之一,在金税三期的基础上,会和越来越多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在以“金税四期”为核心的管理平台下,将构建起更加现代化的征管体系,打通“云端”,更全面地监察税收业务,加快建设智能办税、智慧监管,进一步提升税收风险的管理水平(如图1所示)。纵观税务系统现行的风险管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数据技术为税务部门提供了先进的税收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持。但是,当前税务部门还未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来优化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导致税收风险管理没有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国家需要进一步推进税收风险管理改革的步伐,使税务部门尽快适应大数据时代。因此,有必要探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图1 金税四期的设计

二、大数据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中大数据理念的滞后

我国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用数据说话、以数据应用为重心”的治税思想还未稳固建立起来。税收征管工作不仅受我国的经济体制、传统治税观念等影响,也受到税务工作人员的认知程度的影响。在税收征管过程中也没有贯彻落实大数据治税理念,未将涉税信息的采集与税收风险管理实现一体化,因此,纵然有大数据技术作支撑,也会遗漏一定的风险源。从税务人员角度看,对大数据治税的新手段认可度不足,认为大数据治税就是把人工操作的任务机械地转交给计算机系统处理,更习惯于操作传统的税务系统。这都将造成大量税收征管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浪费,影响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涉税数据采集量不足

涉税数据的激增助力税收系统进入大数据时代,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大量可供分析的税务相关数据。在大型企业中,数据量远远超过了税务系统的数据内存量,这可能会导致涉税数据无法有效上传和读取的情况。税收数据采集量不足的问题阻碍了税收风险管理的发展进程,这种缺乏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涉税信息采集的广度和宽度小

大多数税务机关依靠纳税人的自我申报来管理其税收风险,而关于纳税人应税行为的第三方涉税信息相对较少。由于存在各种不同质量的信息来源,以及税务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数据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缺乏保障,使得税务部门很难与其他部门共享信息。由于缺乏系统分析和综合利用,加之税务人员分析和处理涉税数据的能力相对较低,因此无法充分挖掘和利用第三方信息,进行税务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2.涉税信息采集的深度浅

在大数据背景下,税务部门对涉税信息的掌握和收集途径,仍是税务登记资料。纳税人自我申报数据基本信息时,一般只需填写部分内容,大量登记表格存在不填或少填的现象。另外,已填写的信息中也并非全部为真实有效的信息。相似情形也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等登记资料上,这样以偏概全,导致无法全面反映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和要素使用情况等主要涉税数据,信息挖掘的深度仍有待深化。

(三)涉税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不完善

1.涉税信息系统的集成化程度低

一方面,纳税人全部的税收信息分散在各个系统中,如综合征收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系统和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相互独立,税收信息之间的互通性和衔接性有所不足。自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众多中小企业濒临倒闭。这使得税务机关难以及时和正确地汇编和更新税务数据,使税务数据的后期维护变得复杂。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平台集成程度低,导致税务系统内部频发“信息壁垒”现象。不同涉税平台的涉税数据相互独立,降低了数据的可利用性。

2.平台涉税数据不标准且质量参差不齐

在大数据时代,涉税数据量成倍增长,大量的“垃圾数据”出现,降低了税务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影响了纳税服务的效率。大数据本身具有复杂性和虚拟性,纳税人向税务系统提交的涉税信息难免不够全面和准确。在纳税实务中,确定纳税主体所得收入的确切来源和性质更为困难,因为个别纳税人可能通过提交虚假申报材料,以“减少”其应税收入,从而从中牟利。另外,平台维护的水平和精细度也会影响数据的质量,大多数地区的税收平台存在频繁使用过程中,平台运行的税收数据显示不一致或不存在的问题,使得纳税数据的质量大打折扣。

(四)专业人才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大数据税务人才的选拔和晋升机制不够健全,社会上缺乏能够使用大数据的高素质复合人才,税务机关亦是如此。除了专业知识外,税务部门大部分职工的知识储备,仅限于财务、金融管理和会计等业务相关领域。他们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建立新的税收数据模型,也缺乏对存量数据进行梳理分析、风险预测分析和深度挖掘的能力,因此,在税收数据反映的税源情况和经济发展指标方面,很难了解和分析确切的风险情况。税务部门整体上没有形成一个补充专业知识的体系,专业人才预备力量也未跟进。此外,人才考核评价机制虽实现了程序化,还未实现标准科学化,考核范围不够合理。人才队伍交流发展机制不够成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存在壁垒,存在获取大数据知识主动性不足的现象,各类人才对“大数据+税务”的研究热情不高,内部创新和研发的动力不足。

