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2-09-08代欣源王花毅
代欣源王花毅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4)
河南省是中国人口和农业大省之一。河南“三农”问题,从根本上影响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制约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进程。“三农”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因而依托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如何提升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产业融合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河南省要想实现中原经济区在建设中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与平衡发展。尽管在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河南省农村产业已经有所改善,但是目前河南省的农村产业融合形势,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于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科学技术引领乡村振兴
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过程需要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为此,河南省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的科技引领示范区。示范区坚持以科技引领和示范为指导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核心技术创新成果的精炼总结和示范宣传,对农民、农村干部和新型企业实体的生产、管理和创业技能,进行科学和系统的培训,培养河南省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培育一批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实施的参与主体。建设科技引领示范区,通过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促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培育和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从而大大提高河南省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绿色发展水平,也提高了农业产业的国内外竞争力。
(二)“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形成
河南省不断优化、推进农村经济,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智能农业的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大数据建设,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节奏,是推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新动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形成,提高了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强了农村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构建健全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促进农民创新创业发展,已成为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根据河南省商务厅资料可知,截至目前,河南省电商发展示范县中农村电商服务网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农村电商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已由传统的农民自发经营模式向农民、企业、政府、协会等协同经营模式转变,形成了农产品线上线下的融合、工业品农产品双向流通、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合一、服务生产与服务消费相结合、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有机互补的新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体系,为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202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三次产业结构为9.7、41.6、48.7,从2018年开始呈现“三、二、一”倒三角的格局,打破了长久“二、三、一”的局面,为河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产业基础,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示范县农村电商网络服务体系基本数据表
(三)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河南省一直有“中原粮仓”之称,根据河南省粮食局相关数据显示,2017—2021年,河南省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呈现出逐步增长趋势,确保了粮食安全,满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必备需求,充分体现了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对粮食增长的重大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河南省粮食产量调查表
(四)农村产业化集群形成
河南省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便利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强大的产业基础,大力实施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项目,积极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产业化集群项目覆盖全省,涵盖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等多种农业产业化集群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和驱动效应,其促进了河南省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集约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发展优势,对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产业融合水平低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
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双重产业结构,是导致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低的直接原因。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水平,由于长期以来,河南省优先发展城市工业,为了积累对城市工业化的需求,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业存货控制。同时受政府政策扶持的倾向性及加工业经营原则性的制约,致使农村产业发展远远低于城市产业发展水平,从而导致了农村产业融合困境局面的出现。根据2017年河南省官方相关经济数据显示,河南省农副产品加工业资产总值为3307.1亿元,农业总产值为7562.53亿元,农业产品加工资产总值所占比例还不到农业总值的50%。此外,受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制约及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村产业生态环境的恶化,阻碍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
(二)产业融合资金少,融资环境不容乐观
全省涉农贷款持续增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新增投放居全国首位,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在全省推广。金融生态环境的制约,是导致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困境的主要原因。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农村产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所在。但应看到,当前农村信贷市场混乱,不仅缺乏健全的法规保障,而且缺乏个人及企业的资信评估和信贷担保制度,再加上农业保险和存款保险制度欠缺不能分散风险,导致许多正规金融机构及个人投资客户,只能选择减小对农村产业的投资力度,甚至直接选择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另外,河南省政府政策制度变迁也是导致农村产业融合产生困境的原因。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政府大大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控制。在控制措施方面,采取利率控制的信贷配合。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大部分被引导投向政府扶持的行业与企业,大大减少了对农村产业融合资金的供给。
(三)土地资源流转问题众多,土地利用率低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并实施了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但由于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河南省农村区域地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致使各地区之间土地流转程度不同,平原地区流转比率远远大于山地丘陵地带土地流转比率。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河南省总耕地面积大约为1.22亿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约为3500万亩,所流转比率不到总耕地面积的30%。而平原地区流转率高达43.6%,山地丘陵地带流转率平均为21.2%。正是由于不同地区之间流转比率的差异,导致了土地流转后不能连成片的问题,影响了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生产。(2)大部分地区土地流转的参与主体基本上都是个体农户,根据土流网所显示的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数据可知,无论是平原地区还是山地丘陵地区的土地流转都归于个体农户和种植大户,其总和高达80%。而新型的农业经济主体参与几乎很少。此外,在土地流转后并没有达到国家的最初目的,很多土地在流转后放弃粮食种植,而转向了经济效益更高的农产品种植。
(四)农村新型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创新程度低
河南省农村在新型产业创新发展方面,依然存在要素缺失与限制等许多问题。首先,河南省农村出现的新型产业的农户与投资者利益连结紧密度不够,企业投资新型产业的欲望不强烈,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较差。其次,河南省新型农村产业发展水平低下,创新力度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比如在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最后,目前农村新型产业急需相关人才,现有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已经很难满足新型产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与乡村休闲旅游方面相关人才的问题尤为紧缺。最后,农村新型产业科学技术研发与应用滞后,农村企业市场缺乏竞争力。
三、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一)推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
乡村产业的传统发展是把农业放在主要地位。为了优化结构调整,应改变单一模式和农业思维,发挥农业的示范作用。整理结合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系统受损地区,改进地方环境保护措施,促进科学和技术进步。结合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更加充分发挥农村产业集群作用,优化不同地区产业组合,整合到整体开发区域,实现产业的连接与整合。在总体结构上,利用农业发展的优势,结合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运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优化农村产业的经济布局和城市经济结构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区域连接,让不同产业能够做到区域优势产业和区域产业的共同进步,加快地方内部产业结构的细致优化,吸引来自城市更加优秀的产业资源,构建优化的经济发展结构。
(二)培育新形态农业,创新发展新兴产业
培育新型农业发展,要增进农村、农业、农民与企业之间密切关系,增强农民参加不同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自觉度。要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互联网+”相关产业结合起来,积极引进物流企业进驻农村,参与农产品的加工配送服务,改善农产品加工配送服务困难的现状。建设才交流平台,提高农民的工资待遇,积极吸引不同人才为农村产业发展作贡献。同时,河南省应参照农村各个经济区域的发展现状,将农村本土特色与新型农业相结合,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绿色农业等,新形态农业发展模式。把特色城镇项目作为农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促进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水平。
(三)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进农村产业融合水平
从总体上来看,要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就要增加农产品的资金投资,使农村产业获得国家在税收、财政、政策扶持等各方面的优惠,从而促进三大产业的均衡发展。要提高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就必须把重点放在扶持优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上,使其能发展壮大,并以省内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为支撑,不断创建及引进新农村加工业的发展,加快引导河南省各地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的形成与建设,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集聚效应。同时,要持续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与之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进度,集中企业资源优势,以实现优化组合的最大效益。河南省要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上下更大的功夫。确保优质的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主导,全面推进农产品从初级加工到农产品深加工的转型升级,指导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水平。
(四)增强农村产业融合的资金供给动力
增强农村产业融合的资金供给动力,确保农村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河南省政府应该在多层次和多方面拓宽企业的投资与融资渠道。政府通过政策扶持、经济补贴、税收福利、担保形式和入股比例等多种方式,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金融机构的服务机制的形成,增强农村产业融合的资金抗风险能力。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金融机构的服务机制的形成过程中,一是要增强投资企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及投资个人在农村经济投资的吸引力。努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以获取各种形式的资金用于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当中。逐步形成以农村地方经济收入为主,企业投资与农民个人投资为辅的保障格局。二是完善河南省农村经济扶持政策。河南省在制定和完善农村经济的扶持政策时,必须要特别注重资本补贴和信贷政策的制定。在农村经济扶持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各种筹资方式扩大农村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来源,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的矛盾,以保障农村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五)培育职业农民,为特色农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河南省虽然近年来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有所增长,但整体素质较差。对本地农产品、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对农业产品的创新与市场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由于农村的参与程度较低,加之受现代因素影响,农村青年对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承和传承意识已经淡薄。此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产品逐步从量的发展走向了品质的发展,大多数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依赖于经验,忽视现代技术的应用,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年轻人都进入了城市,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也留在了城市,导致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职业农民依旧是“父辈”,其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完善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就需要培育现代职业农民。目前,发展虽然已经成规模,但是发展流于表面,还未深挖出产业的特色,如本地区的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等,都是当地发展农业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健全农业人才挖掘和引进机制,为农民“人尽其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要培养对农产品有一定了解和发展农业的专门人才。郑州区域应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在大学开设具有特色的专业,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研、农产品创新和产业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最后,依托人文地理优势,培育农业与技术人才,通过组织培训,将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农民”转化为农产品产业的人才。
(六)健全和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速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进度,增强土地利用率,要有效改善农村产业融合的生态环境,促进河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创建适应农村土地资源流转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信息发布平台”,以互联网形式发布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加速土地资源的流转,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其次,健全土地流转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政策优惠机制,实施优惠政策激励,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搭建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资金需求与客户信息对接,规范农村金融服务,建设支商利民工程。最后,完善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法规制度,提高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四、结语
河南省农村产业本身应提高自身实力和创新力,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各方面体系与制度的建设,努力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加深在评级机构中的信用等级,满足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从而获得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同时,农村产业融合必须完善自身存在的问题,留住优秀人才,招募有潜力且乐于为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的人员,制定良好的留住人才政策,引导农村产业进一步创新,解决自身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农村产业健康繁荣发展。