三、大数据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的完善建议

(一)强化“以数治税”的税收风险管理理念

“以数治税”的“治”不同于以往的“管”,“管”更侧重强制性地遵守自上而下的管理,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而“治”,即通过宣传和规范,普及大数据治税的理念精髓和规则,逐渐在纳税领域形成自觉的规范和“以数治税”的良好氛围。针对税务机关对于大数据治税存在认知偏差的问题,各级税务机关要构建新的税收征管体系,提升税收风险管理水平,要把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放在首位,树立大数据治税的理念。特别是,要在税务系统深入开展普及大数据的相关知识,将大数据理念贯穿于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之中。加强对大数据思维、战略、技术和各级税务系统的税收管理现代化之间关系的重视,支持基层税务干部运用大数据技术识别和排查税收风险,以数据管理、决策和数据创新营造税收风险管理的氛围,进而从更深层次认知大数据。

(二)拓宽税收数据采集广度和深度

要紧跟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从部门范围和地理范围两个方面去拓宽税收数据。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相关部门的税收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获取能力,从而拓宽税收数据采集广度,达到增加大量税收数据的目的。在税收管理改革、公司重组和系统建设等领域的税收数据收集、综合处理和分析方面的工作,实现获取信息渠道的畅通,涉税信息交流节奏的加快与税收数据的最大化挖掘利用。确定税务部门内部数据收集的标准规范,并制定统一的信息收集计划,随后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收集,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税收数据体系,保证税务系统各部门可以及时有效地共享涉税数据。提高税务部门对税收经济的把握程度,建立新的税务数据深度挖掘和利用模型,便于深入研究税务系统内外的税务数据和信息,对数据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效率和精确程度。

(三)完善涉税数据应用平台

1.做好治税平台涉税数据的整合

数据整合在我国税务系统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主要的税收征管软件、账单、风险管理及其他系统中包含的税收信息,第三方和税务检查员在实地检查、访谈、评估和审计中收集的各种信息,将被有机地整合起来,汇集到一个预算户中,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纳税人数据库。构建一体化的数据平台,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大数据的整合,形成大数据平台的自动聚合功能,夯实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基础。

2.健全涉税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

税收数据的收集需要高度的有效性,纳税人的财务报表和基本的税收信息需要高要求和严格的控制,从源头减少失真资料和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收集和核实。在数据库内建立统一的标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对海量税收数据进行精准分类,把各类别数据的核算、计量单位及格式标准统一起来,推进数据库朝着更标准、更精准的方向发展。提高涉税数据质量,提高数据的可利用性,从而完善大数据应用平台,提高税收风险的管理水平。

(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机构设置

1.加快建立与大数据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队伍

要完善税务机关人才配置工作,建立起大数据治税的人才队伍。以“互联网+”理念配置专业涉税数据分析人才,选拔和培养一支精通税收业务与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制定系统性、长期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和高校的联系,构建人才合作机制,寻找数据建模、数据分析等领域能力突出的人才。加强在岗工作人员的内部培训,定期接受财税专业和相关法律方面的培训和专业评估。创新人才评价体制,不断健全考核标准和体系,形成有利于税务人才潜心研究大数据新知识的良好氛围。

2.优化风险管理机构设置

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队伍,注重评估和考核团队的工作能力,提高整个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同时,要逐步扩大风险控制范围,优化风控部门的管理流程,如信息收集、风险识别等,以更好地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其次,优化税收数据分析机构。重点建设综合税收数据分析载体,满足税收数据分析需求。可借鉴国外管理机构设置的经验,精简税务部门,划分涉税风险等级,进行差异化管理。

四、结语

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数据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面对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列举了税收风险管理中大数据理念滞后,涉税数据采集量不足,涉税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不完善,专业人才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四个问题。税务部门要强化“以数治税”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拓宽税收数据采集广度和深度、完善涉税数据应用平台以及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和优化机构设置,着力深化税收风险管理中大数据的应用,助力税收体制改革,这是大数据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税务系统征管税务
基层财政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分析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思考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洞察全球数字税征管体系
王军:走联动集成的税收征管现代化之路
探析税务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及防范策略
税务系统青年干部培养激励制度研究
税务系统行政管理权内控机制信息化浅论
税务达人的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